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常碧羅

近日,重慶市博士後管理辦公室會同54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推出5016個優質博士後科研崗位,面向全球發佈。

掃碼查看博士後崗位。重慶市博士後管理辦公室供圖

據瞭解,本次發佈的科研崗位主要有4個特點:

一是學科覆蓋更廣泛。本次發佈的博士後科研崗位涉及83個一級學科,學科覆蓋率超72%。

二是研究領域更聚焦。圍繞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等4大科創高地科研崗位3912個,佔78%;助力“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發展科研崗位4464個,佔89%。

三是科研平臺更高端。彙集陸軍軍醫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13家重點高校,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金鳳實驗室、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等26家高水平科研平臺,長安汽車、賽力斯汽車、中國電科、中冶賽迪等54家龍頭企業,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在渝研究院等34家新型研發機構。

四是薪酬待遇更優厚。平均年薪超35萬元,年薪超100萬崗位近100個,最高年薪達120萬元。

重慶市概況

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突出,面積8.2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0多萬,其中主城都市區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中心城區5467平方公里。重慶是中國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2022年工業總產值達2.58萬億元,汽車生產能力居中國前列,筆記本電腦年產量全球第1,手機年產量全球第2,正着力構建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業、先進材料三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羣爲牽引的“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厚植人才沃土

近年來,重慶市加大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力度,吸引頂尖人才來渝創新創業,加速集結科技創新主力軍,人才隊伍的基本盤持續壯大。通過健全落實人才項目經費“包乾制”、科研任務“揭榜掛帥”等舉措,推行用人單位自主評價、薪酬貢獻評價等市場化評價,支持國企實施股權獎勵、項目收益分紅等激勵方式。全社會研發投入等指標明顯提升,進入全球城市創新集羣百強榜前50,近五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7項,超聲醫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向量最優化理論等領域在國際上處於領跑或並跑水平。把加快構建“416”科技創新戰略佈局作爲人才引育的主攻方向,匯聚全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優勢科研力量,明確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團隊、支撐引領產業和領軍企業,以人才集聚推動科創平臺提質發展。全市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105個,新型高端研發機構達82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7500家,6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重慶吸引博士後青年科研人才的探索實踐

近年來,重慶市高度重視博士後青年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截至目前,累計招收博士後8215人,在站4146人。2023年新招收博士後1316人,同比增長23%,市外來渝1119人、佔85%,博士後申獲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734項,同比增長19%。在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重慶代表團累計榮獲5金4銀3銅14優勝及優秀組織獎。

聚焦“高精尖缺”,實施一流招收措施

一是優化政策。實施博士後事業創新發展“黃金18條”,將博士後出站留(來)渝資助由擇優資助調整爲“全覆蓋”。採取“能設盡設”“一站一策”等措施加強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設,全市博士後科研站增至548個。加大政策宣講力度,赴各地宣講引才政策,營造招才引才育才留才濃厚氛圍。二是聚焦重點產業。積極推動實施軟信產業“滿天星”行動計劃,“一企一策”幫助企業引進緊缺高端人才。三是依託重大活動。組織“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百萬人才興重慶”“千名博士重慶行”“全球人才雲聘會”等活動,發佈重慶市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和優質博士後崗位,推動博士後人才聚集。

聚焦“引育留用”,構建一流培養體系

建立“站前、站中、站後”全鏈條資助體系,將博士後資助從“在站期間”拓展到“在渝期間”,設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研究項目特別資助項目等,市級博士後專項資助最高104萬元,對基礎研究最長資助年限可達6年。鼓勵各單位、區縣疊加支持。實施博士後國際交流培養計劃,選派優秀博士後赴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境外頂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圍繞重點區域、重點領域設立5個博士後創新創業園,構建“產業創新+產業孵化+產業加速”體系,爲博士後創新創業以及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全流程服務。

聚焦“近悅遠來”,打造一流人才生態

打造“重慶博士後沙龍”活動品牌,鼓勵博士後圍繞全市發展戰略、重大項目和基層需求開展跨學科交流。搭建事業發展平臺。舉辦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金秋路演月”系列活動,讓博士後交流成果有平臺、瞭解市場有窗口、推動轉化有機會。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組建博士後鄉村振興服務團,推動博士後研究項目與幫扶項目相結合,將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優化生活服務保障。暢通博士後職稱評審“綠色通道”,進站1年可申報副高級職稱,出站最快1年可申報正高級職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