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北京報道 數據庫,是和芯片、操作系統並列的現代信息技術領域的三大核心基礎之一,是基礎軟件“皇冠上的明珠”。對於金融業來說,數據庫的安全、穩定、可靠、性能、容量等直接影響着金融機構的發展和數字化轉型進程。

爲滿足高併發的業務需求和自主可控的安全性,金融機構對數據庫的選型開始瞄準國產化分佈式架構的數據庫。根據工信部賽迪顧問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22-2023中國平臺軟件市場研究年度報告》,在對平臺軟件需求增長最快的金融行業,OceanBase已佔據國產分佈式數據庫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

金融業數據庫國產化加速

伴隨着互聯網的興起以及數字化、信息化發展浪潮,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由此帶來的海量數據高併發問題層出不窮,現代架構及應用對數據處理的需求變得日益複雜。平安銀行數據庫首席工程師陳燦榮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們銀行的傳統老架構都是基於Oracle數據庫,部署在一個小機+一個上存儲的傳統架構上,傳統架構上會有一些比較大的問題,現在互聯網的一些業務快速地發展,在技術安全和降本增效要求的大背景下,我們開始對傳統的部署數據庫有一些思考。”

金融行業事關“國計民生”,對系統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極高,這不僅對系統改造升級的兼容性提出了要求,也是對處理問題反應速度的考驗。

據瞭解,OceanBase可以兼容所有國內主流的國產芯片,同時可以多芯片混部,服務器上也是一樣,可以在不同的雲廠商中部署 OceanBase 服務器,進行跨雲協同,能夠確保升級準確、快速、平穩推進,實現平滑遷移。就反應速度方面,在OceanBase2023年度發佈會上,OceanBase CEO楊冰表示,“對於關鍵業務的數據庫來說,最看重的一定是穩定性和安全性,OceanBase 在這方面投入最多。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復時間目標)<30s是目前行業標配,爲了給連續性要求更高場景的業務系統留出更多時間,我們將 RTO其降到了8s 內。”

值得一提的是,成本也是金融機構選型的重要考慮因素。中國太平洋保險數智研究院首席數據庫架構師林春直言,“在升級過程中,我們也需要考慮到成本的戰略。在整個替換過程當中,最大的成本是在應用改造裏面,根據我們的測算統計,大致佔到總成本的超過60%。金融企業需要考慮核心系統升級既快又省,同時兼顧遠期業務發展的底座支撐。”

Forrester副總裁兼研究總監Charlie Dai表示,調研後發現整個企業在採用數據庫之後,存儲空間節約比例超過70%,服務器資源節約比例達到85%,而對於平均每註冊用戶的數據庫成本節約也超過50%。總體來看,如果採用了OceanBase的數據庫,整體的投資回報率可以達到218%,而三年的淨現值也可以超過2500萬的水平。

推動樹立分佈式數據庫的四項新標準

目前,有70%千億資產規模以上銀行、75%頭部證券機構、65%頭部保險機構、45%頭部基金公司都選擇OceanBase進行核心系統升級。

交通銀行貸記卡系統的分佈式改造,是其向全面分佈式轉型的關鍵一步,其中就包括在底層使用OceanBase,大大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和系統可用性,金融TPS(每秒處理事務數)提升6倍、跑批效率提升超過7倍。此前,北京銀行在6個月內已完成OceanBase上的40個關鍵業務系統升級,到今年年底還將完成90個業務系統升級,規模和速度在國內商業銀行的同類型改造中都屬於前列。太平洋保險行業首個將全險種核心系統遷移至OceanBase,分析型數據加工處理能力提升10倍、數據庫瘦身存儲成本降低80%。

13年前,中國移動互聯網爆發式增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海量數據以及數據高併發,如何應對這一全球獨一無二的海量數據處理問題,OceanBase選擇了完全自研之路。楊冰介紹,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對分佈式數據庫的強大需求,這種需求也牽引了OceanBase堅定投入自主研發,從而推動樹立了分佈式數據庫的四項新標準。

具體看,性能新標準,可在高併發場景下按需實現不停機、不改應用的擴縮容和性能的線性增長,同時實現一份數據同時支持事務處理與實時分析;容災新標準,自研首個“三地五中心”容災架構,建立城市級故障自動無損容災新標準,滿足國標金融6級容災標準,保障城市級業務持續高可用;高可用新標準,業內首個實現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網絡恢復點目標)=0、RTO<8s,故障恢復進入秒級時代;架構新標準,單機分佈式一體化,打破分佈式技術的不可能,首次突破分佈式數據庫技術的單機性能瓶頸,適應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業務需求。

(作者:邊萬莉 編輯:周炎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