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入學可以搞,但什麼項目納入積分,採用什麼樣的賦分標準,一定要尊重公平性原則,不能把自願的公益活動納入硬性積分,而讓“公益”變了味

  子女入學,家長用獻血、捐款獲取積分?近日有媒體報道,浙江金華武義縣對外地戶籍人員實施積分入學政策,公辦小學憑積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家長可通過獻血、捐獻人體器官、慈善捐款等方式獲取積分。其中獻血每100ml得2分,捐款每1000元得2分。如果沒有積分也能入學,但無法優先選擇到理想學校。

  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最近三年新市民孩子上小學都採取積分入學政策,明年也將採取類似政策。已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武義縣新市民量化積分管理實施辦法(試行)》顯示,積分累計達到一定分值的新市民,且符合當年義務教育招生相關規定的,其子女按積分排名可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入讀指定公辦學校等待遇。且會逐步將醫療衛生、文化旅遊、金融服務、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資源納入新市民積分管理服務內容。

  目前,購房、社保、納稅等已被納入賦分範疇,發明專利、獲得“勞動模範”“見義勇爲”等表彰也能獲得加分。但其中,獻血、捐款所屬的“公益服務”共30分,屬實佔不小比重。按數值計算,向慈善機構和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捐贈1.5萬元,就能得滿30分;反之如果不捐錢,獻血需要獻1500毫升,每半年獻一次400毫升需要獻滿2年。這樣的設置,讓不少人質疑這是變相要求獻血、捐款,甚至有人擔憂會異化爲“有錢的捐錢,沒錢的只能獻血”。

  積分入學,在很多城市已施行多年。相比於傳統的靠戶籍入學,此政策讓更多外來戶籍人員有了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教育公平。但是,採用什麼樣的賦分政策,不同地區則有相當大差異,如深圳將戶籍、房產、租房年限、社保納入積分標準,東莞則將納稅額納入積分範疇。此前有人建議東莞將“學歷”“職稱”“志願者”“獻血”等項目納入積分,東莞市教育局回應稱,上述積分項目已被刪減,並非否定志願者或獻血人士的貢獻,而是社會服務的內涵和項目繁多,如只對“志願者服務”和“獻血”加分,不夠公平全面,而且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公衆反映希望把此類服務項目“純淨化”。

  無償獻血確係崇高無私之舉,應予以肯定和鼓勵。但如果將獻血變成一項“算計”,關係到子女入學,那麼有多少人是出於自願?還是說迫於子女入學壓力被迫獻血?如此一來,不僅扭曲了自願獻血的初衷,也歪解了積分入學的意義。

  武義縣將積分與年齡、獻血、捐款掛鉤,未來甚至可能將醫療、養老與積分掛鉤,可以說已涉嫌對積分制的濫用。通過一張表格一系列選項,把人打出“高分”和“低分”,似乎把人劃爲了三六九等。而年長者天然被賦低分,已涉嫌年齡歧視。積分入學,本是優質教育資源緊張背景下的權宜之計,初衷是爲了提升教育公平。不能利用積分入學政策,反過來傷害了教育公平。

  來自輿論的不同聲音正好爲各地的積分入學政策提了醒:積分入學可以搞,但什麼項目納入積分,採用什麼樣的賦分標準,一定要尊重公平性原則,不能把自願的公益活動納入硬性積分,而讓“公益”變了味。同時也要警惕積分制的濫用與擴大化,要儘早恢復到科學、理性、公平的軌道上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鬱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