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个名称,原来并无“保定”二字,它是后来人们为了区别于南方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而加上去的。

在近代史上,保定曾是中国陆军最大的训练中心。从先后在这里建立的几所军事学校来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办学时间最长,毕业人数最多,影响最大。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一、历史沿革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接替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为畿辅重地”,袁世凯上任后,为了扩大北洋新军,“以练兵为当务之急”。于是,于同年十月,将保定将弁学堂改建为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又称北洋陆军速成学堂);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又将北洋武备速成学堂更名为保定北洋协和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又改称通国陆军速成学堂。

1906一1907年间,蒋介石(当时名蒋志清)曾在该校学习一年。该校初以冯国璋为督办,后由段祺瑞继任。学堂设步兵、骑兵、炮兵、经理、测绘五科。学员主要是从新军各镇军官中选拔,也有从社会上招考的。学制定为两年,前一年半在校学习,最后半年在部队实习。毕业后授予军衔,分配到新军各镇任职。先后共办三期,毕业学员达二千余人,其中王承斌、杨文恺、王为蔚、齐燮元、刘汝贤、齐振林、孙岳、李如璋等人,后来都跻身于北洋军阀之列。蒋介石也是在这里学习之后,被选送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

1906年6月,袁世凯又以北洋武备速成学堂的堂舍,创办军官学堂(又称军谘府军官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由清政府陆军部接办。1909年(宣统元年)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并入军官学堂。军官学堂设速成、深造两科。速成科学制为一年半,深造科学制为三年。速成科学员主要从各武备学堂毕业生中选考;深造科学员从具有武备学堂毕业学历,又当过两年军官的各镇军官中选考。深造科第二期招生时,广东送考十人,考取八人。其中有李济琛、张文、张国元、伍观淇、刘光、胡承祐等。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1910年(宣统二年)军官学堂改为陆军大学堂,并决定迁往北京。同年,又以军官学堂的堂舍,创办陆军军官学堂,以曲同丰为校长,学制为两年,招收全国四所陆军中学堂的毕业生。1911年(宣统三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陆军大学堂和陆军军官学堂同时停课。当时,革命党人曾在这里秘密活动,有些学员离校去南方参加革命军,与清军作战;有些学员与教官曾秘密集会,酝酿炸毁保定附近的铁桥,以阻止清军南下镇压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元年)3月,袁世凯任总统、段祺瑞为陆军部长时,将原陆军军官学堂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1913年(民国二年)将原陆军大学堂改名为陆军大学,并迁至北京。以上两校均隶属陆军部管辖。

辛亥革命前,袁世凯先后派冯国璋、段祺瑞常驻保定,督理学堂事宜。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军官学堂虽然后来由清政府接办,但实际上仍由北洋集团所控制。1902年至1911年的十年间,培养出一大批北洋派系观念很深的军官,这些人对北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袁世凯就是以北洋集团为后盾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

二、组织机构与历届主要行政人员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组织机构主要是: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教育长、军需官长和副官长是校长的左右手。各科科长代表校长对本科学员负全面责任。科长下设连长,连长下设排长。排长由学员轮流充任,以培养其指挥能力。

校长、教育长是学校的核心人物。第一任校长赵理泰,字康侯,安徽合肥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当过清朝混成协协统(相当于混成旅长);第二任校长蒋方震,浙江海宁人,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德国陆军大学留学生;第三任校长曲同丰,字伟卿,山东人,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当过清朝陆军第十九镇协统;第四任校长王汝贤,北京密云人,原系袁世凯的马弁,后升为第八师师长,即以第八师师长兼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第五任校长杨祖德,山东临清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第六任校长贾德耀,安徽合肥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以陆军部军学司司长兼任军官学校校长;第七任张鸿绪,天津人,北洋武备速成学堂毕业生;第八任孙树林,河北大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历任教育长:第一任张承礼,第二任贾德耀,第三任程长发(安徽合肥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第四任刘汝贤(北洋武备速成学堂毕业生),第五任孙树林,第六任赵协彰(安徽宿县人,绰号臼炮,因矮胖而得名,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1912年,蒋方震以陆军少将衔,由袁世凯委为校长,但未征得陆军部长段祺瑞的同意。蒋方震在建校方案问题上,与陆军部军学司长魏宗瀚发生矛盾,双方斗争十分尖锐。魏宗瀚以段祺瑞为后台,势力很大,结果蒋方震失败。1913年,(民国二年)蒋方震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当谈到建校方案被否决时,极为悲愤,遂拔出手枪自击,伤及肺部,经抢救脱险。之后便辞去校长职务。

1916年(民国五年)6月,袁世凯死后,直、皖两系争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斗争越演越烈。1920年(民国九年),直皖战争结束后,直系逐步控制了大权,派张鸿绪为校长。张鸿绪系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出身,有意排挤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1922年(民国十一年)上半年,张鸿绪借故开除教官戴联玺、杨正治,从而激起了一场风波,结果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教官、队长二十余人相继辞职离去。

骑兵队长何柱国于1922年7月辞职,经日本士官学校同学邹作华的介绍去东北参加奉军,受到张学良的接见。张学良对他说:“你们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来多少我们要多少。”何柱国于1916年(民国五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17年被选派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1919年(民国八年)返国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队长。继何柱国之后,梁济、赵巽、毛福成等人,也先后辞职去东北参加奉军。钱大钧、黄琪翔辞职去南方参加粤军。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学员待遇为公费。除负担学员的伙食、服装、被褥外、每人每月还发给两元的零用钱。此外,南方几个省籍的学员还可得到一些地方津贴。1922年(民国十一年)春,因办伙食人员贪污,致使学员的伙食很差,为此第八、九期学员曾绝食、罢课一天。有些学员买来纸炮,点燃后投掷到校长、教育长办公室门前,炸碎了门上的玻璃。后来陆军部来人,撤了副官长的职务,学校秩序才恢复正常。

学校每连为一个伙食单位,开饭前整队进入饭堂,六人一桌入座,连长吹哨后开始吃饭,连长再吹哨,不管吃饱与否,立即起立走出饭堂整队离去。由于吃饭时间受限制,学员吃饭时往往狼吞虎咽,因而有不少人患了胃病。

学员违犯校纪,要受纪律处分,轻者给予警告、关禁闭室,重者开除学籍。例如外出不按时返校,关禁闭三天,在被关期间不给吃饱,每天两餐,每餐一碗饭、一碗盐水,睡光板床。

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为中士班长级别,每人发一套军礼服,佩戴领章、肩章,外出时必须穿军礼服,以示军威。学员毕业后,由陆军部统一分配到全国各地陆军中当见习上士排长,时间为半年。期满后任少尉或中尉排长。

学校放寒假或暑假。寒假二十一天,暑假三十天。因路远不回家的学员可以留校,学校仍供给伙食。

课程设置分三大类:一,一般军事课,主要有四门,即战术教程、兵器教程、筑城教程、交通教程;二、专业军事课,按兵种科别划分,如步兵科除重点学战术教程外、还学《步兵操典》等;三、野外军事演习,分单兵科演习和多兵科联合演习;此外还设军事体育课,内容有拳术、器械体操、天桥、双杠等。一般军事课由教官教授,教官分战术教官、兵器教官、筑城教官和交通教官。专业军事课由教官和连(队)长教授。体育课由助教教授。军事演习由教官指导,由科长、连(队)长指挥,演习结束后,对每个学员作出评语,作为考核学习成绩的一项内容。连(队)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每连(队)一个教室。教学仪器、武器等项设备都是从日本、德国购买来的,都是比较先进的。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学校不专门设“修身课”,但对学员的政治思想灌输并不放松。校长、教育长和各科科长经常召开训话会,宣传“军人以服从为本色”、“以爱国为天职”,规定学员不准议论时政,不准传阅闲杂书报,以此模糊学员的阶级意识,培养其驯服工具。清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北洋军阀集团,从袁世凯起到皖系的段祺瑞,直系的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人都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代表。他们办校的目的不是为了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也不是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而是为了集团的私利,为了维护地主买办阶级的政权不致于被人民革命斗争所推翻。

三、学制与招收学员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共办九期。学制为两年,前半年为入伍期,后一年半为在校学习期。入伍期的主要任务是过士兵生活,进行队列训练、站岗、放哨、学习一般军事常识等。入伍期满,经过检查身体,合格者“升队入校”,成为正式学员,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分连(队)学习。不合格者由陆军部分配到陆军测绘学校、陆军军医学校、陆军兽医学校或陆军军需学校学习。

第八、九期学员的入伍期由半年改为一年,因为这两期学员不是所谓从陆军小学到陆军中学然后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正牌学生。第八期学员1918年(民国七年)8月入伍训练,1919年8月入校学习,1920年7月,因直皖战争爆发休学,1921年8月复学。1922年(民国十一年)7月毕业。第九期学员1919年8月入伍训练,直奉战争爆发后被遣散。1921年8月回校学习,1923年8月毕业。因此,第八、九两期学员在校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1914年(民国三年)10月27日,第一期学员举行毕业典礼,袁世凯特派陆军上将、公府侍从武官长荫昌作为代表到校参加典礼,颁发毕业文凭,每人赠军刀一把。之后,荫昌从毕业学员中选了河北、河南、吉林、辽宁等省籍的学员二百八十人派到“模范团”(袁世凯办的,具有军官学校性质)第一期任连、排长或教官。

黎元洪继袁世凯任总统后,于1916年9月,乘专列从北京到保定参加第三期学员的毕业典礼。当时,全校教官、学员在校长的带领下,列队夹道欢迎,鸣礼炮二十一响。在典礼大会上,黎元洪亲自给考试优秀的前十名毕业学员颁发毕业证书。会后视察了各科学员的联合军事演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学员来源,起初由各陆军中学堂(陆军预备学校)保送,后来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学员来源也逐步发生了一些变化。

1916年秋,设在江西省的电雷学校和设在北京的“模范团”第二期,因袁世凯帝制失败而先后解散,其学员无法安排者约四、五百人,分别插入第五、六期学习。由于这些人不是所谓正牌学生——不是陆军中学堂保送的,特别由于“模范团”是袁世凯的“禁卫军”、帝制爪牙,因此激起了在校的第五、六期学员的反对。起初互相口角,后来酿成武斗,以拳头、木棒、砖瓦对打,双方都有人受伤。校方对此极力震慑,但无济于事,武斗愈演愈烈,“模范团”学员被赶出学校,在小营坊附近的一个小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子弟小学)里食住,时间长达一两个星期。双方设岗布哨,以防袭击。

在这期间,“模范团”学员一方面联名上书学校当局提出申诉,一方面派代表任长春(天津人)等到北京陆军部告状。后来陆军部军学司长齐振林到保定召开全校大会。开会时让武斗双方各站一边,中间由教官等人组成的队伍隔开。齐振林在大会上训话,当他讲到因武斗造成的种种恶果时,心情沉重,掉下了眼泪。他要求学校立即复课,并警告学员谁再武斗就以军法处置。后来学校将他训话的主要内容抄贴出来,其中有这样两句:“诸葛治蜀李严感泣终身,子产明刑百姓卒歌舞嗣”。大会后开除了带头肇事者三、四人,平息了这场风波。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间,全国办起十九所陆军小学堂(当时十八省每省一所,另外京师一所),四所陆军中学堂(第一陆军中学堂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堂在西安,第三陆军中学堂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堂在南京)。四所陆军中学堂分片招收十九所陆军小学堂毕业生。辛亥革命以后到1917年(民国六年)以前,各省陆军小学,武昌、西安、南京三所陆军中学先后停办。

1919年(民国八年)北京陆军中学也停办。由于上述情况,第八期招生时,全国没有陆军中学毕业生,因此所招的都是普通中学毕业生。第九期招收的虽然都是北京陆军中学第四期(最后一期)毕业生,但他们不是从陆军小学升入陆军中学的,他们进入北京陆军中学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从普通小学考入的;二是冯国璋设在南京的学兵营解散后转入的;三是复学的陆军中学生,他们是因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而失学的,这部分学员复学后仍带军衔、带薪饷,他们年龄大,社会经验多。上面提到的八、九期学员绝食、罢课风波就是他们带头狱起的。

1923年(民国十二年)8月,第九期学员毕业后,由于当时陆军中学和陆军小学都停办,学员来源中断,特别由于军阀之间的矛盾,办学经费难以解决,因此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便宣告停办。

四、历届毕业生中主要人物简况

一至九期毕业学员共计6523人。其中有第一期唐生智、李品仙、王应榆;第二期秦德纯、陶峙岳、刘文辉、熊式辉;第三期张治中、白崇禧、黄绍竑、何健;第五期傅作义、张荫梧、楚溪春、汪钟勋;第六期上官云相、顾祝同、赵博生(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郝梦龄、黄琪翔、叶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七期陈长捷;第八期陈诚、董振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刘珍年、赵凤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九期刘万春、孟绍周、张克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多荃,魏芝庭等。

从历届学员毕业后的出路看,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站在地主买办阶级一边,长期与人民为敌;二,先走了一段弯路,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终于转入革命阵营;三,比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贡献。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处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上述三种情况正是这一客观形势的必然反映。

五、原校址、校舍考记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保定东郊,距大东门五里。当时从学校大门经刘庄到大东门有一条三合土石子大马路,路两旁垂柳成行。现在刘庄东北还保留一段路基。

学校由本部、分校、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组成。本部占地约190亩,分校占地约100亩,大操场占地约850亩,靶场占地约350亩,合计1500亩左右。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史

分校又称东院,房舍比较简陋。一至五期学员的入伍期训练都在这里进行。六至九期学员的入伍期训练由于改在部队,这里便成了马厩和库房。大操场中间靠北建有演武厅,包括阅兵台、室内运动场、休息室。本部是学校的主体,建筑比较讲究,布局比较合理,规模可容纳学员一两干人。整个院落分为几个区域。伙房、饭堂、库房在北院。南院分中、东、西三院。学校办公室在中院。教室、学员宿舍在东西两院。北门为后门,南门为正门。正门左右各有一侧门。

正门上的黑漆横匾,题“陆军军官学校”六个金色大字。正门前有石狮一对,威武雄壮。东西两院的建筑互相对称,各有二十排带前廊的青砖瓦房。各排之间,又有走廊相通。每两排有一月门称“一连道子”,里面住一连人。前排为教室、办公室,后排为学员宿舍。中院有一个个小庭院。尚武厅(大会议室)位居中院中央,面朝正门,为全校最高建筑,雄伟壮丽。尚武厅门前有造型别致的铜狮一对,古柏两株。古柏上挂铜钟一口,学员作息皆以敲钟为号。厅前有广场,为全校开大会之场所。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址与校舍都是原北洋武备速成学堂时期的校址与校舍。1902年,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创建时,在斋舍、操场以及仪器、自修各室等方面都参照了当时“各国新制。它是在一座关帝庙的废址上建立起来的。原来这座关帝庙有庙房近百间,有庙田近千亩,有道士四、五十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同年秋“英、法、德、意联军至保,分城据守”,侵略者在保定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关帝庙也惨遭破坏,变成一片废墟。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创建时,除占原来庙址、庙田外,还圈占了一部分民田。

停办后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器材设备由曹锟运往河北徐水漕河镇,用以创办他的军官教导团。学校的房舍由原学校的警卫小头目高殿元(河南人,浑名高弁目)看护,他靠收各派军阀在学校的驻兵费为生。直、皖、奉、晋各派军阀都在这里驻过兵,每驻一次兵,学校便遭到一次破坏。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后,这里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成为日本在保定东郊的一个重要据点。日本占领保定前夕,高殿元由学校迁到附近的金庄居住,并带去学校的文件资料两大木箱,其中有不少照片。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日本侵略者闯进高殿元家,将高殿元捆绑在院内一棵槐树上乱刀刺死,抢走了全部文件资料。同年9月,日本将学校尚武厅前面的一对铜狮装箱运往日本。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校舍全部被拆除,变成一片瓦砾。位于学校正门两侧的一对石狮,也被推倒在地,半截子埋在土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