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隨着隋朝統治的全面崩塌,天下再度陷入混戰之中。四方豪傑乘勢而起,招兵買馬搶地盤,人人都想在亂世中分一杯羹,鬧好了當個皇帝,鬧不好也能落個王侯將相。當時中原地區存在着大大小小几十個山頭的武裝勢力,史稱“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其中不乏薛舉、劉武周、竇建德等一代梟雄,勇武絕倫實力雄厚,都曾稱霸一方。然而無論他們再厲害,只要提起北方的一支軍隊,無不腿軟心慌,根本不敢與之抗衡,即使是用兵如神的李世民也輕易不敢和他們硬碰硬。

最先領教到這支隊伍厲害的,是隋煬帝。隋朝大業十一年八月,酷愛戶外活動的隋煬帝,再度離開京城,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直奔山西北部的邊防前線巡視。八月初十,隋煬帝忽然接到稟報,北方出現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大約有數萬人,全副武裝殺氣騰騰,直衝着皇帝的鑾駕隊伍而來。隋煬帝大喫一驚,身邊帶的軍隊數量只有數千人,根本無法抵擋敵軍,於是他趕緊率隊後撤,一溜煙躲進邊境重鎮雁門。而北方那支來勢迅猛的敵軍則跟蹤而至,在雁門周圍攻城略地,切斷隋煬帝的後路,雁門瞬間成爲一座孤城。

隋煬帝急忙派人去臨近州縣調兵救援,誰知敵軍攻如猛虎動作迅速,“雁門郡四十一城”,轉眼之間被他們“克其三十九”,一時間城中“上下惶怖”,隋煬帝來到城上探頭探腦,想看看敵情,誰知城下一箭飛來,“矢及御前,上大懼,抱趙王杲而泣,目盡腫”。差點被射中的隋煬帝,嚇得抱着孩子痛哭流涕,眼睛都哭腫了。直到被圍困半個多月後,隋朝內地援軍相繼趕到,才讓隋煬帝死裏逃生。

這支軍隊差點殺死隋煬帝,一時震動天下。唐朝建立之後,他們很快開始挑戰唐朝。武德九年八月,唐朝剛剛經歷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剛剛登上皇位,朝局不穩,形勢動盪。正在此時,這支軍隊再度從北方奔襲而來,而且他們的隊伍全都是清一色的騎兵,進展極爲神速,李世民還沒來得及調兵遣將做出防禦佈置,他們已經突破唐朝邊防,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長安城外的渭水之畔。

李世民雖然英明神武,但長安城中兵微將寡,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調集援兵的聖旨雖已發出,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長安城眼看就要淪陷敵手。《隋唐嘉話》記載,危機之中,李世民萬般無奈,只得來了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的緩兵之計。他親自出面與敵軍談判,以“傾府庫賂以求和”的手段,把國家府庫中的金銀幾乎出空,送給敵軍,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才換來敵軍休戰退兵,他深知在當時情況下與敵軍決戰必敗無疑,故此寧肯出錢也不敢硬碰硬開戰。

那麼,這支軍隊到底是什麼來頭,爲何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讓隋煬帝和李世民兩個皇帝都無法匹敵?原來,這支隊伍是北方草原上的突厥部族組成的一支大軍,首領是始畢可汗和頡利可汗兄弟。他們的部族世代居住漠北草原,盛產良馬和鐵礦。

《太平寰宇記》記載,當地鐵礦資源極爲豐富,“其地產鐵”,每逢大雨之後,“因暴雨湍衝而出,既經久土蝕,故精利耳”,優良的鐵礦石就會露出地表。《隋書》記載,這個部族便靠山喫山,“世居金山,工於鐵作”,族中男子世代都是好鐵匠,製作的馬鐙等馬具、箭鏃、刀劍、甲冑,都十分有名,甚至遠銷到東羅馬帝國。突厥部族作爲草原遊牧部族,卻擅長鐵器製作,在古代遊牧民族中十分罕見,因此被史學家稱之爲草原上的鐵匠。

他們有着天然的鐵礦優勢,還擅長製作精良的兵器,再加之兼有遊牧民族騎射精熟、悍不畏死的傳統,故此剽悍勇猛,戰鬥力極強。隋朝末年國力衰微,始畢可汗和頡利可汗乘機迅速崛起,史書稱之爲“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一度給唐朝造成了很大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