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尹馨

“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雲橫絕頂,滇中一佳境也。” 明代才子楊慎在《雲南山川志》中這樣讚美昆明西山。

西山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主城區西部,因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山而得名。這裏有“滇池瀲灩、西山暮霞”的勝景,也曾因開礦採伐而蒙塵。經過數年努力,西山區盤活生態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提升城鄉宜居品質,西山區雙山埡口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還成爲全省典型案例。

讓美麗生態與美麗經濟共贏共生,這是西山區在“當好排頭兵”高質量發展大競賽中交出的亮眼“成績單”,也是昆明市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在團結鑫蘋果莊園,可以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品嚐新鮮的蘋果。受訪者供圖

一體化提升“含綠量”

驅車出了昆明西北繞城高速,沿山路而上,海拔升高至2000多米,便來到昆明市西山區團結街道龍潭社區雙山埡口。

數年之前,雲南林吉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亞帶領團隊進駐這裏時,看到的卻是這樣一幅場景:山體裸露、樹木稀疏,山坡上遍佈大小深淺不一的礦坑。“走在山路上,風一吹,身上、臉上都灰撲撲的……”

爲破解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難題,2018年,西山區開展滇池流域及重點保護區域生態治理修復,除省級審批的磷礦開採外,其餘礦山全面關停。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出一條盤活林業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的新路子。

“種樹”是轉折點。在西山區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扶持下,呂亞團隊與全國一流大學的蘋果種植專家團隊合作,建立團結鑫蘋果莊園,種植蘋果樹,造林育林。

用1年種樹,再用5年培育蘋果產業業態;從“一家種”帶動“戶戶參與”……如今,團結鑫蘋果莊園的3萬餘株蘋果樹讓廢棄礦山重新披上“綠裝”,滿山花果飄香。

去年,西山區完成雲龍磷礦等19個礦山2947.01畝生態修復,雙山埡口“礦山復綠+現代蘋果示範園”成爲全省典型案例。

這是西山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聚焦雲南省“3815”發展戰略,昆明市提出“六個春城”目標任務,西山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全面開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西山區2023年“當好排頭兵”高質量發展大競賽活動實施方案》中提到,全區要“打造綠美春城,爭當生態文明排頭兵”,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全面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去年以來,西山區對滇池沿岸的10個重點鄉村進行改造提升,構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題”美麗鄉村治理新格局。團結街道龍潭社區樂居村獲評省級“最美鄉愁旅遊地”,碧雞街道觀音山社區百草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提升,獲多方肯定。

西山區自然資源局林業和草原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羅珺說:“下一步,西山區將充分利用好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推動林下種植、森林康養、森林旅遊等多業態融合發展,讓林下經濟朝着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促進當地林業增效、農民增收。”

西山區發展林下經濟,森林之中開滿茶花。人民網 尹馨攝

“好風景”孕育“好錢景”

春日陽光下,步入西山區臥雲山,山巒起伏,林木蔥鬱,臥雲山世界名貴茶花林下種植示範基地的萬株茶花競相綻放,如雲如瀑,豔若雲霞。

60年前,23歲的成都小夥黃文仲坐了7天汽車到達昆明,種下了一個“茶花夢”。他在西山區承包下207畝荒山,潛心研究茶花30餘年。

時光荏苒,而今黃文仲已經83歲,過去的荒山也變成了一個擁有200多個品種、30餘萬株茶花的林下經濟示範產業園,“帕克斯博士”“醉香”等多個品種的茶花曾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首屆迎春茶花展上榮獲金獎。

“產業園每年能帶動近30戶勞動力就業,每戶可增收約1萬元。”黃文仲估算,隨着茶花知名度的提升,省內外多家企業、個體戶紛紛前來求購花種、洽談合作,共同發展茶花產業。

“茶花是雲南的特色、雲南的驕傲,是昆明市的市花,希望茶花產業成爲西山區農業領域的一張亮麗名片,爲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增添亮色。” 黃文仲說。

雲南黃文仲茶花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資堯琴查看茶花。人民網 尹馨攝

除了茶花,西山區農業農村局以打造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爲目標,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等特色高效經濟作物,全面提升林下經濟種植技術。2023年至今,全區已在農業領域完成共計20餘項種植技術的推廣運用,新增龍頭企業12家、“三品一標”認證企業4家、認證產品15個,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達7.9億元,同比增長2.7%。

“發展農林產業,經濟效益逐漸顯現,更讓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西山區團結街道龍潭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郎蘭算了一筆“經濟賬”:在雙山埡口,50多名村民在蘋果莊園實現固定就業,月收入超3500元。“到了蘋果採摘季,臨時就業崗位還會增加,每天每人的收入能達到120元至250元。”

依託山林優勢,西山區還引進多個全國連鎖戶外露營品牌,培育壯大“旅遊+”新業態,實現一二三產有機融合,讓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變的探索之路越走越寬。

小盆種植的茶花可供銷售。人民網 尹馨攝

“護綠心”推動“向綠行”

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荒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而西山區實踐創新的腳步並未停下,生態文明示範建設實現由個體示範向區域整體推進轉變。

在2014年第一批省級命名的3個生態街道的成功經驗上,西山區探索出了具有西山特色的全新工作模式。出臺相關配套制度,形成區級林長負總責、街道林長抓指揮協調、社區林長抓落地的工作格局,採取“專管員+護林員”源頭管理體系,建立網格化管理責任機制,構建“一長兩員”森林資源源頭管理架構。

由林長牽頭,每個護林員責任到崗,加大巡護密度和頻次,推動落實防火責任“最後一公里”。同時,通過與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森林警察大隊聯動,推行“森林警長”模式,設立區級森林警長8名、派出所森林警長8名、社區專管民警35名,協助林長依法治林。

目前,西山區已實現60名社區林長、252名專管員、152名護林員的網格化管理全覆蓋。2023年完成林草生態建設1.42萬畝、全民義務植樹80.4萬株,森林草原防火實現“零火災”,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獲國家林草局通報表揚。

“環境變好了,當地居民也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實實在在的理解,積極用自身行動愛護環境。”郎蘭說。

生態振興添“顏值”,林下經濟增產值,西山區在昆明市“當好排頭兵”高質量發展大競賽中走出一條以“綠色”爲主題的發展之路,滿山青翠已然成爲“綠美西山”最響亮的名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