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曾多次笑稱喜歡“永福”這個名字:“永福永福,永遠幸福。”

|《中國企業家》記者 鄧雙琳

決策來得太突然。

3月1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佈內部信,宣佈俞永福將卸任餓了麼、高德兩大業務的管理職務,重新基於eWTP基金以投資工作幫助集團發展。

這是俞永福加入阿里的第十年。

十年間,俞永福陸續接管過多個業務,包括高德、阿里媽媽、大文娛等,充分展現了其過人的整合能力。阿里內部甚至一直流傳着一個說法:要整合,找永福。

俞永福的職業生涯從聯想投資人起步,僅用三年時間,便成爲聯想最年輕的副總裁。2006年,俞永福決然辭職加入賬上沒有一分錢、團隊僅3個人的UC,帶領UC整合多個渠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高價被阿里收入囊中。

跟着UC加入阿里後,俞永福“救火”高德,在阿里內部一路攀升,從事業羣老大到戰略決策委員會,再到阿里上市後的第一批合夥人。權力巔峯期的俞永福,幾乎執掌着阿里巴巴的所有非電商業務。

被阿里收購的“外來”創業者在內部被委以重任的,除了俞永福就是蔣凡。二者也被不少阿里人稱爲“阿里目前最能打的兩個人”,甚至還曾前後傳出過“阿里太子”的傳言。

但俞永福的經歷並非一帆風順。

2017年,在接管新成立的大文娛集團後,由於業績不盡如人意,不到一年俞永福便卸任阿里大文娛董事長職務,被委派去新成立的eWTP投資工作小組。這是俞永福的第一次撤退。

幾年後,阿里重組了本地生活板塊,急需掌舵人。在大衆眼中消失許久的俞永福再度出山,重回阿里權力中心。不過,雖然近兩三年高德實現快速增長、餓了麼也持續減虧,但阿里的本地生活業務邏輯也只是變得略微清晰,市場份額並未有較大變化。

也許是出於俞永福本人意願,認爲整個業務已經理順,需要交棒下一任管理者;也許出於阿里新的“少壯派管理層”的戰略驅動,俞永福再次從權力中心後退,回到了eWTP做投資業務。

相關調整生效後,生於1982年的吳澤明將擔任餓了麼董事長,生於1988年的韓鎏擔任餓了麼CEO;原高德總裁劉振飛擔任高德董事長,郭寧擔任高德CEO。阿里少壯派陸續登場。

職業生涯從投資人起步,如今兜兜轉轉又回到老本行,俞永福幾次起落,頗具傳奇。

俞永福的驅動力,並非作爲一顆子彈“指哪打哪”,而是來源於自己對事業的認可。他曾反覆強調:“誰也不是我老闆,我是合夥人。”當年UC選擇賣給阿里而非百度,就是因爲百度給的是現金,而阿里給的是股權,讓俞永福有一定的決策力。

如果要定義俞永福的身份,他是一個“非傳統的投資人”“非傳統的創業者”,也是一個“非傳統的高管”。

首批互聯網奮鬥者

1976年,俞永福出生於內蒙古,後隨父母遷居至天津。1999年,23歲的俞永福從南開大學畢業,彼時正是中國互聯網的啓蒙階段,俞永福雖出身金融專業,但卻成爲第一批敏銳嗅到互聯網機遇的人。

兩年後,俞永福以初創員工的身份加入了聯想投資部,關注電信、新媒體、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在聯想,俞永福從記錄會議紀要的角色做起,僅三年時間就成爲聯想最年輕的副總裁。但這個年輕人的視野和魄力絕不止於此。

2006年,已經位居聯想投資副總裁的俞永福“撞”到了一個叫優視動景的公司,主打UC手機瀏覽器,幫助用戶用手機快速上網。雖然彼時俞永福已經看過500多個互聯網項目,但UC的業務和創始人還是讓他另眼相看。

UC兩個聯合創始人,一個叫何小鵬,一個叫梁捷,分別負責技術和產品,但二人都甘居副總,從創立之初就將CEO的位置空出來,等待更合適的具備管理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人選出現。

俞永福分析了UC的業務,模式不夠清晰,花太多精力在to B企業市場上,不過這家公司專職只有3個人,卻在兩年時間裏做到200多萬註冊用戶,這讓俞永福看到了市場的需求和潛力。在他看來,若解決現金流,引導UC在關鍵業務上轉型,這個項目將有巨大機會。

然而,在聯想投資決策會上,UC這個項目以一票之差未被通過,這讓俞永福極度沮喪——他在UC項目上花了大半年時間,傾注了大量心血。

何小鵬在得知項目過會失敗後,認真問了俞永福一句:“永福,你願不願意加入我們一起幹?”彼時,UC的賬上幾乎沒有一分錢,但俞永福當場點頭答應。2006年,俞永福任UC董事長兼CEO,正式脫下投資人的西裝皮鞋,加入互聯網大潮,成爲一名創業者。

到UC後,俞永福的辦公室在廣州一棟民宅裏,住的房子也是租的。當上一把手的第一天,俞永福就敢於拍桌子、建班子,迅速調整業務和管理結構:自己管公司運營,何小鵬和梁捷分別出任產品總裁和技術總裁,再加上一名市場總裁,4人組成了高管團隊。

俞永福對UC的發展做出兩個關鍵決策:一是做減法,賣掉企業級市場,全部精力投入個人市場,放棄塞班系統;二是做整合,整合了九遊、PP助手和多個渠道、工具類公司進UC。

UC成功從傳統運營公司轉型爲移動瀏覽器公司,業務和估值增長也一路高歌猛進,獲得多起投資。

UC的成功,引來了BAT巨頭的關注。2013年,百度出價20億美元收購UC,被俞永福拒絕。而在一年後,他接受了阿里43.5億美元估值的整合方案——這是彼時中國互聯網歷史上金額最高的一筆交易。

俞永福曾解釋,百度給現金要收購,阿里則是給股權要合夥,二者性質不同。整合後,UC全資歸阿里,俞永福成爲阿里重要個人股東之一,順勢加入了阿里。

俞永福並不想做高點套現的創業者,在他每一站的經歷裏,都始終把自己當作合夥人,而非普通高管。

馬雲最信任的外人

加入阿里一個月後,俞永福就受命整合高德。在此之前,阿里對於非電商業務的整合鮮少成功,尤其高德剛從美國退市,團隊又有三四千人,除了整合還要幫助其從傳統地圖服務向互聯網轉型,規模和難度都是當年UC的幾倍。

與此同時,高德還與阿里集團簽下對賭協議,條約包括“三年之內實現2億日活用戶”等。俞永福相當於臨危受命。

快速梳理業務後,俞永福從馬雲手裏要來很大權限,在短期內不執行阿里的層級管理文化,一切以業務爲導向。他還率領高德專門成立百人項目小組,設定業績對賭,團隊成員也因此放棄三年激勵薪酬。

俞永福爲高德設定的新戰略方向就是專注用戶需求,專注做最好的地圖導航產品,專注地圖導航產品的技術研發,未來三年不考慮商業化目標。而他開始的第一項具體的動作就是砍掉高德的O2O業務,打造成技術平臺對接阿里的服務。

俞永福的能力再一次被驗證——剛接手時高德DAU(日活躍用戶數)還不足千萬,後來高德地圖DAU攀至1億以上,DAU峯值曾達到2.8億,超過百度地圖,成爲行業第一。

阿里一向喜歡通過內部機制培養人才,一個被看好的人才通常需要在多個部門輪崗,被阿里文化深度浸透認同,纔會被提拔到關鍵位置。但隨項目被收購進入阿里內部的創業者們,能夠很好地融入阿里體系的很少,更別提進入核心的決策層。

俞永福是個例外。

作爲一個“外來戶”,俞永福在阿里內部幾乎是火箭一般的攀升速度。接管高德等無線業務的同時,俞永福還進入了阿里最高決策集團戰略決策委員會。一年半以後,俞永福便成爲阿里上市後唯一一個新增的合夥人,也是唯一一個“外來”的合夥人。

在加入阿里巴巴不到一年裏,俞永福陸續接管了高德、UC、阿里媽媽等多項業務,當時所有的非電商業務都在俞永福手裏。

馬雲對俞永福極度看好。俞永福加入時,阿里巴巴正在從一家電商公司向科技和大數據轉型,在馬雲看來,俞永福這樣具備投資視野和整合能力的“非電商人才”,是阿里最需要的新鮮血液。

馬雲還曾手寫“永福”二字,被俞永福掛在辦公室許久。馬雲鼓勵俞永福:“千萬不要被電商給同化了,你要保持非電商的特性。”

彼時,媒體甚至將俞永福稱爲“阿里太子”,認爲馬雲有意將俞永福放在接班人的位置上培養,俞永福可能接管時任CEO陸兆禧。

不過,或許是俞永福進入阿里時間太短,2015年5月,張勇接替陸兆禧成爲阿里巴巴集團新一任CEO。

“兩廢兩立”

馬雲對俞永福的整合能力十分看重。2016年,馬雲大手一揮,成立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由俞永福出任董事長兼CEO。

新的阿里大文娛集團不僅包含UC,還將優酷土豆、文化中國、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大麥網等等收購來的業務,以及剛剛更名的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娛事業部等文娛相關的業務都劃了過來。

要將這些不同門類的複雜業務梳理整合併入阿里體系,俞永福任務艱鉅。

相比同期的騰訊和百度,阿里在文娛賽道上幾乎毫無經驗,只能依靠“買買買”,俞永福也坦誠承認自己是技術男出身,“相比文化圈,更願意做高德這種偏產品和技術的業務”。

但彼時,馬雲蒐羅遍阿里也找不出適合帶領大文娛的人才將領,擅長整合的俞永福只得硬着頭皮上去“救火”。

俞永福接手阿里大文娛一年內,業務構架不斷調整,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鉅額虧損、業績重壓等負面消息此起彼伏。

2017年,坊間有消息傳出,稱俞永福即將離職,下一站會選擇創業,但俞永福隨即出來闢謠。不過,三天後,張勇發出內部信宣佈成立eWTP投資工作小組,由俞永福擔任組長。俞永福同時辭去阿里大文娛董事長、大文娛及高德總裁,出任高德董事長。

這是俞永福第一次遠離阿里權力中心。

2018年~2021年間,俞永福幾乎淡出了大衆視線。不過,2021年阿里將高德、飛豬、餓了麼三家重組爲本地生活板塊,整合之際俞永福再度出山了。

2021年7月,沉寂已久的俞永福正式接管本地生活業務,重回阿里權力中心。在俞永福帶領下,高德DAU快速增長,餓了麼則持續減虧。

2023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啓動新一輪公司治理變革,設立本地生活集團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團CEO。

但近一年後,在阿里巴巴集團新任CEO吳泳銘上任後,阿里又展開了一場關於管理層的大變革。俞永福再度卸任,回到投資人身份,從阿里權力中心後退。

據《晚點LatePost》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過去三年,俞永福對阿里本地生活的動作,偏重在調順內部各種業務和組織機理,重塑經營視角,“這個業務身體調理好之後,放心讓團隊來接班管理就行”。

1976年出生的俞永福還不到48歲,正值壯年,離退休還遠,被調任至非核心的投資業務上,在外界看來似乎有些大材小用。

不過,雖經歷波折傳奇,但俞永福本人的心態始終樂觀。當年,還在UC的俞永福去給雷軍捧場,和歡聚集團創始人李學凌搭檔在小米的發佈會上說了一段相聲,把觀衆逗得前仰後合。

俞永福曾多次笑稱喜歡“永福”這個名字:“永福永福,永遠幸福。”這也許就叫韌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