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29胃脘痛/潰瘍——李濟仁醫案

胡某,男,56歲,教師。1983126日就診。患者胃院疼痛已8年餘,發作時上腹脹痛、空腹尤甚,喜溫喜按,噯氣吞酸,睏倦乏力,四肢欠溫,大便色黑,舌質淡、苔白,脈濡細大便隱血試驗陽性,鋇餐透視檢查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李老以黃芪建中湯改散:白芍藥18g,黃芪24g,桂枝9克,炙甘草6g,生薑9g,大棗5枚,飴糖30g。另服烏貝及甘散,二者交替服用。2日後大便由黑轉黃,隱血試驗陰性。繼用2月餘,再次鋇透檢查,原潰瘍病竈已不明顯,臨牀諸證基本消失。

按語:本例患者病程長達8年,睏倦乏力,四肢欠溫,舌淡苔白脈濡細爲久病致虛之證,李老選芪建中湯溫中補虛,藥少而精,突出了經方治病的特點。

治療胃部疾患時,對炎症、潰瘍李老喜用散劑。他認爲這些病變病竈均在胃內壁,散劑在胃內時間長,且可黏附於病竈,漸漬而散解。可發揮局竈性保護和治療作用,並提高治療效果,故病自愈。對經方的應用又有了新的發展。(李智發,李濟仁醫案3則,安徽中醫臨牀雜誌,1999115):332)《國醫大師經方臨證實錄》

30胃脘痛/潰瘍——顏德馨醫案

於某,男,43歲。初診:胃脘痛歷20餘年,反覆發作,食糯米而痛減,夜半不能平臥,起坐稍緩,畏寒喜暖,面白神疲,納少便溏。胃鋇檢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變形,伴有激惹現象,舌淡苔薄,脈虛弦。久痛必虛,脾陽失運,黃芪建中湯加味主之:

生黃芪30g桂枝4.5g杭白芍12g生薑2片九香蟲2.4g大棗4枚炙甘草4.5g飴糖30g(衝)茯苓9g5劑,每日1劑,水送服。

藥後胃脘痛大減,夜得安臥,精神亦振,大便已實,守方連服,隨訪年餘未作。

按語:本案胃脘痛20餘年,畏寒喜暖,面白神疲,舌淡苔薄,脈虛弦,爲一派虛寒之象。

本方用治脾胃虛寒之胃脘痛有卓效。據顏老經驗,久痛之絡,痛處固定不移,拒按者加九香蟲、醋靈脂,失血後貧血者加當歸、龍眼肉,嘔吐者加半夏、茯苓;泛酸嘈雜,口乾脈數者去桂枝加蒲公英;便祕者加柿霜(另吞),並以蜂蜜代飴糖;兼胃下垂、胃黏膜脫垂者加炒升麻;胃納不佳者加生麥芽、檀香。[楊生超,顏德馨教投運用經方經驗鱗爪。國醫論壇,19955):23]《國醫大師經方臨證實錄》《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31胃脘痛/潰瘍——姜春華醫案

李某,男,35歲。患潰瘍病7年,曾經住院治療,胃腸造影,診斷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近數月來飲食失調,症狀加重。疼痛在飢餓時嚴重,進食則緩解,夜間疼痛尤劇,放射至腰背部,進食生冷則疼痛加劇。疼痛發作時惡寒,喜熱喜按,乏力氣短,納食不佳,痛時有噁心,吐酸水,面色青白,舌質淡,苔白,伸舌顫抖,脈細而無力。擬黃芪9g,當歸9g,桂枝9g,炙甘草9g,芍藥18g,大棗7枚,高良薑4.5g,膠飴30g(衝),煅瓦楞16g7劑。

二診:藥後,胃脘疼痛顯著減輕,不噯酸水,食慾增加。守上方,續服7劑。

原按:本案患十二指腸潰瘍,辨證屬於脾胃虛寒,故用黃芪建中湯補氣溫中、養血止痛。其中黃芪配飴糖益氣健脾;桂枝配飴糖、高良薑溫中補虛;黃芪加當歸爲補血湯,補氣養血,又倍芍藥伍甘草緩急止痛。甘草內含甘草次酸與飴糖相配能促使潰瘍癒合,煅瓦楞子制酸,方藥對症,故胃脘疼痛減輕,食慾增加。摘自:戴敏.著名中醫教授姜春華治療消化性潰瘍醫案選[J].中醫藥研究雜誌,1984,(1):42-43.《經方治驗消化病》《經方發揮與應用》

圖片

32腹痛腸潰瘍——朱進忠醫案

×x,女,二年來胃脘作痛,進食後疼痛減輕,喜按喜溫,納呆,乏力背困,苔白,脈弦細。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腸潰瘍。脾虛木乘,黃芪建中湯加當歸治之。服四劑後疼痛消失,繼服一個月,一年後未見覆發。

按:本例胃脘痛因脾胃虛寒,木乘土位而起。病變重心在“脾胃”,故用甘溫之黃芪建中湯以大補中氣,方中芍藥又有緩肝之效,使脾胃健旺,肝不來乘,則肝脾調和,自無胃痛之累。此方用之得當,對此類潰瘍病等有較好的療效。《經方應用》

(微商—勿擾、中醫號主—勿擾)
不讀《傷寒論》,不入中醫門,
不讀《黃元御》,不入傷寒門。
購書學習,請加好友  、非誠勿擾
點擊在看,感謝分享,讀黃元御,學古中醫
自學中醫,只讀黃師,不走彎路,快速入門
自學仲景,只讀黃師,四聖一脈,醫家準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