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藥配方顆粒市場發展提速 集採提前啓動行業“大魚喫小魚”|中藥2024前瞻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2月18日訊 (記者 張良德 王平安)由於中藥配方顆粒行業試點(政策)結束後新玩家不斷入場,以及15省集採的“意外提前”,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格局或面臨重塑,有業內人士表示,行業或將進入“大魚喫小魚”的階段。

在採訪業內人士的過程中,財聯社記者感受到從業者的“期待”與“不安”——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一面在快速擴張,同時各家企業“跑馬圈地”,市場競爭環境加劇。

市場整體持續擴張,國標數量加速提升

自2021年結束試點後,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從僅允許在二級(含二級)以上中醫院銷售擴展具有中醫執業資格的各級醫療機構,由於全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市場空間打開,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快速增長。有中藥配方顆粒企業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河北)省內主要三甲醫院和一些縣醫院基本都有配方顆粒企業入駐。

從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報來看,主要中藥配方顆粒企業的業務收入也較2022年有明顯增長。

老六家的代表企業中國中藥(000570.HK)2023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銷售額爲49.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8%。省級配方顆粒試點中龍頭企業神威藥業(02877.HK)2023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銷售額爲6.29億元,同比增幅34%。業務規模相對較小的佐力藥業(300181.SZ)也有較明顯增長,2023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銷售額爲2.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20%。華潤三九(000999.SZ)及紅日藥業(300026.SZ)2023年半年報中雖未單獨分類配方顆粒項,但公司藥品營收均較上年同期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醫藥數據分析專家、藥融雲副總經理朱凌峯告訴財聯社記者:“在政策支持下,中藥配方顆粒目前還是處於正增長階段,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配方顆粒對飲片的替代量超過了80%,而目前中國這個比例只有10% 左右,參考山東省《關於做好中藥配方顆粒醫保支付工作的通知(試行)》的文件,醫療機構中藥配方顆粒的使用量不得超出中藥飲片的30%,未來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中藥配方顆粒行業聯盟祕書長孫躍武表示:“中藥配方顆粒除對於飲片的替代作用外,由於配方顆粒的產品特性,更容易與中醫一人一方、辨證施治的理念結合,因此也會對部分中成藥有替代效應。”

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達到252.45億元,隨着市場擴容,華經產業研究院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32.18億元。

在市場整體擴張的同時,中藥配方顆粒的國家標準頒佈速度也有所提升。2023年國家頒佈了兩批共73箇中藥配方顆粒品種國標,2024年1月又頒佈了第六批31箇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使中藥配方顆粒國標數量超過了300個。

中國醫藥健康發展促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盛世康來中藥營銷策劃公司董事長申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現在國家備案的配方顆粒的省級標準有約4000個,由於目前山東牽頭的15省聯合集採已經於2024年初開始試行,考慮醫院的臨牀用量的實際需要,預測中藥配方顆粒可能國標品種達到500種以上時會啓動全國層面的配方顆粒集採,所以我們預測2024年中藥配方顆粒國標制定速度或將加快。”

集採早於預期行業、未來或“大魚喫小魚”

但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放開的同時,由於新玩家的增加,以及中藥配方顆粒集採的提前開啓,市場競爭格局也明顯加劇。

河北省一家三甲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財聯社記者:“原來在我們醫院只有一個配方顆粒品牌,現在增加到了五家。”

申勇表示,“隨着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放開後新玩家的進入,現在市場格局雖然依然是以老六家爲主,大概佔據70%-80%的市場份額,但是其他企業佔有20%-30%的市場份額,市場整體規模在增長的同時,也在存量市場有競爭。

而山東十五省中藥配方顆粒集採提前拉開了中藥配方顆粒集採的大幕,市場競爭環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此前財聯社記者在與業內交流時瞭解到,作爲標準化的產品,由於配方顆粒國標數量尚不能滿足醫生開方需求,仍需等待中藥配方顆粒國標的推進,因此業內預期中藥配方顆粒的集採時間或在2025年後。

但2023年8月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中藥配方顆粒採購聯盟集中採購文件(徵求意見稿)》,山東、山西、內蒙古、遼寧等15個省級單位組成的省際聯盟對具有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的200個品種開展集採。

根據集採文件公佈的擬中選企業確定規則,申報品種報價降幅達到40%(按最高有效申報價計算)及以上的企業,全部獲得擬中選資格。中標結果顯示,此次中藥配方顆粒集採降幅在44%左右。申勇表示,40%左右的降幅相對溫和,整體降幅基本符合業內預期。

紅日藥業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配方顆粒及飲片毛利率爲67.36%,佐力藥業2022年中藥配方顆粒劑產品毛利率爲57.25%。

但從省際聯盟中藥配方顆粒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公佈表中,財聯社記者發現,多家企業報價明顯低於其他中標企業,部分企業申報的品種平均降幅率高達60%至70%,其中杜仲配方顆粒降幅達到94%。

而此次集採在規則設計上,採取多家中選,每個品種劃定統一的最高報價和中選規則,在用量確定方面,企業先自主選擇意向供應的聯盟省份,再由醫療機構從中選本省份的企業中自主確定意向供貨企業,供需雙向選擇確定約定採購量。

由於集採後仍需醫療機構自主選擇供貨商,這也使得集採中標價格較低的企業在與醫療機構中獲得一定的談判優勢。某醫院內部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當地還沒有進行集採,但是未來如果集採的話,可能選擇三家供貨商。

申勇告訴財聯社記者:“集採的規則讓老企業和新入行企業中標機會一致,因此有激進的企業爲了進入集採名單,擴大市場份額,將價格降的較多,部分品種甚至以低於成本價競標,這也將導致未來行業競爭加劇。未來2-3年市場或出現‘大魚喫小魚’的市場格局,部分實力較弱的企業或將難以爲繼,而實力較強的企業或將擴張兼併。”

上述觀點也得到了其他專家的認可,朱凌峯認爲,由於各地對本土企業有支持政策,可能出現部分經營不善的企業,未來會被大企業收購,來增強在當地及周邊區域的佈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