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复完首轮审核问询不足两个月后,主营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的北京青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牛技术”)选择主动结束IPO之旅。

3月21日,深交所官网显示,青牛技术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原因系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的发行上市审核。

核心技术先进性不明显引监管关注

青牛技术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公司专注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主要产品是自主开发的智慧联络平台,客户覆盖电信、保险、银行等行业。青牛技术原计划募资5亿元,用于全媒体联络平台技术升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一家信息技术公司,过硬的技术实力是登陆资本市场的基础条件。尽管青牛技术在招股书中表示,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使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不断创新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企业客户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但在首轮问询函中,监管部门直指公司核心技术不够“牛”。

具体来看,监管部门指出,青牛技术在招股书中披露的核心技术共有8项,部分核心技术先进性的具体表征体现不够明显。

“例如,第一项核心技术大容量多媒体联络中心构建技术的先进性具体表征为‘涉及电信、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技术复杂、专业门槛高;可灵活部署,快速上线并提供稳定服务’,未体现出明显的技术先进性。”监管部门直言。

对于监管部门关于核心技术的质疑,青牛技术在回函中表示,公司为软件企业,核心技术主要以代码形式呈现,该类软件实现方式较难通过专利进行保护。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公司成功申请了大量软件著作权,各项核心技术均已形成对应的软件著作。

除了关注青牛技术是否具备“硬实力”的问题外,监管部门还对公司用户数据业务合规性的问题进行了问询。

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央视“3·15”晚会曾报道“青牛公司”存在“通过浏览网页泄露手机号及个人信息拨打骚扰电话的业务”。而后,青牛技术出面“打假”,明确表示前述“青牛公司”与自己无关,且公司从未从事过“3·15”晚会报道的相关业务。

监管部门在首轮问询函中要求公司结合SaaS模式交付智慧联络平台产品过程中,说明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及使用方式,尤其是相关个人信息在云平台的存储方式及发行人对云平台的运营模式,是否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IPO前突击分红、高管频繁变动引质疑

通常来看,企业上市融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通过规模效应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青牛技术在走上IPO之路前夕,向股东们进行了一次大手笔分红。

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2022年,青牛技术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5.21亿元、3.68亿元、3.55亿元,各期末货币资金规模存在一定波动。2022年度,青牛技术实施了现金分红1亿元。

进一步来看,青牛技术此番IPO拟募集资金为5亿元,其中募集资金第二大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资金为1.4亿元。公司表示,伴随业务规模持续扩大,需要保持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流动资金以满足日常经营需求。同时,监管部门还注意到,青牛技术此次IPO申报材料并未提供资金流水核查专项报告。

青牛技术分红1亿元,又要募集1.4亿元补流的做法引来监管质疑。

深交所在首轮问询函中要求公司结合经营及财务状况、现金流及资金需求等情况,说明2022年进行大额现金分红的必要性。另外,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2022年度大额现金分红后且期末存在大额货币资金的情况下,“补充流动资金”为募集资金第二大用途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青牛技术高管的频繁变动也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打上问号。监管部门注意到,报告期初至今,青牛技术已有包括前董事江善颂在内的七位董监高成员先后离职。对此,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内存在较多董监高变动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纠纷。

此外,青牛技术主业过度依赖大客户的情况也是监管部门此前关注的重点。据披露,2023年1月至6月,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为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人民保险、中国移动、中国大地保险,合计占营收比例为85.29%,其中来自运营商的收入占比达到70.23%。

对此,深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要求公司结合主要客户当前在手订单情况、客户向竞争对手采购同类型产品情况等,说明与前五大客户合作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是否存在被主要客户替换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责编:郭晨希   校对:张   宇 图编:赵雁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