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幾重共性正在多家上市股份行負債管理端上演:零售“存款定期化”的挑戰加劇、吸收存款的成本抬升、利息淨收入普降。

在這些因素的疊加下,股份行的息差水平集體下行:截至2023年末,有據可查的股份行陣營裏,只有招行、平安和浙商銀行,站在了2%的息差榮枯線之上。而從當前公佈2023年業績報告的23家A股上市銀行來看,只有7家銀行的淨息差保持在2%以上,除了上述3家股份行外,還包括1家國有大行,以及3家區域銀行。

這也就是爲什麼,有股份行直接在年報裏做了“堅決打好息差保衛戰”的表述,也有股份行行長在業績發佈會上直言要“打響付息率壓降戰”。

零售存款定期化提速

負債端零售存款“活期降、定期升”在多家股份行的年報上表現得尤爲明顯,而這也是分析師屢屢提及的“存款定期化”挑戰。

招商銀行零售活期存款佔比由2022年末的26.32%下降至2023年末的22.43%;零售定期存款佔比則由41.19%上升至42.85%。

興業銀行個人活期存款佔比由2022年的8.23%下降至2023年的7.34%;個人定期存款佔比則由14.69%上升至19.06%。

中信銀行個人活期存款佔比由2022年的6.8%下降至2023年的6.2%;個人定期佔比由18.3%上升至20.6%。

光大銀行的零售活期存款佔比由2022年的6.49%下降至2023年的6.09%;零售定期存款佔比由20.6%上升至23.08%。

民生銀行的個人活期存款佔比由2022年的7.25%下降至2023年的6.91%;個人定期存款佔比由18.3%上升至21.26%。

浙商銀行的個人活期存款佔比由2022年的3.72%下降至2023年的2.8%;個人定期存款佔比由8.97%上升至11.62%。

(數據來源:Choice)
(數據來源:Choice)

招行在年報裏直言將持續面臨規模增長與成本管控兩方面的壓力,並在闡述相關舉措時,專門強調要堅持核心存款爲主的推動策略,通過結算服務、財富管理、產品創新等方式拓展穩定的低成本存款。

興業銀行也在年報中表示,要“堅決打好息差保衛戰”,堅持把壓降負債成本作爲穩定息差的關鍵抓手,不斷加大低成本定期存款置換高成本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力度。

另據券商中國記者多方瞭解,不少銀行表示要將或者已經實質開啓加大對高成本存款的壓降力度,包括降低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及三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的成本和供給量。

存款成本率抬頭

儘管2022年以來,銀行業完成了多輪大範圍的存款利率下調,但不少銀行的存款付息率仍然難以壓降。券商中國記者截取披露了相關數據的上市銀行年報,多家銀行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在攀升。

(數據來源:Choice)

2023年,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以及中信銀行的存款成本不同程度抬升。

具體來看,光大銀行的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爲2.32%,較上一年上升了0.02個百分點;次之是民生銀行,該行去年的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爲2.31%,較上一年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平安銀行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爲2.20%,較上一年上升了0.11個百分點;中信銀行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爲2.12%,較上一年上升了0.06個百分點。

表現較優的招行,其2023年末的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僅爲1.62%,是唯一一家低於2%的股份行。分細項來看,招行對公存款平均成本率爲1.76%,零售客戶存款的平均成本率僅爲1.42%。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多年該行的存款成本是一直下行的,但自2022年開始,該行存款成本開啓上升勢頭,2023年招行存款成本較上一年抬升10個BP。

需要關注的是,如果只看人民幣存款的話,多家行的人民幣存款付息率是在下降的。以有據可查的三家股份行爲例:招行人民幣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同比下降4個基點;平安銀行人民幣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9個基點,興業銀行全年境內人民幣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1個基點。

那爲什麼整體的存款成本率還在上升?那是因爲受外幣市場利率大幅上升等因素作用,外幣存款成本率大幅上行,抬高了整體存款的成本。

目前唯一一家存款成本率下降的股份行是浙商銀行。該行2023年存款增速保持在兩位數,但付息成本在逆勢下降。數據顯示,2023年末,該行的吸收存款日均餘額1.7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0.27%;同時,2023年存款平均付息率2.24%,較上年下降5個基點。

“壓降付息率是最快實現營收和不消耗資本的方法,但也是最難的方法。”在浙商銀行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該行行長張榮森坦言,從策略的實施到最後達到目標是非常艱難的。

“我們要打響壓降付息率戰役。”張榮森說。據他透露,在付息率方面,近幾年浙商銀行壓降了將近40個BP,若按2萬億元存款計算,一年少付60億~80億元,以此降低了財務成本。近幾年該行壓掉將近4000億元的高息存款,吸收了將近1萬億元的低息存款,以此置換掉高成本存款。

利息淨收入普降

利息淨收入普降,是多家上市股份行面臨的棘手難題。

從公佈了這一數據的幾家上市股份行來看,僅有興業銀行和浙商銀行在2023年度有所上升,分別同比上漲了0.85%和0.99%,利息淨收入分別實現1465.03億元和475.2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利息淨收入降幅最大同時也是絕對數額最小的是港股上市銀行渤海銀行,降幅22.16%,達176.46億元。

從利息淨收入金額的排名上看,前三的銀行分別是:招行2146.69億元,同比下降1.6%、興業銀行1465.03億元,同比上漲0.86%和中信銀行1435.39億元,同比下降4.72%。

利息淨收入減少與淨息差下行核心相關。在當前公佈2023年業績報告的23家A股上市銀行中,只有7家銀行的淨息差保持在2%以上,而在2022年末,這一數據還是21家。

也就是說,去年有14家銀行掉出了2%的息差榮枯線。

具體來看7家2%息差陣營的構成:國有大行中只有郵儲銀行一家;三家股份行,即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區域銀行三家,包括鄭州銀行、江陰銀行以及常熟銀行,值得一提的是,淨息差最高的爲常熟銀行,達到了2.86%。

梳理股份行陣營,平安銀行淨息差爲2.38%,在8家股份制銀行中最高,比去年下降0.37個百分點;淨息差最低的是渤海銀行,爲1.14%,同比下降0.36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銀行也是8家銀行中淨息差變動幅度最高的兩家銀行。

此外,其他銀行在淨息差放的變動幅度都集中在0.1-0.3個百分點之間,招商銀行、浙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去年的淨息差分別爲2.15%、2.01%、1.93%、1.78%、1.74%、1.46%,分別與上年相比下降了0.25個百分點、0.2個百分點、0.17個百分點、0.19個百分點、0.27個百分點、0.14個百分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