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5月1日電 題:“五一”致敬勞動者:工地塔吊上開出“並蒂花”

作者 郭軍 董貝一 殷光文

4月30日,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的南沙濱海花園二十一期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迎接即將到來的“五一”國際勞動節。53歲的張海兵與妻子曾祥娥堅守崗位,地面上,曾祥娥時不時地觀察周邊環境,保障塔吊安全,而張海兵正在塔吊駕駛室裏忙碌着。

塔吊工,被譽爲建設工地上“離太陽最近的人”,常常身處“城市之巔”開展工作;信號工則是塔吊司機的另一雙“眼睛”,負責指揮塔吊進行吊裝作業。

張海兵與曾祥娥來自湖北荊州,2007年進入中建四局項目,擔任塔吊工已經17年,至今經歷過10餘個項目。17年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他們默契配合,用雙手守護自己的小家,也築起了無數“安居夢”,爲廣東建設添磚加瓦。

“小車向前,一檔起,轉二檔、三檔,收……”

隨着繁忙的一天落下帷幕,張海兵收起鋼索,關上操縱室內大大小小的按鈕,一步一步從近60米的鋼梯爬下。

地面上的曾祥娥暗暗挺直了背脊,緊盯着張海兵橙紅色的身影平安落地,這才長舒一口氣,腳步輕快地迎了上去。這一天的任務重,從凌晨四點半開始轉鋼筋原材,到夜間十點半吊送完最後一吊底板墊層混凝土,張海兵在不足3平方米的操縱室內已經整整工作了十來個小時。

曾祥娥正在工作中。中建四局 供圖

被問到在狹小壓抑的操縱室內連班工作,是怎樣克服煩躁、孤寂、不安等負面情緒時,張海兵笑道,“我聽着老婆的聲音,知道她在守着我。”

“張工的塔吊開得特別好,落物總是又穩又準,開的時間再久也不慌。”曾祥娥仍然叫自己的丈夫“張工”,說這句話時她臉微微泛紅,略顯自豪。

張海兵職高學歷、曾祥娥初中學歷,爲了提高收入,夫妻倆經常通過項目的愛心驛站或是職工書屋培訓學習,收穫新技能。在進項目的第二年,他們便雙雙取得塔吊司機和司索信號工特種作業證書。

塔吊司機操作時需要極高的專注度和精準度,信號工除了在地面爲塔吊裝卸材料,還需要時常站在高處,觀察整個工地的情況,及時發現並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他們密切配合,將建築材料準確地運送到需要的位置,同時確保工地的安全和效率。多年經驗積累,他們倆操作塔吊精準熟練,空中、地面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

他們既是工地上配合默契的塔吊司機與司索工,也是一對有三個孩子的夫妻。大女兒已經成爲一名“白衣天使”,二女兒正上初中,小兒子一年級,孩子都在湖北老家,只有大女兒在家的時候才能視頻見面,略解思念之苦。

張海兵與曾祥娥。中建四局 供圖

從最初兩個青澀的離鄉打工者,到現在負責整個項目10臺塔吊的“塔吊總管”,張海兵坦言這十幾年的“漫漫拼搏路”,多虧妻子才挺了過來。中建四局技能擂臺賽塔吊組第二名、廣州市第三屆建築工匠技能擂臺賽塔吊項目斬獲“羊城工匠”銅牌……衆多榮耀的取得離不開夫妻倆的默契和信任。

被問及長遠的計劃,曾祥娥笑了,“未來沒有什麼別的打算,就想在公司踏實幹下去,努力奮鬥,日子有奔頭。”對講機響起來張海兵催促的聲音,她抬頭望去,清脆地應了一聲,轉身跑進陽光中。(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