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新藥從上市到納入醫保目錄的等待時間從過去的平均近5年縮短至不到2年,有的新藥上市僅半年就被納入醫保目錄。

在醫保目錄調整和談判准入等多項利好政策的加持之下,我國創新藥進臨牀駛入了快車道。

國家醫保局在近日公開的關於政協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2468號提案答覆中稱,國家醫保局始終支持創新藥品納入醫保,下一步將持續完善優化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機制,確保創新藥品儘快進入臨牀應用,努力更好支持醫藥創新發展。

這份答覆稱,國家醫保局堅持鼓勵創新,建立了以新藥爲主體的醫保準入和談判續約機制。將創新性作爲目錄准入評審的重要內容。同時,優化續約規則,穩定企業預期。近年來納入目錄的藥品主要以5年內獲批新藥爲主,如2022年醫保藥品目錄新增的108個談判/競價藥品中,有105個是2017年1月1日後上市的,佔比達97%。

數據顯示,新藥從上市到納入醫保目錄的等待時間從過去的平均近5年縮短至不到2年,有的新藥上市僅半年就被納入醫保目錄。醫保對新藥的支出從2019年的59.4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81.89億元,增長了7.1倍。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醫保在促進創新藥發展方面的作爲,不僅是通過國談大大縮短了創新藥進入醫保的時間,還通過仿製藥的帶量採購倒逼企業進行創新,企業只有創新纔能有比較高的利潤。同時醫保規定一些國談創新藥不受均次費用比例和藥佔比方面的限制,開放“雙通道”來鼓勵臨牀使用國談藥,並在醫院DRG改革中將創新藥作爲例外目錄不計入DRG標準等,這些都是醫保鼓勵創新的舉措。

國家醫保談判組組長龔波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曾表示,國談對於國產製藥企業的“仿創轉型”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些企業以前主要靠仿製藥賺錢,價格虛高,現在國家集採了仿製藥,它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了,那麼它要賺更多的錢或者是提高發展預期,就要投入創新這一塊。創新藥有國家談判,它的定價肯定是比仿製藥有更大的優勢,所以有能力的話,這些企業會去專注創新藥。

國家醫保局擴大談判藥品銷售渠道,建立健全談判藥品“雙通道”供應保障機制,通過醫院和零售藥店兩個渠道向患者供應談判藥品,實行相同的報銷政策,兩年全國新增15.5萬家定點零售藥店供應談判藥品,緩解了藥品“進得了醫保、進不了醫院”的瓶頸。

“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藥品達到了預期銷售目標。依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藥品市場,凡是臨牀價值獲得認可的藥品,納入目錄後均實現銷量攀升,銷售金額迅速增長,實現了‘以價換量’的目標。”答覆稱。

2024年2月5日,國家醫保局《關於建立新上市化學藥品首發價格形成機制 鼓勵高質量創新的通知》徵求意見稿通過有關行業協會徵求意見。文件的主要內容是堅持藥品價格由市場決定,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整體提高新藥掛網效率,支持高質量創新藥品獲得“與高投入、高風險相符的收益回報”。

金春林認爲,這一通知也是醫保鼓勵創新的重要舉措,通過打分來制定掛網前的首發價格,如果是分數90分以上的,企業能夠獲得更高的定價空間。

國泰君安研報稱,本次新規文件提出多項推動創新轉化效率的措施,旨在支持高質量創新藥品在產品生命週期起始階段獲得與高投入、高風險相符的收益回報。若該政策得以實施,則新藥定價迎來市場化新模式,創新程度更高的產品有望受益。

金春林表示,醫保在促進創新藥發展中也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有企業反映國談降價幅度過大,對藥品創新程度的區分度不足,進醫院較爲緩慢等,這些短板都需要在後續的改革中加以改進。

在醫藥創新的金融投資方面,答覆稱,中國證監會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發行上市和再融資。在堅持質量第一和投融資平衡的前提下,科學合理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再融資註冊審覈即報即審,審過即發,不斷提升審覈效率、優化審覈流程、縮短審覈週期,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通過首發和再融資募集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在北交所、新三板上市掛牌融資。

證監會還支持生物醫藥上市公司藉助併購重組不斷提升產業鏈,穩步推動重組註冊制在試點基礎上全面實行,不斷豐富併購重組交易機制和支付工具。此外,支持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資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聚焦“卡脖子”領域,精準支持醫藥生物、計算機、半導體等重點科技創新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