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

年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往往爲隨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此次的會議也明確釋放了五大信號。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會議還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看點一: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是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核心提法。對比去年的“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三穩政策,“穩中求進”顯然更能體現我國經濟更進一步的決心。

“‘以進促穩’較爲明確地確定了2024年我國包括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積極’的主基調。”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後成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會議中也明確提到,明年將“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分析稱:“會議顯示,明年經濟在整體取向上以擴張、進取爲主,預計政策會繼續擴張,明年增長目標不會太低。”

近期,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內的多家國際機構上調了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最新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3—2024)》預測,2024年全年經濟增速在4.8%左右,建議2024年設定經濟增長目標在5%。

“先立後破”的提法也引發了一些關注。

王軍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認爲,“先立後破”有加快培育新動能適當保護舊動能之意。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向時代週報記者強調,“先立什麼,後破什麼,確實值得好好研究。會議稱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一般來說,任何宏觀政策都是逆週期調節,而跨週期則意味着目前我國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從上一個週期轉向下一個週期的波動中,這也意味着宏觀政策不要用力過度。”

看點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會議延續過去的提法,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財政政策基調與去年大致相當,一方面保持積極的態勢,即加力以支持擴大總需求、防範化解經濟社會風險。

另一方面又提出了“適度”和“提質增效”“強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也就是說要根據經濟社會需要來實施,不搞大水漫灌,積極的財政仍是高質量發展框架下的積極,避免大幅提高財政風險,讓財政更可持續。”

“提質增效”是近年來財政政策在加力之外的重要目標。羅志恆認爲,這是由當前財政形勢緊平衡決定的,越是收支矛盾加大,越是要提高財政支出績效,這要求收入端減稅降費要從追求數量規模型轉向效率效果型;支出端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前儲備和挖掘好的項目,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以來,央行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帶動貸款報價利率(LPR)等市場利率下行等。市場預期,明年貨幣政策將繼續發力,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準降息仍有空間

看點三: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

會議指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這是相對較新的提法。

“這有利於避免合成謬誤,有利於穩定預期的形成。政策要生效和提效的前提,是政策之間的系統謀劃和協調性,就是避免收縮性的非經濟政策衝擊擴張性的經濟政策,從總體大局出發而非部門本位出發。近年來財政與貨幣政策持續協同,貨幣政策配合財政發債、化債,貨幣金融政策支持房地產風險防範等等,預計明年將繼續延續。”羅志恆認爲。

會議要求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的目的很明確,即加強信心。在會議強調的內容中也明確提及了“切實改善社會預期”。

今年以來,固定投資有所回升,但民間投資活力依舊有待進一步提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民間投資同比下降0.5%,但降幅較前三季度已經有所收窄。在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後,民間項目投資增長9.1%。

要改善企業預期,首要是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王軍在採訪中表示,增強宏觀經濟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要解決各個部門各項政策鬆緊不一、互相矛盾的地方,預計未來取向上會以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內需爲最優先級別。

看點四: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擴大內需依舊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在新華社刊發的會議通訊全文中,三次提及“內需”,並提到“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三大需求中,消費愈發成爲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從今年來看,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2%,明顯高於去年全年水平。如何使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共同拉動,尤其值得進一步探討。

對此,羅志恒指出,會議對消費和投資的關係從經濟循環的角度做了更深刻的闡述。從三駕馬車的角度,消費和投資都是需求,但是消費是終端需求,投資要承擔優化供給結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作用,而不能只簡單理解爲需求,如果將投資只理解爲需求,將會產生諸多無效投資。

“因此,消費的提振,會引發製造業投資增加以增強福利和效用、基建投資增加以改善消費環境等;投資增加尤其是高質量的投資增加將創造和釋放需求,比如新的、更優質的產品誕生,就創造新的需求。”羅志恆說。

看點五: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的明年工作安排中,產業體系建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甚至居於“擴大國內需求”之前。

會議也多次提及了科技相關內容,強調“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或許正對應着會議開頭所提的“先立後破”中“立”的內容。王軍也認爲,這意味着我國對經濟增長的佈局以中長期目標爲主。

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此有更詳細的闡述。

當時的會議指出,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爲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會議也點名了幾項技術產業: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範風險。

對比來看,本次會議更強調“以科技創新爲引領”。蘇劍認爲,在目前全球競爭的背景下,更需要強調科技自立自強,這也意味着未來有更多投資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經濟工作中佔據重要位置的房地產行業,在本次會議中不見身影。較爲相關的是,會議提到,“要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重點領域的風險,首當其衝的就是房地產,因爲風險擴散到了系統性風險的邊緣。”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直言,2023年供給端政策的着力點,就是防止風險蔓延至穩健經營的企業,讓2022年底以來的“金融16條”、“三支箭”以及近期房企白名單、“三個不低於”等部署落地,止住供給端風險,使開發商降價,不拿地不開工緻全鏈條收縮的局面得以改觀。

李宇嘉認爲,明年在房地產方面,主要是加快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供應,城中村改造與保障性住房結合,農村違法改造等。這也是修復市場活力,爲房地產未來可持續發展創造基礎。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爲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