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茅臺發佈公告稱,從11月1號起,上調53%vol茅臺飛天、五星出廠價格,平均上調幅度約爲20%。

作爲A股知名計量單位,貴州茅臺的綜合毛利率常年穩定在90%以上,能與之媲美的也就醫藥生物行業。其實很好理解,一粒藥的成本往往只有幾毛錢,貴的是前期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研發成本。

但還有一個“隱形”王者,毛利率和茅子相當,並且人可以不喝白酒、不喫藥,卻不可能躲開這個行業——

殯葬業。

在中國,殯葬行業有“南福壽、北福成,中國殯葬大小王”的說法。港股上市的福壽園,在2018年變更會計覈算方式之前,毛利率超過80%,今年上半年營收15.25億元,淨利率38.4%。

A股的福成股份,2022年營收10.74億元,其中殯葬服務業務營收5817.41萬元,相比主業餐飲、肉製品的收入微不足道,但毛利率同樣達到了85%。

按理來說,人的喫喝拉撒才能產生消費,都寄了爲什麼還能搞出這麼大的名堂?

一個殯葬業的背後,是一個金錢與倫理交織的世界,一條隱晦又複雜的產業鏈。在這個鏈條上,有悲痛的家人、隱身的從業者,有靠“墳地產”日進斗金的公司,有行政力量的介入,也有各方權益的博弈。

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終將面對的問題。

01

一個人去世了,會經歷哪些制度性程序?

首先是開具死亡證明。

死亡證明一般由醫院、居委會或村集體出具,如非正常死亡,則由司法部門開具。

接着是遺體接運。

對於土葬區或土葬改革區的死亡人員,通常由家屬完成後續的設靈堂、守靈、扶棺、下葬等儀式。

而在執行火葬的地區,如果一個人最後的時光是在家裏度過的,家人需要聯繫殯儀館預約靈車服務,將遺體接運到殯儀館,進行冷藏處理。

如果是在醫院離世,或者遭遇車禍、急病、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情況,通常也會被送至急救、醫療機構,然後遺體被送往太平間,再交由殯儀館接手。

到了殯儀館,爲了體面離開,這裏設有遺體整容、化妝,並提供弔唁設施和設備的租賃等延伸服務。

等完成祭祀活動,殯儀館與家屬確認火化時間,而後家屬攜帶死亡證明,交由火葬場執行火化程序。

到這裏就要塵歸塵、土歸土了嗎?

還沒有。

根據各省民政廳的《殯葬管理辦法》規定, 遺體的運送、防腐、整容等,除特殊情況外,必須由殯儀館承辦,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私自接運屍體。

作爲行政部門下屬事業單位,殯儀館、火葬場會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其中,遺體的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由政府定價,遺體整容、防腐、弔唁等延伸服務則按政府指導價收費,各地標準不一,總體上在一個合理的區間。

但在肉身宣佈死亡和遺體火化之間,還有一個隱祕的角落——太平間。

早前,醫療機構的太平間主要由醫院管理,收費項目和標準同樣受國家控制。像1990年北京市物價局規定標準,“每日停屍費10元一具,冷凍費3元一具,爲逝者穿脫衣服10元一具”,這一價格持續了10年。

很明顯,太平間既佔了醫療資源,也是醫患矛盾容易爆發的窗口,同時還和殯儀館的服務有一部分重疊,於是新世紀之後,很多醫院開始關停太平間。

瀋陽、長春、鄭州分別在2001年、2003年、2004年宣佈逐步取消醫院太平間;2005年後,武漢也先後取消了一批醫院太平間。

但完全取消太平間並不現實,尤其一些超大型城市,人口多,殯儀館數量和運力不足,醫院太平間需要承擔一部分遺體暫存功能。

於是,太平間外包出現了。

根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大概在2008年前後,各醫院陸續以招標的形式,將太平間承包給殯葬服務公司。

以北京爲例,中國政府採購網公告顯示,2018年6月,北京慰藉殯儀服務有限公司以兩年240萬元,承包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太平間的經營管理。

12月,北京新寶山塔殯儀服務有限公司以3年22萬元,中標北京老年醫院太平間。

2019年1月,北京八寶山天元殯儀服務中心以49萬元,中標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西院太平間。

2021年4月,北京天堂彼岸殯儀服務有限公司以30萬元,中標北京腫瘤醫院太平間。

同年12月,北京首善會明殯儀服務有限公司以3年280萬元,中標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太平間。

爲什麼價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南方週末採訪業內人士的答案是,招標底價往往由醫院過世者的人數、使用面積來定價,最終價高者得。

太平間外包解決了醫院管理的老大難,實現了創收,卻也爲“天價殯葬”撕開了一道口子。

02

2013年,濟南市物價局接到舉報電話,在當地醫院太平間存放了十幾天的屍體被收取高昂的服務費,算下來每小時近千元。管理人員稱,這是因爲“老鼠啃咬”,自己“要派專人看護,晚上沒法睡覺”。

2014年,一位在天津打工的男子意外死亡,家屬從外地趕來,醫院太平間提出,“要看最後一眼,先交2萬元押金”,“不買貴的,就是不孝”。

醫院太平間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受國家控制,但只有四項收費,包括屍體料理、屍體整容、屍體存放、離體殘肢處理,算下來大概幾百塊錢,這爲承包了太平間的殯葬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而且中國人講究死者爲大,身後事往往會“風光大辦”,再加上親人離世,人們沉浸在悲傷中,也很容易被牽着鼻子走。

於是,從屍體被送入太平間的那一刻,生意便開始了。

有人曬出過一份殯儀服務的收費項目,除了抬屍費、屍袋、棺罩等基礎項目,還有禮儀服務費3990元、沐浴SPA服務5990元、壽衣6800元、骨灰盒2980元、起靈金光大道1500元,甚至還有600塊錢的供飯服務……三天合計收費38570元。

這些聽起來煞有介事的項目,換成人話就是:給遺體洗澡、穿衣服、送花、告別、上供,全程做成視頻給家屬留念。

如果細究就會發現,一件壽衣的成本不足百元,購物平臺上的骨灰盒,一般也就200-300元,遠不到數千元。更離譜的是“起靈金光大道”,在路上鋪一段不足百米的黃布,從上面走過去,就敢要價1500元。

但這只是開始,更暴利的在喪葬環節。

斯人已逝,往生何寄?公墓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我國的公墓分爲兩大類,一種是農村的公益性公墓,主要建在村集體土地中的非耕地上,一種是城市公墓,其中又包括公益性和經營性兩種,前者主要面向低收入羣體,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後者允許私營企業進入,實行市場調節價。

看起來暮氣沉沉的公墓生意,其實是一個朝陽產業。

從需求端看,2021年,全國死亡人口1014萬,以58.8%的火化率算,大約每年需要596萬套墓穴。

以14億總人口×死亡率7.18‰×城鎮化率64.72%,也可以粗略估算出墓穴的需求量在每年600萬套以上。

而在供給端,CEIC的數據顯示,2020年底,全國殯葬業穴位數爲2128萬,到2021年漲到了2369萬,一年新增僅241萬墓穴。

同時截至2022年底,民政部門管理的公墓1761個,每年新增大概也就100個上下。

城市那麼大,還能沒有一個骨灰盒的容身之地嗎?

如果把公墓看作已故之人的居所,那麼墓地/陵園就是故人的“墳地產”。

土地方面,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公墓用地有嚴格的限制,城市的經營性公墓,不得佔用耕地,不得建在風景名勝區和水庫、湖泊、河流的堤壩以及鐵路、公路兩側,原則上不能影響城市生活,也不能破壞生態環境。

在規劃建設上,安葬單人或雙人骨灰的墓位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如果以每年600萬的墓穴需求來算,理想情況下,每年至少需要新增9000畝地,才能安置故人的骨灰。

而按照2012年發佈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標準》,一個公墓建設還需要其他配套設備,像殯葬禮儀設施,如驗屍、洗禮、告別的地方,還有公共便利設施,如停車、保潔、休憩等場所,以及雕塑、花草等景觀設計。

對大城市來說,土地本就緊張,行政審覈又極爲嚴格,老齡化還迫在眉睫,墓地資源就顯得愈發稀缺。

早在2013年民政部發布的殯葬藍皮書就顯示,由於用地緊張,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出現了墓地供應緊缺的問題,多數省市的墓地10年內將會用完。

現在10年之期已到,但似乎並沒有聽說哪個城市發生了“墓地擠兌”,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1,提倡節地生態葬。

最近幾年,國家一直在倡導樹葬、草葬、壁葬、海葬等多種節地生態葬形式。

2018年,民政部等16個部門聯合發表《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生態安葬比例將提高到50%以上。

但中國人信奉入土爲安,生態葬還需要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各地財政部門也推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比方說深圳就規定,海葬可以享受3000元的獎勵,北京免費的集體海葬,排期已經到了2025年。

2,20年使用權。

房地產有70年的土地使用權,經營性公墓的“產權”,是20年。

也就是說,遺體在墓地的“租期”爲20年,滿20年之後需要再次續費才能居住,如果20年後無人續費,那麼這裏的骨灰就被打上了“無主”標籤,到最後可能會集中進行“生態葬”,爲後來者騰地方。

20年這個週期,有一種說法是代際傳承——過去,我們和父輩之間的年齡差大約是20歲,也就是每20年,家裏上一輩會過世,由子女承擔其殯葬費用,等再過20年,“不肖子孫”們不續費的可能性就……

上述兩種,是我國殯葬管理現行的解決方法,具體到操作上,很多殯葬公司也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03

2020年,天津濱海新區出現了一處“骨灰樓”,這些6層高的樓房,每個房間都掛着黑色窗簾,白天夜晚都如此,看起來異常弔詭。

小區名叫“靜安陵園”,內部房間面積大多在20-50平方米之間,用於供奉一個家族的先輩。

沒想到吧,墓地也可以這樣提高“容積率”。不過和房地產相反的是,這裏越靠下的位置單價越高,最貴的是地下室,因爲“更接地氣”。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該“小區”已“入住”3000多個家庭,骨灰盒接近十萬個。

但很多人對這種“生前住宅樓,寄了骨灰樓”的方法,接受度並不高,況且陵園搞成這樣,對於周邊小區居民來說也會像吞了蒼蠅一樣難受。

沒關係,“墳地產”還有一個終極武器——價格。

經營性公墓實行市場調節價,一線城市墓地緊張,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但和房地產貴在土地不一樣,墓地貴的並不一定是土地價格。

經營性公墓熱潮出現在80年代後期,而在2001年之前,公墓用地屬於國家劃撥土地的範圍,對其使用的年限和價格並無明確的規定。

拿前文提到的福壽園來說,佔地40萬平方米的上海福壽園,原土地收購成本爲190元/平米,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的河南福壽園,土地性質爲批售土地,原土地收購成本更是低到只要44元/平米。

天價殯葬背後,更多的是人在搗鬼。

城市墓地雖然緊張,但身後之事,普通人也許根本關注不到,然而墳地產開放商們卻放大了這種焦慮。

比方說大城市“概念墳”。

爲了迎合大城市的潛在用戶,周邊一些主打地域差、價格差的“概念墳”被熱炒,銷售中介們像賣房那樣口若懸河,北京墓地那麼貴,都要“死不起”啦,這麼近,那麼美,不如到河北?

據統計,河北經營性公墓,有的陵園客戶80%都是北京居民。這種人爲製造的焦慮,不僅推高了周邊墓地價格,也讓最終應該長眠於此的本地人無墓可選。

蘇州在2014年就出臺“墓地限購”,規定沒有蘇州戶口,不準在蘇州買墓地,2017年更是再次強調,嚴禁公墓跨區出售——這一規定,一度被認爲主要針對的是上海人。

如果城市墓地太貴買不起怎麼辦,貼心的“開放商”已經爲你準備好了“墓地按揭貸”。

2020年,昆明晉龍如意園與雲南西山北銀村鎮銀行在清明節期間上線了“墓地按揭業務”,業務人員聲稱,購買者抵押房地產,就能獲得墓地貸款,最長貸款期限爲10年。也算是“以地易地”了。

房地產有海景房、大平層、學區房,“墳地產”可以創造自己的“豪宅”。

電影《瘋狂的賽車》裏,殯葬公司的業務員徐崢在推銷墓地時,形容自己賣的是“人生後花園,地下CBD”。

現實中,豪華墓穴往往配有寬敞的墓室、體面的墓碑,有的依山傍水財運好,有的坐北朝南風水好,有的可以和歷史名人做鄰居,還有24小時安保、代客祭掃等衍生服務。

以前燒紙錢,你給親人燒1個億,我就要燒10億,根本不在乎冥界的通貨膨脹。

但現在,這種人爲製造的“地下豪宅”,收的可是實實在在的人民幣呀。

還是以福壽園爲例,其主推“讓公墓變公園”、“讓告別變美麗”,硬是憑一己之力,將公墓迭代到了4.0時代,1.0是公墓,2.0是公園,3.0主打人文紀念,4.0則是生命公園。相應的,福壽園傳統墓位均價4.8萬元,而藝術定製墓的均價達到27萬元,漲了6倍。

照這麼搞下去,公墓5.0應該就是元宇宙了,說不定哪一天,率先將元宇宙概念落地的,是殯葬股呢。

言歸正傳。

上面這些人爲因素疊加起來,一線城市的墓地價格已經超過了房價。

按每塊墓地1平米計算,北京和廣州的墓地均價在6.6-6.7萬元左右,上海則達到11.2萬元左右,深圳最高可達14.9萬元。

還有人換算過上海松鶴園的墓地價格,2021年3月開售的新墓區,面積0.6平方米的單/雙穴墓,售價34.18萬元,而同面積的三穴墓,達到了45.78萬元,換算成每平方米的價格,達到了76萬元,而上海浦東區的房價,均價爲12.5萬元。

冥界通貨膨脹的風,最終還是吹到了墓地上。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殯葬服務市場規模達到2577億元,同比增長9.1%。細分市場上,墓地服務佔比57.84%,是絕對的“隱形王者”。

需要強調一下的是,絕大多數殯葬業工作人員,尤其是國企殯葬機構,他們並沒有享受到所謂的“行業紅利”,而是一直秉承着公益性的理念,讓逝者能夠體面離世,讓生者也能安心告別。

但還有一些民營的殯葬服務公司,在面對豐厚的利潤時,卻選擇將業務“前置”——工作人員在養老院蹲點,與街道工作人員搞好關係,瞭解社區老年人的基本情況,還有人與醫院護工建立了“革命友誼”……總之,哪裏有屍體,哪裏就有殯儀服務公司。

復旦大學人類學博士唐沈琦對此有一個“不客氣”的表述:全城獵屍。

調侃歸調侃,死去終歸是一個嚴肅的、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邊是提速的老齡化,一邊是不透明的殯葬業,普通人的身後事,該向何處去?

尾聲

殯葬業的混亂,很大的原因在於法規和監管的滯後。

目前中國殯葬行業管理主要依據的是1997年發佈、2013年修正的《殯葬管理條例》,這導致主管部門對於殯葬行業的管理,常常是出現了問題,再想辦法解決。

拿太平間來說,殯儀館歸民政部門管,醫院歸衛健委監管,而太平間則成了兩不管地帶。

2015年醫院太平間亂象頻發 ,直到2018年,民政部等16個部門才聯合發表《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加強醫院太平間管理,嚴禁在太平間開展營利性殯儀服務。”

此後,一些收費不透明、價格不公示的殯儀服務公司,被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多次罰款”。

這個“多次”說明,一些殯葬服務公司完全是屢教屢犯,在豐厚的利潤面前,僅僅罰款很難做到懲前毖後。

再比如天價墓地,有人曾因爲墓穴價格過高致電當地市場監管局,得到的答覆是,由於經營性公墓實行市場指導價,如果對方明碼標價,原則上就沒有問題。

那爲什麼我國的《殯葬法》遲遲沒有出臺?

這或許與我們傳統的殯葬風俗有關。“入土爲安”“風光大葬”是承襲多年的習俗,而“生態葬”、“一切從簡”只能柔性推廣,很難強制性執行。

天價殯葬服務業瞄準的,正是這個國家監管與傳統習俗之間的切口。

因此殯葬改革,更關鍵的是人們心態的改變。

最近幾年,隨着節地生態葬的推廣,“花式”殯葬正在成爲下一個潮流。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鑽石葬、煙花葬、太空葬等方法。簡單來說,鑽石葬就是燒成舍利子,然後製成首飾隨身攜帶。煙花葬則是把骨灰放在炮筒中,點燃火芯,骨灰將隨煙花一起炸開。更酷炫的太空葬,骨灰隨火箭升空,在預定軌道繞行,魂歸茫茫太空,倒也不失爲一種賽博死法。

而對家人來說,與其身後榮華,不如生前多回家看看。

當一個人離去了,就讓塵歸塵,土歸土。

參考資料:

《濟南一太平間被揭收天價“防鼠啃咬費”》,新華每日電訊

《醫院裏的太平間,能取消嗎?》,8點健聞

《起底福壽園——畸形制度下的死亡收割者》,創業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