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女真民族是一個活躍的民族,但是人們往往十分熟悉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和女真人演化而成的滿族建立的清朝。其實,早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廣袤的東北地區就曾屹立着一個盛極一時的女真國家——渤海國。雖然關於渤海國的史料存世不多,但是《新唐書》還是記載了渤海國的來龍去脈。

“本粟末靺鞨附高麗者,姓大氏。高麗滅,率衆保挹婁之東牟山,地直營州東二千里,南比新羅,以泥河爲境,東窮海,西契丹。築城郭以居,高麗逋殘稍歸之。萬歲通天中,契丹盡忠殺營州都督趙翽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與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麗餘種東走,度遼水,保太白山之東北,阻奧婁河,樹壁自固。”

“武后封乞四比羽爲許國公,乞乞仲象爲震國公,赦其罪。比羽不受命,後詔玉鈐衛大將軍李楷固、中郎將索仇擊斬之。是時仲象已死,其子祚榮引殘痍遁去,楷固窮躡,度天門嶺。祚榮因高麗、靺鞨兵拒楷固,楷固敗還。於是契丹附突厥,王師道絕,不克討。祚榮即並比羽之衆,恃荒遠,乃建國,自號震國王,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裏,戶十餘萬,勝兵數萬。“

”頗知書契,盡得扶餘、沃沮、弁韓、朝鮮海北諸國。中宗時,使侍御史張行岌招慰,祚榮遣子入侍。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榮爲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以所統爲忽汗州,領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號,專稱渤海。”——《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四·渤海傳》

總結起來,渤海國能建立的原因一是要感謝唐朝刺史趙文翽,二要感謝契丹,三要感謝突厥。總之,渤海國算是撿了大便宜。算起來,渤海國的建立者大,祚榮和滿族創始人努爾哈赤算是同源。不過大,祚榮祖籍屬於粟末靺鞨,努爾哈赤祖籍屬於黑水靺鞨。

注:靺鞨是先秦時代的肅慎,以供奉“楛矢石砮”聞名。漢朝時,又改稱“挹婁”;南北朝時,又稱“勿吉”;隋唐時,才稱“靺鞨”。不過此時的靺鞨已經分爲七部:安車骨部(阿什河流域)、坲捏部(興凱湖附近)、號室部(烏蘇里江流域)、伯咄部(松花江拉林河流域)、黑水部(松花江、黑龍江合流處)、白山部(長白山地區)、粟末部(松花江鞨牡丹江上游,最靠近漢地的部落,故而最早萌發了民族意識,最後也把這種民族意識間接傳遞給了其他女真部落。)

武則天時,營州(遼寧朝陽市)都督趙文翽剛愎自用,視契丹如奴僕,坐觀其族飢餓而不賑濟。契丹族李盡忠、孫萬榮憤恨之餘,旋即起兵攻殺趙文翽,開始武裝反唐。除了契丹族外,和契丹比鄰而居的靺鞨人也參加到李盡忠的起義隊伍中。於是,武則天隨即徵發軍隊討伐。敵我懸殊,契丹人一邊設伏硤石谷(遷安),一邊釋放俘虜引誘唐軍入伏。硤石口之戰,唐軍幾乎全軍覆沒。武則天震怒之餘,準備再次徵發軍隊平叛。同時,東,突厥可汗趁李盡忠病死,率軍襲擊了契丹人。契丹人反應過來後,又召集殘部突入河北地帶,其兵鋒一度波及今河間地區。這下,受到震動的唐朝毫不拖泥帶水地集合17萬軍隊立即開赴前線。兩軍再戰硤石谷,唐軍又敗,契丹人一度入無人之境。同時,契丹人又喊出了一句口號,”何不歸我廬陵王(將皇位還給退位的唐中宗)“無疑,此兩戰對晚年武則天的政治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這也間接促成了705年唐朝大臣逼迫武則天退位的神龍政變。當然,對武則天來說,此時繼續調動兵力平叛當是不得不做的頭等大事。

同年四月十八日,武則天再次徵發20萬大軍征討契丹,但屢戰屢敗的唐軍恐懼對敵,只是退守今安陽地區畏縮不戰,契丹勢力深入到今石家莊趙縣地區。恰在此時,突厥人再次襲破孫萬榮老巢。於是,匯同契丹人叛亂的奚族人叛變在後,唐軍攻擊在前,契丹人一路潰逃到今通州潮白河流域,孫萬榮僅存數騎,被唐軍追及斬首。平定了契丹人後,唐軍一路深入,兵鋒直指靺鞨人。靺鞨首領乞四比羽、乞乞仲象先後敗死,只剩乞乞仲象之子大,祚榮率殘部竄逃。看到唐軍緊追不捨,大,祚榮旋即列陣天門嶺。天門嶺一戰,唐軍再次戰敗。

但對唐軍來說,此戰不過是小挫兵鋒。正在唐軍調集軍隊再次鎮壓靺鞨人時,突厥人再次對唐朝叫板。擔心後路被斷的唐軍,不甘心地放棄了追剿大,祚榮。利用這一機會,698年,大,祚榮建立震國,自稱震國王,定都今吉林省敦化縣敖東城。直到703年,唐朝與突厥的關係再次緩和,大,祚榮充分利用這一段三不管的“真空時期”召集散亡,壯大了力量。

705年,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復位。大,祚榮深知震國並非唐朝對手,只好選擇臣服,並派自己的兒子大門藝入唐爲質。此時唐朝的政局和國防並不穩定,故而唐朝也不願在邊疆生事。713年,唐朝派使者冊封大,祚榮爲忽汗州都督,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爲了控制自己的統治,大,祚榮從此廢棄靺鞨稱號,改稱“渤海”。49年後,唐朝將渤海升格爲國。926年,渤海國被契丹人耶律阿保機攻滅。國破家亡的渤海人如鳥獸散,一部做了順民,一部逃到高麗,一部投奔了他們的族人黑水靺鞨。於是,黑水靺鞨漸漸開化,並最終在女真人著名的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於1114年起兵,1125年攻滅契丹人建立的遼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