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大幕開啓,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圍繞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REITs市場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權益救濟司法保障等內容建言獻策。楊宗儒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協同發力,持續優化市場投資生態,引導更多‘長錢’‘穩錢’入市。”

在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權益救濟司法保障方面,楊宗儒表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仍然以中小投資者爲主,投資者處於相對弱勢地位,保護投資者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需要把以投資者爲本的理念貫穿到全方面、各環節。

對於支持基礎設施領域發展的金融創新工具,楊宗儒認爲,REITs發展空間廣闊。他指出,

“豐富REITs底層資產類型,研究推動試點範圍拓展至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推動更多領域的示範項目發行上市,進一步促進‘投資-上市-退出-再投資’良性循環。”

中長期資金是市場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中長期資金與資本市場具有天然的適配性,中長期資金是市場穩定運行的‘壓艙石’”,楊宗儒說。

他認爲,一方面,中長期資金由於資金端的長期屬性和投資運作的高度專業化,可以克服市場短期波動;另一方面,資本市場是重要的資源配置平臺、財富管理平臺,權益投資的收益對中長期資金提升長期回報水平至關重要,“長牛”“慢牛”,既可以爲居民提供相對穩定的財富收益,也可以將巨量的儲蓄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配置到實體產業和科技創新領域,更好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並一同解決居民養老等長遠問題。

楊宗儒表示,隨着我國新質生產力水平持續提升,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增長的基礎更加堅實,能夠深入推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爲保險、社保等中長期資金帶來長期回報,是市場化方式有效解決“科技金融”“養老金融”“普惠金融”問題的必然選擇。

“一直以來,A股‘牛短熊長’的現象較爲突出,制約了資本市場投融資兩端的功能發揮。”楊宗儒指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股市的中長期資金較爲缺乏。當前,我國社保、養老等長期資金保值增值需求迫切,“後地產時代”居民財富管理也亟須尋找新的配置方向。

着力消除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制度性障礙

針對以上問題,楊宗儒表示,“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不能各部門單獨作戰,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協同、形成合力,着力消除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制度性障礙,爲中長期資金擴大權益投資創造更好的制度和市場環境。”

對此,楊宗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優化考覈機制,讓“長錢能長投”,繼續做好保險、養老金等傳統中長期資金的引入工作,同時,建議以長週期考覈引導以上中長期資金留在資本市場。

“一是抓緊落實國有保險公司3年長週期考覈機制,穩步提高保險資金A股流通市值持有佔比;二是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週期的監管指標,引導基金在投資委託環節與投資管理人簽署五年以上的長期投資管理合同;三是支持引導年金基金合理設置業績目標,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長期限業績考覈結果與資金分配方案掛鉤機制,推動全面建立3年以上長週期考覈機制;四是適時提高個人養老金繳費額度,研究建立個人養老金投資顧問制度,允許非銀機構開立個人養老資金賬戶,試點建立第二支柱年金基金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靈活轉換機制,進一步豐富第三支柱資金來源。”

其次,改進金融服務,讓“短錢變長錢”,積極推動將巨量儲蓄資金塑造爲新的中長期配置力量;建議發展投顧業態塑造居民資金入市的新模式,引導銷售端加快對基金投顧業務的投入和轉型,爲居民儲蓄資金提供高質量的投資顧問服務,推動基金投顧試點轉常規。

最後,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創造各類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能發展”的市場生態。

對此,楊宗儒建議,一是健全分類監管的機制安排,完善市場化併購重組、股權激勵、再融資等制度,支持好的公司做優做強,當好‘優等生’;二是進一步嚴格退市標準,及時出清重大違法和不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堅決維護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優化上市公司結構;三是引導上市公司重視市值管理,督促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切實承擔提升自身投資價值的主體責任,推動將市值和估值水平納入央地國企考覈評價體系,鼓勵上市公司充分運用股份回購工具,加大註銷力度;四是強化上市公司分紅監管,加大對低分紅率公司的約束,更好回報投資者;五是加大對財務造假和侵佔上市公司利益行爲的打擊力度,淨化市場生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