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荊門日報

本報評論員 王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家庭教育被賦予重任。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到“國事”,父母們開啓了“依法帶娃”的時代。這部法律的頒佈表明,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家事”,而是納入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法治化管理軌道。

法規出臺以來,我市在家庭教育工作上取得一定的積極進展。比如,去年5月13日,荊門市首個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在東寶區人民檢察院揭牌;2023年,市婦聯組織開展了多場如圖書漂流親子閱讀、“重塑親子關係”家庭教育系列講座等家庭教育公益活動;近日,鍾祥市人民檢察院聯合鍾祥市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舉辦以“家庭教育指導,助力孩子走好人生路”爲主題的活動,進一步強化父母家庭教育職責,爲幫教對象營造和諧的家庭成長環境(詳見《荊門晚報》4月15日第11版相關報道)……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起步晚,各地還存在服務內容不繫統、不均衡,服務保障機制不完善,服務質量待優化等問題。

一些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意識不強,監護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導致未成年人受傷害的極端事件屢有發生;“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廣泛存在;有的甚至將實施家庭暴力混同爲家庭教育方式……審視這些問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提升家庭教育質量迫在眉睫。

做好家庭教育,既是“家事”,也是“國事”。一方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積極參加各方面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婦女聯合會也應加大力度組織、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出臺適合本地的教育規劃指導行動計劃,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出實效;同時,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應當積極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營造重視家庭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

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觀念的傳播和轉變是改變的第一步。相信隨着各項舉措的不斷深入,家庭教育會少一些困惑與無奈,多一份理性與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