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有一個好的性格無疑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證、指明燈。

那你可知道,其實你的性格與命運,在你六歲之前就已經註定了?

性格是什麼?通俗一點說,就是指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做事的方式。性格的基礎是什麼?是基因,是從上一代血肉中繼承下來的特質。

但基因並不是決定性格的絕對因素,環境纔是決定一個人性格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說基因是支架,那麼環境便是橋樑。

基因限制了性格的範圍,而環境,則會讓你在這個範圍當中有着無數可能。

基因對於性格的影響大抵可以用基底形容。大家可能聽過一個醫學名詞:超雄綜合徵

這是一個罕見的遺傳性疾病,見於男性。

此類男性多了一條Y染色體,而正是由於多了這條Y染色體,他們的性格也變得暴戾、孤僻,也有着更多的攻擊性行爲。

換一個大家更常見的例子,我們看到的黑人是不是往往會更加急躁一點?

黃種人是不是會更加內斂含蓄一些?而白種人則是更加開放熱情?當然,這些或許也和文化、環境相關,但是必定也和基因有着某種關聯。

當然除了基因,環境纔是影響人性格的關鍵因素。環境總是變化的,那麼爲什麼我會說在你六歲之前就已經註定了呢?

首先,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成長的早期階段,尤其是在六歲之前,經歷了迅速且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發展。
這一時期,被認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都強調了早年經歷在個體性格發展中的重要性。
例如,埃裏克森認爲,兒童在早期階段通過與父母和周圍環境的互動,形成了信任或不信任、自主或羞愧等基本心理特質。
此外,近年來的神經科學研究也支持了這一觀點。
大腦的可塑性在兒童時期最強,早期經歷,特別是與父母或主要照護者的互動,對大腦結構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例如,經歷過忽視或虐待的兒童可能會發展出與應對高應激環境相關的大腦結構和功能,這可能導致他們在成年後更易感到焦慮或抑鬱。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完全由早年經歷決定。
雖然早期經歷對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響,但個體的性格和命運也受到後天環境、教育、個人選擇等因素的影響。
例如,後天的教育經歷、生活經歷和社交互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或影響個人的性格特徵。
此外,人們的應對策略和適應能力,也會影響他們如何處理早年經歷對其成年生活的影響。
在社會層面上,這一論點也引起了對早期教育和兒童護理政策的關注。
如果兒童早期經歷對其後來的生活有如此重要的影響,那麼提供高質量的早期教育和兒童照護就顯得尤爲重要。
例如,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實施早期干預計劃,旨在爲處於不利環境中的兒童提供支持,以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同時,這一論點也促使人們對兒童保護和家庭環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
家庭環境和父母的育兒方式對兒童早期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積極、支持和關愛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兒童形成積極的性格特徵,而忽視或虐待則可能導致負面的心理後果。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做關鍵期,指的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最容易、最適合習得某些技能的一個時間階段。這個關鍵期同樣也適用於性格形成。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0-6歲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發育迅速,他們對外界的刺激和經驗高度敏感。
他們開始建立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爲模式。
這個時期的經歷對於塑造兒童的性格特質至關重要。這是生理因素所決定的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關鍵期的前提下,兒童的環境對於性格特質的形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因素對兒童的性格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當其衝的就是家庭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在肚子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開始影響這孩子了。
有很多媽媽在孕期的時候,飽受委屈,其實孩子在肚子裏是能感受到的,他能感受到媽媽的委屈,也能感受到這個家庭的氛圍。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出生的孩子往往比較吵鬧,缺乏安全感。
兒童對於世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映射出的是父母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出生後,父母的家庭教養方式也會對兒童的性格產生影響。
民主型教養方式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會成長的非常自信與從容。
專制型教養方式的孩子,則是容易出現兩個極端,要麼極度“乖巧”,“聽話”,要麼非常叛逆、專橫。
在溺愛型家庭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則是比較隨心所欲,缺乏自律和責任感。
除了家庭,學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另一個重要環境。積極的學校教育環境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創造力。
例如,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團隊合作的教育環境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與同齡人的交往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積極的同伴關係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情緒調節和自我認知。
社會環境同樣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爲模式,影響着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爲習慣。
例如,一些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和合作精神,而另一些文化則更注重個人主義和競爭意識。
這些文化差異會對孩子的性格特點產生影響。
社會價值觀也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具有重要影響。例如,一個強調公平正義和尊重他人的社會價值觀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而一個注重個人利益和競爭的社會價值觀可能導致孩子的自我中心和競爭意識。
在0-6歲這個關鍵時期,在生理因素的加持下,孩子在家庭、學校、環境的影響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質,這些性格特質會影響他們的生活選擇、人際關係和職業發展,進而決定他們的命運。
所以也會有那句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雖然以上觀點看上去像是在說宿命論,但實際裏面處處包含着機遇和改變。那麼,你看到你未來的命運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