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進入2024年後,貸款網絡營銷業務再度受到關注。1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處獨家獲悉,當前貸款網絡營銷業務仍然存在不良率走高、不當營銷、催收業務多次轉包等問題。

同時,協會提出了系列自律舉措,表明將盡快建立貸款網絡營銷自律管理工作機制和框架,加強對該業務的全鏈條自律管理,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而更早一點,各地監管部門在不法貸款中介、短信營銷、催收方面,也已經提出了針對性舉措。

貸款網絡營銷業務存四大問題

“正規平臺,快速到賬”“年化利率低至XX,搶到就是賺到”“你好,我是XX銀行信貸中心業務員,現有一款低息貸款”……近兩年來,這樣的營銷廣告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讓不少用戶深受其擾,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

從北京商報記者過往的調查來看,圍繞貸款網絡營銷業務,從貸前營銷到貸後催收,仍存在大量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亂象。不法貸款中介冒用金融機構名義,不僅反覆營銷打擾,在貸款過程中還存在AB貸、砍頭息等情況;部分貸款平臺年化利率標識不清,以低利率誘導用戶後卻有多種名目費用推高實際貸款成本;受金融機構委託的第三方催收機構暴力催收,“爆通訊錄”等違規形式同樣廣泛存在。

1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自協會處獨家獲悉,經摸排調研,當前貸款網絡營銷業務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

具體包括:一是不良率走高,借款人存在超前消費、過度借貸、多頭借貸甚至蓄意騙貸等行爲,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債務人的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進一步加劇,極易引致風險傳導、擴散。二是營銷端行業數據統計監測機制欠缺,無法掌握行業整體情況並對其進行風險監測和預警。三是貸款利率仍處高位、互聯網平臺“變相兜底”、不當營銷等問題依然存在。四是互聯網平臺催收外包情況普遍存在,催收業務多次轉包時有發生,暴力催收、不當催收、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頻發、反催收黑產活動猖獗。這些問題擾亂了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不利於消費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談及各類違規行爲的危害,消費金融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表示,一是網絡渠道跨地域的特性可能使得風險外溢;二是數字化發展有可能加劇機構與金融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使得金融消費者自身的權益面臨更大風險;三是可能跨行業甚至涉及到違法犯罪,例如,貸款短信的泛濫背後曾有過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大案,而非法催收活動的背後也曾出現過涉及到黑惡勢力的大案。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則分析稱,互聯網貸款領域圍繞客戶營銷和催收方面的亂象由來已久,這兩年在監管的強力治理下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最近一年,隨着經濟下行,優質資產緊缺催生了違規營銷抬頭,客羣的不斷下沉讓高利率問題再次浮出水面。不良率的攀升則同步帶來了違規催收和客訴糾紛的上升,而催收強度的增大又帶來了反催收聯盟的亂象,使得互聯網貸款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再次變得嚴峻和複雜起來,需要高度重視,以避免產生不良次生影響。

監管、自律雙向約束

針對網絡貸款各環節的亂象,整治工作近期正在逐步進行中。就在2023年末,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一家貸款中介機構開出30萬元罰單,並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爲。經查,該公司在2023年4—7月,當事人爲了快速獲取意向客戶和提升業績,使用第三方短信平臺以多家銀行名義向上海地區手機用戶羣發營銷短信,並從中收取佣金。而被冒名的銀行與其均沒有合作關係或者特定聯繫。

隨後2024年1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等多部門共同發佈了《關於規範轄區貸款營銷短信的通知》,明確提出貸款營銷機構開展短信營銷的內容不得超過金融管理部門許可的金融業務範圍,並建立短信營銷號碼白名單制度、內控管理機制,旨在進一步規範轄區的貸款營銷短信行爲,切實壓縮不法貸款中介生存空間。

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目前業內對福建營銷短信的前述要求整體處於“試點”觀望中,如果實施效果好,後續有望對全國其他省市形成參考,以此對短信營銷形成有力約束。

不僅如此,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在1月17日針對互聯網貸款催收提出了工作意見,嚴格規範各金融機構催收行爲。在加強外包催收穿透管理方面,各機構應審慎選擇外包催收機構,對外包催收機構進行准入前評估,並對其進行常態化考覈。催收過程中,應要求催收人員表明所代表的貸款人名稱、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等。

除了監管出手打擊外,在網絡貸款合規經營的過程中,市場從業機構的“自律”也是重要一環。對於前述問題,協會近期對從業機構自律管理角度提出了工作意見和建議。

例如,在自律框架方面,組織研製相關自律管理規範,全面規範放貸機構和互聯網平臺關於營銷宣傳內容、營銷宣傳行爲和營銷合作內容,明確統計監測、信息披露、評估評議、備案等自律管理要求;在信息披露方面,針對“年化利率明示”等環節強化自律管理;備案管理方面,研究建立對互聯網平臺貸款營銷類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的備案管理制度,把好貸款營銷互聯網入口關,引導從業機構合規審慎經營。

蘇筱芮表示,網絡貸款領域曾經歷過野蠻生長階段,經過一系列頂層制度的頒佈後,行業亂象已大幅收斂,但伴隨着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網絡貸款亂象或轉入地下,或搭上了“科技”之風,使得目前行業面臨的情況比往日更爲複雜。

“圍繞網絡營銷,當前監管、自律雙向出手能夠進一步嚴密合規防護網,前者能夠使得市場明確預期,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而後者則給予了市場參與主體及時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利於發揮機構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便於早發現、早治理、早整改。”結合近期監管部門與協會的雙向動作,蘇筱芮總結道。

薛洪言進一步強調,近期針對各項違規行爲的整治,是結合不同經濟週期背景下的行爲特點做針對性調整。消費者權益保護是金融業務人民性的體現,也是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要求,打擊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爲應該常抓不懈。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