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本報實習記者 王偉傑

梁啓超晚年選擇在天津定居,先後興建了寓所和書齋飲冰室。在這裏,他組織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反袁護國運動,著就了卷帙浩繁的《飲冰室合集》,也實踐了赤子愛國的梁氏家風。2003年,天津樑啓超紀念館建成並對外開放,這也是天津市第一個名人故居紀念館。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民族路的梁啓超舊居,結合展板聽取天津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情況介紹。他指出,要愛惜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文化名人故居是一座城市寶貴的文化遺產。5年來,天津樑啓超紀念館牢記總書記重要囑託,充分挖掘梁啓超和梁氏家族的愛國之心和赤子之情,在館舍修繕、展覽策劃和文物保護等多方面整體提升,通過新技術、新場景、新表達讓文物“活”起來,推進紀念館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2022年,天津樑啓超紀念館舊居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啓動。此次修繕項目涉及地下室屋面承重加固、外廊承重梁結構安全加固、主樑屋架整修加固及屋瓦修繕、室內屋頂修繕、電路系統安全升級改造等。此次工程在遵循原展覽大綱和展陳形式的基礎上,對展覽燈光和展陳環境進行局部升級,並大量增加館藏實物展品,包括梁啓超青少年時期讀過的書籍,創辦過的報紙、刊物,梁啓超晚年對青少年有重要影響的著作及不同版本的飲冰室合集、文集、全集等。這也是梁啓超紀念館第一次將重要館藏集中公開對外展出。

“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梁啓超舊居得到了精心修繕保護,爲紀念館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天津市河北區文物管理所所長、梁啓超紀念館館長徐燕卿告訴記者,2023年文旅復甦,紀念館進行了新嘗試,如日場和夜場延時開放,以吸引更多參觀者。夜場活動特別注重創新,力求在小型紀念館中創造獨特體驗。

近年來,梁啓超紀念館致力於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讓珍貴的文物煥發新生。特別是2023年,紀念館精心策劃並推出了“飲冰室研學之旅”、梁啓超紀念館課本遊、燈光秀表演以及新·飲冰室會客廳暨沉浸式演藝等新項目,受到了觀衆的熱烈歡迎。

2023年“五一”期間,梁啓超紀念館推出一場別開生面的沉浸式燈光秀,利用紀念館的建築外牆,通過光影的夢幻絢麗效果,將梁啓超的生平事蹟和愛國情懷生動地呈現在觀衆面前,爲參觀者帶來一次前所未有的觀展體驗。“燈光秀這種方式既不會對文物造成擾動和破壞,又能讓建築煥發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前來參觀。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文化內涵,都通過新的方式表達出來。從實際效果來看,燈光秀得到了不錯的反饋。”徐燕卿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在梁啓超紀念館,沉浸式戲劇《少年強》正在上演。在演員的引導下,觀衆高舉右手,齊聲誦讀《少年中國說》。該演出創新觀賞模式,使觀衆成爲故事參與者,通過沉浸式體驗深刻感受先輩的愛國情懷。

由於難以像劇場那樣重新佈景,紀念館利用現有場景與演出相結合,在不破壞展陳的基礎上,提供相對沉浸的體驗。晚上,還會舉辦換裝演出,如在飲冰室的暑期講學館,觀衆可扮演梁啓超的學生請教學問,以此演變成研學內容。創新的研學方式讓觀衆記憶更深刻,感染力更強。

“看着演員生動而真實的表演,我彷彿穿越歷史來到了梁啓超先生的身邊,目睹他滿懷激情地揮毫潑墨,感受他筆下流淌出的對國家深沉而堅定的愛。”觀衆陳女士說。

“在堅持保護第一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新的呈現方式、新的內容植入和新的品牌開發,使紀念館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不斷拓展內涵和外延,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徐燕卿說。

河北區是天津近代金融和工業的搖籃,也是洋務運動、北洋新政的發源地,留下了衆多的人文遺蹟。作爲天津市的文物大區,河北區歷史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共有各級文物109處,其中國家級6處、市級35處、區級26處,未覈定級別的文物建築42處,具有各級文保單位數量結構合理、門類相對齊全、覆蓋面廣、重點突出的基本特點。

天津樑啓超紀念館將依託河北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聚焦數字、跨界、改革,積極探索文物“活”起來的有效方式,開展更具影響力的特色活動,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深刻內涵的“飲冰室文化節”“老白鼻”親子研學等文化品牌,讓社會關注熱度和參與活力不斷被激發,爲天津市文旅商融合發展提供生動實踐。

據瞭解,天津市委宣傳部與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印發了《天津市關於讓文物活起來實施方案(2022—2025年)》,發佈兩批文物主題遊徑,形成了包括津城勝蹟、中華百年看天津、紅色記憶、名人足跡等7個主題11條線路,串聯天津60餘處文化遺產資源、14家博物館紀念館,把散落在津沽大地的文物文化資源串珠成鏈,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賦能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