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賀州日報 春風輕拂,帶着溫柔和煦的氣息。晴朗陽光照耀下,公園或開闊地帶成了放飛風箏的理想場所。風箏,亦稱作紙鳶,歷經歲月洗禮,仍舊是孩童們鍾愛的遊藝之一。

公園裏,一羣孩子,先到空地依次鋪開,各家的父母陪在左右,做指揮兼幫手,先小跑一陣,風箏漸漸升高,再慢跑,邊跑邊徐徐放線,時不時回頭,眼睛盯着升高的風箏,心情也慢慢激動起來。“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等風箏飛到一定的高度,孩子們便大聲呼喊起來。笑聲、叫聲,此起彼伏,像是在聲音方面也要爭個高低似的。父母們面對這種情況,往往會心一笑。畢竟,他們也是從孩童的年紀過來的。

風箏升起來是喜事,沒升起來或者升得不高時,就有孩子不高興了。孩子們往往小嘴一撇,眼淚啪嗒啪嗒下來,等着父母將風箏折騰着飛上高空,才能讓孩子“多雲轉晴”。

放風箏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但是在我的記憶裏,放風箏的次數其實很少。記得有一次,父親拿着糊好的風箏說陪我一起放。我看了一下,是傳統的鷂子風箏,主身是黑白相兼,只有翅膀和尾翼描了紅色。我沒玩過,所以興致大增,還興沖沖地喊了我很好的玩伴,一起走到田間地頭,趁着溫暖的春風,歡歡喜喜地玩了起來。

父親是教師,平時是很忙的,這次難得抽出時間來陪我。所以,我也鉚足了勁,準備在放風箏上大展身手,期望得到父親的嘉獎。可惜事與願違,我跑得很快,風也正好,風箏卻遲遲飛不起來。我試了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是手法不對還是放線的速度不合適,風箏有氣無力地升起來,又沒精打采地落下。我急得團團轉。小夥伴跟着我一起跑,早等不及了,說着“我來放我來放”,就要搶奪我的“放線權”。父親本來是微笑着旁觀的,這時走了過來。他先對着我的夥伴說:“這隻風箏是屬於他的,所以你要耐心等一等,一個接一個玩,或者你可以徵求他的同意,你們齊心協力一起放風箏。”夥伴點了點頭。父親又對着我說:“做任何一件事情,不僅要注意方法,更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是成功的關鍵。”我說我現在需要夥伴的幫助,可以和他一起放嗎?父親說這需要你們兩個人自己商量。

在我和夥伴的努力下,兩個人默契合作,一個跑,一個放,如果我放得不好,就換他來。終於,風箏在天空上高高地飛翔了。

父親的話,我記憶猶新。後來,我陪着孩子在公園裏放風箏,看到他着急的時候,便把我父親的話轉述給了他。我對我的兒子說,“這是爺爺教爸爸的道理,我以前也像你一樣着急,但是着急是沒有用的,需要有耐心,而且在實在完成不了的時候還可以團隊合作。要知道,兩個人的力量比一個人要大得多。”

時光流轉,我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放風箏的孩子,但父親曾給予的那些生活智慧和教誨,會像春風中振翅高飛的風箏一樣,在這明媚的天空中,得以延續、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