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一片綠葉子 一張金名片

大埔縣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西巖山萬畝茶文化產業園是大埔縣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

村民正在茶園採摘茶葉。

新開業的西巖氧吧民宿,遊客絡繹不絕。

西巖茶山上鮮嫩的茶芽。

村民一早便戴着草帽到茶園採茶。劉文烽 攝

上山下村村民在空地上曬茶。

村民將茶葉攤青晾乾。

村民在進行茶葉殺青工藝。

新鮮出爐的幹茶。

村民捧着新採摘下來的茶,樂開了花。

幾場春雨過後,西巖山上雲霧如紗飄渺。從空中俯瞰,梯田狀的茶山錯落有致,漫山茶樹鬱鬱蔥蔥。將鏡頭拉近,茶園內不時見到茶農忙碌的身影,他們用指尖快速地掐斷一株株鮮嫩的茶芽。

大埔位於粵東山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高山秀水出好茶,因山地廣闊,土地資源豐富,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氣候溫和,大埔縣發展茶葉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是廣東省優質茶葉基地之一,全國重點產茶縣。

一片片綠葉子變成金色名片,茶葉的“致富”故事正在這片土地上演。

◁◀千年茶史▶▷

成爲村民增收致富支柱產業

春茶採摘季,大埔萬畝茶園忙碌了起來。茶農三五成羣,挎着小竹簍,穿梭在茶樹間,嫺熟地在茶樹間仔細挑選着嫩芽。一排排茶樹整齊劃一,綠葉在陽光下閃耀着光芒,彷彿是大地上的綠色波浪。而在加工廠內,新鮮的茶葉經過攤晾、殺青、揉捻、乾燥等一系列工序,最終變成了香氣撲鼻的幹茶。

茶葉是大埔縣重要的傳統優勢產業,歷史悠久,是大埔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產業。

據史志記載,唐代末期大埔已種植生產茶葉,距今超千年歷史。至明朝,茶園遍佈全縣。到了清朝,大埔縣西巖茶成爲了梅州歷史八大名茶之一。千年茶史的沉澱,讓大埔縣祖祖輩輩都有了種茶、飲茶的習慣。

民國《大埔志》記載:有云霧茶銷南洋各埠。其後,因戰火連年,茶園荒廢。1958年,大埔重振茶業,先後創建西巖山茶場、雙髻山茶場、飛天馬茶場等茶葉生產基地,引進嶺頭單叢、鳳凰水仙、梅佔、大葉奇蘭等品種。

隨着茶園面積不斷擴大,茶葉產量逐年增加,茶葉品質顯著提高,大埔縣以茶興業的版圖在不斷擴大。20世紀90年代,全縣確立了“東茶西果南瓷北煙中蔬菜”產業發展佈局,形成以西巖山麓爲中心,輻射楓朗、大東、高陂、湖寮等鎮的茶葉產業發展格局。

2012年,大埔縣被中國茶葉學會命名爲“中國名茶之鄉”;2015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茶業十大轉型升級示範縣”稱號;2016年大埔烏龍茶被農業部登記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2017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最美茶鄉”稱號;2018年西巖山茶場獲得廣東十大最美茶園稱號。

數據顯示,全縣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家,其中,省級7家、市級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5家。2023年,茶葉種植面積10.8萬畝,產量0.91萬噸,產值11.9億元。產品主要銷往珠三角,輻射長三角區域。

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埔茶葉品牌也在逐步打響。

據悉,目前全縣茶葉產業共有“粵字號”農業品牌13個。2022年,廣東省大埔縣西巖茶葉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爲“2022中國十大茶王”,大埔縣西巖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凱達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入圍2022年度茶業百強企業。2023年,梅州市鵬發茶業有限公司榮獲“廣東生態茶園”稱號;凱達牌香妃翠玉烏龍茶榮獲粵茶杯金獎和中國國際茶業全國名優茶質量推選活動金獎。

◁◀三產融合▶▷

小茶葉變大產業

粵東奇峯大埔西巖山,主峯海拔1256米,常年雲霧繚繞,高山秀水出好茶,因爲適合茶樹生長,這裏成爲廣東省優質茶葉基地之一。

清晨時分,楓朗鎮上山下村黨支部書記魏新光起了個大早,騎上摩托車,沿西巖山環山公路一路行駛,來到村民的茶園中,和他們交流起茶葉的採摘情況。

“我們村挨家挨戶都種茶,茶葉只要摘下來就是錢。”魏新光說,目前上山下村茶葉種植面積達8000多畝,種茶農戶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有的村民靠種茶每年收入20多萬元。

走進上山下村崗頭自然村,只見村民家的房屋外立面塗繪和懸掛着茶文化宣傳畫,村內的玻璃棧道觀景臺、茶文化雕塑和茶葉展示園等景點內人羣熙熙攘攘,大家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個獨具特色的小山村。

西巖山萬畝茶文化產業園是大埔縣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近年來,圍繞西巖山脈,沿線各鎮村走上一條茶旅融合發展之路。

據魏新光介紹,上山下村配套了農家樂、民宿、茶吧和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形成食、住、品茶、遊玩、觀光度假於一體的茶旅文化“最優體驗場”。

“今年,我們還將投入資金,新建旅遊驛站及配套旅遊服務基礎設施,打造茶旅文化遊客服務中心;修建旅遊步道;同時,對光裕樓等紅色舊址進行修繕保護,完善室內紅色文化布展設施,對茶旅發展注入紅色基因。”魏新光說。

被西巖山茶吸引,去年9月,大埔人何惠敏將目光投向上山下村。她把民宿搬到了山上,打造集喫住遊玩娛爲一體的西巖氧吧民宿項目。

“我們會向遊客推薦品嚐本地的茶,他們也可以在村子裏感受濃厚的茶文化氛圍。”何惠敏說,置身茶山,呼吸新鮮空氣,品一杯剛出爐的香茗,西巖山茶的品牌不知不覺間走進了遊客的心中。

據她介紹,開業至今,西巖氧吧民宿已經接待了數千名遊客。

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大埔正將小茶葉轉變爲大產業。據大埔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在茶產業融合發展上持續發力,以旅帶茶,協同推進旅遊產品及茶葉產品銷售。

具體而言,當地將把西巖萬畝茶文化產業園山上、山下進行打包,作爲西巖茶文化產業園綜合體項目,在山上、山下各景點、路段、茶廠等添加豐富的茶元素、茶文化,推動農業+旅遊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建立茶文化傳播平臺。規劃建設大埔縣烏龍茶博覽館,賦予大埔茶葉研究院大埔茶葉對外傳播平臺、茶文化傳播中心職責,吸引全國各地茶產業從業人員、專業人才、茶葉愛好者匯聚大埔看茶、品茶、學茶。

文:南方日報記者 陳澤銘

通訊員 羅文燕 劉文烽

圖(除署名外):袁羣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