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中國企業界的朋友問我,如果在美國開展業務的話,是不是去美國資本市場IPO會對提升品牌形象和公衆信任度有所幫助。

我認爲,從理論上來講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但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01

2023年市場諮詢公司OTC Markets Group曾披露過一份報告,該報告跟蹤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的91家企業,最終他們發現這些公司IPO第二天的平均市值爲2.13億美元,但是在IPO一個月後,平均市值就只剩下了1.02億美元。

這份報告還披露了他們在調研中的一些發現,報告稱92%的公司在IPO後的股價表現低於發行價,投資回報率爲-64.8%,而且有34%的公司在IPO後被交易所列入違規名單中。此外,還有51%的公司在IPO前後完成了反向分拆。

一些華爾街的朋友告訴我,對於中小規模企業而言,盲目在美國市場IPO不僅不能幫助他們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更可能因爲市值的大幅下跌令合作伙伴和公衆增加不信任感,從而影響到在美國市場展開業務。

一位資本界朋友告訴我,美國資本市場對於來自海外的中小企業其實並不友好,因此如果你的企業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但仍屬於中小企業範疇,那麼作爲企業家你就需要謹慎考慮是否去美國資本市場IPO。該朋友向我建議,他認爲企業家應該先問清楚自己幾個問題,然後再決定是否赴美IPO。這些問題可以概括爲:你的企業現在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去美國市場IPO後是否能解決融資問題?與在國內融資相比,赴美IPO能夠帶來哪些幫助?投資銀行和律所爲什麼會勸說你在美國資本市場IPO?參與IPO發行的投行會長期持有你的公司股票還是僅僅只做短線介入?

這位朋友告訴我,投行、律所可以從企業的IPO中賺取高額利潤,因此會熱情建議企業家們把握機會,儘快IPO。但是當企業家問清楚自己上述的這些問題後,則通常不會被顧問機構所忽悠。

因爲一旦在美國資本市場IPO,那麼作爲一家公衆公司,一旦市值暴跌,你將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與交易所、投資人溝通,而這些寶貴的時間顯然更應該用於思考業務發展。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企業打算在美國拓展業務,當你的合作伙伴、客戶經常看到你的公司股價大跌的消息時,也很難讓他們繼續對你的公司或產品保持信心。

02

該朋友的說法與我觀察到的現象不謀而合。逸仙電商作爲小型中概股的代表,在2020年IPO首日的股價高達17.51美元,但是過早上市並沒有爲這家公司帶來高速增長,2024年3月15日時該公司的股價僅剩0.49美元。該公司還多次因平均收盤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而收到紐交所發出的退市警示函。儘管一週前逸仙電商通過每10股併爲2股的方式短暫解除了退市危機,但是這種減少流通股的做法只會嚇跑做多的投資機構,並吸引賣空者關注。

另一個案例是雲米科技。我注意到在IPO初期雲米科技在所有的對外宣傳中都打出了他們的納斯達克上市代碼,而如今納斯達克上市似乎已經成爲了他們不願提及的消息。這家公司IPO首日的股價爲9.5美元,當時市值突破6億美元,同樣他們因爲中小型公司的原因長期被投資人忽視,目前的股價僅剩0.55美元,市值只有3723萬美元。同樣,雲米科技也在日前收到了納斯達克的警示函,根據要求,雲米科技需要在2024年9月23日前恢復符合公司美國存托股票的最低股價要求。

對於有志於在美國市場展開業務的中小型中國企業而言,我認爲一旦盲目赴美IPO,如果遭遇市值暴跌,反而會被指責目光短淺和缺乏長遠戰略。這不僅會影響到你在美國銷售產品,而且會對品牌形象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美訊彭家榮”(ID:ChrisP0012),作者:彭家榮,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