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歐基金明星基金經理葛蘭在管的3只公募基金2023年年報披露,其隱形重倉股也隨之曝光。

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葛蘭在管公募基金規模約爲573.46億元,相較於2023年三季度末時的638.08億元,其基金管理規模大幅縮水約64.62億元,下降10.13%。此外,葛蘭旗下管理的一隻私募資管計劃產品規模則進一步由2023年三季度末的2.97億元降至2.2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2023年報披露的隱形重倉股持倉(第11名至第20名重倉股)來看,葛蘭旗下基金大舉加倉了智翔金泰(688443.SH)、益豐藥房(603939.SH)、恩華藥業(002262.SZ)、人福醫藥(600079.SH)。

大幅加倉智翔金泰

目前,葛蘭在管的有3只公募基金,分別是中歐醫療健康、中歐明睿新起點和中歐醫療創新。

由於前十重倉股已在2023年四季報中做過披露,此次年報的看點落在2023年報披露的隱形重倉股(第11名至第20名重倉股)。對於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而言,隱形重倉股因爲佔基金淨值比例不高,基金經理調倉較爲靈活,可以更好把握階段性的投資機會。

葛蘭在管的公募基金中,規模最大的產品是中歐醫療健康,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基金規模爲461.23億元。

具體來看,中歐醫療健康共持有201只股票,其隱形重倉股依次爲華東醫藥(000963.SZ)、通策醫療(600763.SH)、天壇生物(600161.SH)、九州藥業(603456.SH)、恩華藥業(002262.SZ)、益豐藥房(603939.SH)、人福醫藥(600079.SH)、太極集團(600129.SH)、東阿阿膠(000423.SZ)、博雅生物(300294.SZ)。其中,天壇生物、九洲藥業、恩華藥業、益豐藥房、人福醫藥和東阿阿膠均被不同程度加倉。

同樣是醫藥主題基金的中歐醫療創新,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該只基金在管規模爲99.46億元,是葛蘭旗下規模第二大的基金產品。

中歐醫療創新共持有142只個股,其隱形重倉股出現多隻港股,十隻隱形重倉股依次爲固生堂(02273.HK)、通策醫療、同仁堂(600085.SH)、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智翔金泰(688443.SH)、榮昌生物(09995.HK)、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片仔癀(600436.SH)、天壇生物(600161.SH)、百奧泰(688177.SH)。

對比2023年中報來看,中國生物醫藥爲新進個股,截至2023年年末,中歐醫療創新持有該股6748.7萬股。3月28日發佈的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收入26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約0.7%,實現歸母淨利潤23.32億元,同比減少約8.3%;經調整後歸母淨利潤25.89億元,同比增長約1.5%。公司近年已由仿製藥企逐步轉型至創新藥企,期內創新產品收入達到98.9億元,同比增長13.3%,佔公司總收入比例達到37.8%。

而中歐明睿新起點的隱形重倉股更迭則更爲明顯,十隻隱形重倉股中,新進的個股包括塞力斯(601127.SH)、天壇生物(600161.SH)、長安汽車(000625.SZ)、九州藥業、恩華藥業、愛爾眼科(300015.SZ)。

加倉方面,智翔金泰被中歐醫療創新和中歐明睿新起點同步大幅加倉,加倉幅度分別達174817.80%和21249.69%。智翔金泰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製藥企業,公司在源頭創新方面建立了基於新型噬菌體呈現系統的單抗藥物發現技術平臺、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發現技術平臺等多個技術平臺;公司在藥物開發環節建立了高效的重組抗體藥物工藝開發平臺。基於上述平臺,公司立項開發了多款單克隆抗體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3月14日,該股創下歷史高點,報收40.28元。

創新產業鏈中的長期核心競爭力沒有改變

對於2023年度投資的收益來源,葛蘭在年報中稱,2023年度本基金繼續在覈心創新藥、創新器械、創新產業鏈、醫療服務、消費性醫療領域進行重點佈局,這些資產長期有望受益於國內創新產業鏈向好發展以及行業環境改善的大趨勢。嚴肅醫療以及中藥等板塊也爲組合貢獻了較高的投資價值。

覆盤近年來醫療行業發展,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經理葛蘭在年報中指出,一方面,創新療法技術突破層出不窮,國內創新藥企在力爭首創上也迎來實質性突破。過去幾年,中國製藥行業經歷了仿製藥、Me-too/Me-better仿創藥、創新藥幾個發展階段,目前正處於由快速仿創向真創新的提升過程。過去國內藥企以快速跟進海外已驗證靶點爲主要研發策略,而今已在開發同類首創、同類最佳療法上取得突破,相關成果也在全球創新藥會議和核心期刊上得到展示。

另一方面,我國醫藥產業鏈出海步伐也在加速。在創新藥領域,越來越多的產品和企業受到了海外大藥企的青睞,達成合作開發。全年以ADC(抗體偶聯藥物)引領的國產創新藥的對外授權金額較去年顯著提升。醫療器械領域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推進,從過去依靠成本優勢先在低值耗材領域擴大全球市場份額,到如今在高價值鏈領域逐步取得國際突破,主要集中在創新設備、體外診斷等領域等,這些成果依靠的是企業不斷打磨自身技術,並在法規監管政策上快速與國際接軌。儘管部分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會受到全球地緣政治形勢階段性變化的影響,但國內創新產業鏈中優質資產的長期核心競爭力沒有改變。

葛蘭還在年報觀點中透露了下階段的佈局方向。她認爲,長期來看,供需關係決定行業發展。醫藥行業一直有大量臨牀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新技術的突破也會帶來新的臨牀需求增量。着眼未來幾年,行業整體的引導方向是提供“高創新性”、“高臨牀價值”以及“高性價比”的產品及服務,研發流程的質量提升也將有助於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因此,跨越週期的技術創新能力、企業經營能力仍然是行業成長的核心驅動力,創新藥、創新器械、創新產業鏈、消費性醫療領域等值得中長期關注。

具體到需求端,葛蘭表示,國內疾病譜的變化以及人口結構的變遷也在推動醫藥企業不斷調整自身佈局,更好應對新環境下的全民醫療健康需求。過去20年,中國疾病譜從傳染性疾病逐步向癌症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變遷。在這一變遷過程,中國醫藥企業的管線也在逐步遷移補充,腫瘤、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神經類疾病等逐步成爲企業重點佈局的方向。隨着創新驅動下的新靶點發現與應用,我們很有可能看到這些疾病的新療法不斷迎來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