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風起,越吹越勁。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深市公司披露的67單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中,以橫向併購、縱向併購等方式進行產業擴張整合交易達37單,以剝離資產聚焦主業爲目的的產業精簡整合交易14單,合計佔比超過75%,產業併購日漸成爲主流。

第一財經獲悉,爲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各監管機構也在牽線搭橋。近日,深交所聯合北京經信局舉辦了深市醫療器械龍頭的座談交流活動,邀請行業內頭部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投資機構、證券公司等相關負責人蔘加,圍繞醫療器械產業併購整合、股權融資、產業鏈配套等方面進行交流。

"今天好幾家上市公司和投資機構都加了我的微信",某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講到,"類似的交流也讓我們認識到,當面對收購時,創始人最應考慮哪些重要問題,我發現這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領域,與此前計劃IPO有很大區別"。

監管搭臺

3月24日晚,國產電生理龍頭之一惠泰醫療發佈2023年年報,其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35.71%;歸母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49.13%。

這也是創業板上市公司邁瑞醫療收購惠泰醫療後,惠泰醫療公佈的首份財報,今年1月28日,惠泰醫療公告稱,擬通過"協議轉讓+表決權"方式,引入邁瑞醫療作爲公司戰略控股股東,從而打響了2024年國內醫療器械產業整合的第一槍。

事實上,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壯大往往伴隨研發與併購。

與新藥10年以上的產品週期不同,醫療器械領域技術迭代快,產品週期較短,而每一次新產品的推出,往往對上一代產品產生顛覆性影響,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除了自身研發外,通常會不斷收購創新技術企業以加強外部研發,併購已經擁有成熟技術的同行競爭對手。

同時,醫療器械行業細分領域衆多,產品種類複雜,企業經常面對行業細分領域的天花板,通過併購來豐富產品矩陣,幾乎成爲醫療器械龍頭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對於衆多創新公司來說,創新醫療器械取得產品註冊證並上市後,痛點便逐漸從研發製造轉向商業化。是否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搭建渠道,乃至付出更高昂的合規成本等,創始人往往面臨決策焦慮。

一位參與座談交流活動的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投資過程會更注重標的公司的商業化能力,關注其是否已獲得產業方加持。如果有產業方投資人下注,項目會更容易商業化,未來產業方收購標的公司,財務投資人也多一條退出渠道。

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凸顯

然而,在醫療器械行業的併購史中,也充滿坎坷,被併購標的業績未達預期,跨科室併購後整合難度大、協同效應未能發揮等,都可能導致併購的失敗。

在此背景下,各類監管部門積極"牽線搭橋",成爲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的有力支撐。"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6家深市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齊聚一堂,尤其還有4家外地企業專程趕赴現場。"北京經信局中小企業處相關負責人說。

上述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也表示,"希望交易所能多組織類似的培訓交流活動"。

一直以來,深交所把支持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着力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實現關鍵領域技術突破與戰略佈局,聚焦服務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產業整合。

第一財經統計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深市公司披露的67單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中,以橫向併購、縱向併購等方式進行產業擴張整合交易37單,以剝離資產聚焦主業爲目的的產業精簡整合交易14單,合計佔比超過75%,產業併購日漸成爲主流,盲目跨界情況得到較大程度修正。

創業板註冊生效的重組項目超過70%的收購資產集中於戰略新興產業,並呈現出國企專業化整合深入推進、民營企業精準補鏈強鏈等特點。

近年來,市場各板塊併購重組認定標準和定價機制進一步完善,證監會先後發佈延長髮股類重組財務資料有效期、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等新規新政,市場化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爲併購重組持續活躍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空間。

剛剛發佈的《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等政策文件,強調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提升投資價值,鼓勵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工具實施併購重組、注入優質資產,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同時,從嚴監管"借殼上市"和盲目跨界併購,堅決打擊"炒殼"行爲,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營造更好的市場生態。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