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證券時報記者從全國股轉公司獲悉,2024年一季度,新掛牌公司共計75家,包含創新層公司20家、基礎層公司55家。整體上,新掛牌公司質地優良,向先進製造業聚集,積極謀求資本市場向上發展,爲北交所“層層遞進”上市路徑提供了源頭活水。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一季度新三板新掛牌公司數量相較去年有所減少。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新三板新掛牌公司數量爲118家。是何原因造成新三板市場擴容放緩?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體現出新三板市場發展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將爲北交所提供更高質量的後備企業。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兩成

從經營業績來看,新掛牌公司整體經營業績規模遠超全市場平均水平。75家新掛牌公司中,有32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35家公司淨利潤超過3000萬元;最近一年(2022年)平均營業收入爲4.09億元,爲全市場平均營業收入的1.65倍;最近一年平均淨利潤爲3849.38萬元,爲全市場平均淨利潤的3.87倍;最近一年平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3818.98萬元,爲全市場平均水平的2.45倍。

從行業來看,新掛牌公司主要集中於專用設備製造業(12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7家)、汽車製造業(7家)等行業。從創新性來看,新掛牌公司中有20家公司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26.67%;最近一年的平均研發費用爲1691.45萬元,整體高於全市場平均研發費用1028.06萬元。

從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來看,新掛牌公司中有50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佔比66.67%,其中18家公司同時符合2套及以上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掛牌同時進入創新層的20家公司中有19家符合北交所財務條件,其最近一年平均營業收入爲5.14億元、平均淨利潤爲6944.39萬元。新掛牌公司中已有16家進入北交所公開發行輔導期,其最近一年平均營業收入爲5.83億元、平均淨利潤爲5302.18萬元,其中有9家目前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

多家企業推動北交所上市進程

去年9月份,“深改19條”的發佈進一步暢通北交所上市路徑。一方面優化了“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明確發行條件中“已掛牌滿12個月”的計算口徑爲“交易所上市委審議時已掛牌滿12個月”,允許掛牌滿12個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掛牌後直接申報北交所上市,加大了對優質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市場成本、明確各方預期。另一方面,引入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制度,爲中小企業提供多元上市路徑。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申請新三板掛牌並推動北交所上市進程,整體業績指標表現優異。據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新受理的申請掛牌企業2022年營業收入平均數3.59億元,淨利潤平均數3375.70萬元,高於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平均水平。其中,超五成企業達到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

開源證券研報還顯示,截至3月15日,共有65家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開始進行上市輔導(北交所上市),31家公司爲2023年以來新掛牌公司(其中12家公司爲2024年以來新掛牌公司),接近50%的公司上市掛牌1年左右就啓動上市輔導申請。

諸海濱表示,整體來看,新三板新掛牌企業質量持續提升,多家公司盈利規模較大,與此同時,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推動北交所上市進程。

易方達北證50指數基金經理龐亞平指出,作爲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北交所重點支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企業,發行上市包容度高、標準多元且新股審覈效率快,目前已聚集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涵蓋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以及材料端、設備端、精密加工等多個細分環節。

龐亞平認爲,隨着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落地生效,北交所將迎來高質量擴容,匯聚更多創新成色足、成長性強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場,北證50指數長期投資價值也將逐步顯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