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 本報記者 許昊傑

近日,在和縣歷陽鎮太平村的一處蔬菜基地的大棚裏,記者見到了去年底就已成熟、但仍未採摘的新鮮紅辣椒。

辣椒“保鮮期”爲什麼這麼長?太平村黨總支書記陳小強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當地蔬菜種植的“祕訣”——“在田保鮮”技術。

“我們通過調節大棚內的溫度、溼度,讓辣椒一直處於剛成熟的狀態,從而延長辣椒的保鮮期,最長能讓辣椒在田裏‘待’半年呢!”陳小強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方法,菜農就可以根據市場行情自主掌握採摘時點,錯峯、擇機向市場供貨,從而增加收入。

以蔬菜生產爲主導產業的太平村,全村農民收入90%以上都來源於蔬菜種植。該村現有各類大棚蔬菜4052畝,露地蔬菜400多畝,含複種的常年蔬菜生產面積8200多畝。

事實上,太平村蔬菜基地的發展壯大過程,也是綠色優質農產品不斷進階的生動縮影。

太平村黨總支書記助理楊潔福告訴記者,從最早的大棚早熟栽培模式引進推廣,到後來的大棚秋延後栽培探索,再到秋延後越冬在田保鮮栽培模式的研究;從微滴灌技術推廣到無紡布覆蓋技術應用,再到高溫煮田抗重茬技術普及;從就近就地銷售,到訂單生產、直供超市,多年來,當地的蔬菜基地一直在提質增效。

和縣是我省設施蔬菜生產大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享有“中國蔬菜之鄉”的美譽。該縣以實施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爲契機,紮實開展標準化生產、科技化提升、產業化經營、品牌化引領,蔬菜種植面積43萬畝,品種涵蓋茄果類、瓜類、豆類等8大類幾十個品種,年產各類優質蔬菜瓜果近105萬噸,總產值31億元。

和縣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我省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工作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省以實施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爲抓手,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截至去年底,全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總數達6648個,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同時,我省更多綠色優質農產品裝進長三角消費者“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滬蘇浙皖綠色優質農產品市場體系、要素配置互聯對接更加緊密。

綠色食品產業是我省十大新興產業之一,做好綠色優質農產品工作十分重要。在搶抓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要看到,我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工作仍有較大提高空間。

“例如,全省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規模佔比有待提高,優質農產品基地規模水平還需提升,生產供給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有機農產品認證種類還需突破,優質優價機制尚未形成,中高端市場滲透能力較弱,專業化營銷渠道還需進一步拓寬。”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潘鑫說。

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既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題中之義,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任務。面對新形勢,全省的綠色優質農產品工作如何推進?又有哪些重點任務需要完成?

潘鑫表示,要按照“四鞏固、四推進、四提升、四強化”的工作部署,紮實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四鞏固”即鞏固綠色食品供給能力、鞏固有機農業良好發展態勢、鞏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收錄總量、鞏固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四推進”即推進地標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技術和良好農業規範、推進包裝標識制度與農安科普宣傳、推進長三角綠色優質農產品一體化發展。“四提升”即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申報審查質效、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營養品質規格、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技術支撐能力、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營銷渠道覆蓋面。“四強化”即強化證後監管、強化品牌培樹、強化產銷對接、強化隊伍建設。

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拉高線”“提品質”的要求。潘鑫表示,還要抓好重點農產品藥物殘留治理,生產上要做好科學用藥指導、嚴控水果膨大劑不當使用。加強食用農產品檢測,科學實施風險監測,建立大宗食用農產品全覆蓋監測、特色小宗品種三年輪動監測、重點問題品種連續監測工作機制。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組織農產品生產主體入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要應入盡入。

“努力讓我省綠色優質農產品既要‘產得出、產得優’,也要‘賣得出、賣得好’,以‘優品’促‘優價’,把‘前景’變‘錢景’,努力開創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新局面。”潘鑫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