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李墨軒 陳鋒

老牌券商遇上了新煩惱。

日前,在新三板掛牌的粵開證券公告稱,公司存在從創新層降至基礎層的風險。據悉,自2月5日起公司股票便跌破1元面值,若連續60個交易日如此,股票將被降層。

粵開證券董事會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公司正常經營,至於此事的影響,無法給出準確答覆。

或從創新層降至基礎層

3月26日晚,粵開證券發佈了《可能觸發降層情形的風險提示公告》。

公告指出,截至3月25日,公司已連續30個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若公司連續60個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將觸發即時降層情形,存在被調出創新層的風險。根據《分層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公司存在自調整至基礎層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再次進入創新層的風險。

據悉,作爲新三板掛牌公司,粵開證券於2020年5月25日進入創新層,進層時符合以下標準情況: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或者競價交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股本總額不少於5000萬元;採取做市交易方式的,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

根據《分層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預計降層後所屬層級爲基礎層。

公告還表示,公司目前經營狀況穩定,財務狀況良好,不存在重大經營風險。公司將持續堅持合規管理、努力提升經營水平,同時積極關注相關工作進展,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履行相關程序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請投資者關注並謹慎決策。

影響二級市場交易便利

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對記者表示,面值降層是新三板最常見的一種降層處罰方式,每年都會有企業爲此而從創新層調出至基礎層。

他指出,降層後對公司和投資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二級市場交易的不太便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交易撮合頻率,由創新層每十分鐘一次集合競價調整爲每小時一次集合競價;二是合格投資者門檻變高了,由創新層的50萬元門檻調高爲基礎層的100萬元門檻,可交易的投資者人數下降。

“降層一年以後,公司如果重新滿足晉層標準,可以再次申請調入創新層。”周運南補充說道。

一位券商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表示,粵開證券低於面值與其公司經營關係不大,首先目前公司每股淨資產爲1.65元,遠高於市場價格,其次公司2023年淨利潤增長10.5%,也體現出其經營的穩健,從粵開證券0.5倍的市淨率來看遠低於同行的1.3倍左右的平均水平。

“目前創新板存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使得很多公司定價被嚴重低估。對於如果粵開證券被降層,我認爲影響不會太大,因爲如果公司經營穩健,未來仍有較大可能重新被市場認可。”

該券商人士還表示,粵開證券如果希望上市,仍需要加強各項業務的市場份額,打造特色的龍頭業務,作爲地方性券商,非同質化競爭下的特色化經營格外重要。

月內三家做市商退出

粵開證券成立於1988年,是不折不扣的老牌券商,目前其控股股東爲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7.24%,由嚴亦斌同時任兩家公司董事長。

根據其1月發佈的2023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2023年營業總收入爲7.15億元,較上年同期8.18億元下降12.6%;淨利潤6079萬元,較上年同期5503萬元增長10.5%。

營收下降、淨利增長的原因是營業總支出的下降。2023年預計公司營業總支出6.43億元,較上年同期7.58億元下降15.2%。具體來看,記者發現,總支出減少來自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的下降,以及資產減值損失衝減。

粵開證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將於四月中旬正式披露年報。

記者發現,公司股價自2024年2月5日起跌破1元,3月18日達到低點0.76元/股,此後面值繼續在1元內震盪。近日股價有回暖跡象,截至3月29日收盤,漲13.25%報0.94元/股。

伴隨着股價下滑,記者發現,時有大宗交易折價發生。如3月28日,以成交價0.57元/股成交28.7萬股,成交金額爲16.36萬元,折價率爲31.33%;3月15日,以成交價0.58元/股成交34.7萬股,成交金額20.13萬元,折價30.12%。

3月以來,首創證券、中山證券、山西證券陸續退出爲粵開證券提供做市報價服務。

除了面臨降層危機,今年1月粵開證券還收到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責令其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指出,金融資產估值內控存在缺陷、全面風險管理存在不足、利益衝突防範不足三項違法違規事項。

目前,距離是否被降層的大考,已不足30個交易日。

本報將繼續關注後續進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