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湖州5月8日電(胡豐盛 黃彥君)沿着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環太湖路一路向前,一旁是煙波浩渺的湖泊,白鷗翔集、水天一色;一旁是鄉村田園風光,大片草坪連綿不斷,古樸自然、遊人如織。

千年前,太湖人在沿岸灘塗上開挖漊港、引排湖水,新的陸地逐漸成形,曾經廣袤的太湖灘塗化身中國最富庶的糧倉和絲綢之鄉。作爲環太湖地區特有的古代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太湖漊港見證着勞動人民化淤泥爲沃土的創舉。

如今,這一世界級水利灌溉工程遺產何以繼續潤澤一方,不斷書寫新的傳奇?

打破村莊邊界 喚醒歷史基因

漊港,是獨屬於太湖的概念。空中俯瞰太湖南岸,可見一條條狹長的河道縱橫交錯,將土地分割成條塊分明的農田。多雨之年蓄水保田、少雨之年開閘灌溉,巧妙的設計澆灌出“蘇湖熟,天下足”的富庶。

“這裏原本是一片漁村。我們對太湖最原始的印象就是漁民捕撈,漁民上岸之後聚居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些小集鎮,經過多次改造整治,村莊煥發了新風貌。”吳興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指着太湖對面的村落介紹道。

在太湖漊港核心區域,“濱湖六村”位於吳興區北部,橫跨該地高新區、織裏鎮兩個鄉鎮,由幻漊村、許漊村、楊漊村、義皋村、伍浦村、廟兜村6個行政村組成,擁有8公里濱湖風景線,盛產太湖蟹、太湖蔬菜等特色產品。

行走在此地,仍可見漁村的歷史遺影。一個個村莊隱匿於綠地之後,房屋青瓦白牆、錯落有致,池塘與稻田交錯分佈,太湖微風輕拂而過,初夏的綠意在此蔓延。

楊桂珍螃蟹莊園和其所在的楊漊村民居。閔峯 攝

依託“濱湖六村”的自然風貌和歷史淵源,2024年以來,該地聚焦文化遺產展示、現代農業引領、未來旅遊先行、青年創客集聚,決心打造“太湖新漊港”。村與村之間的界限被打破,抱團合作的故事一再上演。

比如,在楊漊村,“蟹三代”盧瀛峯打造出“楊桂珍”太湖蟹品牌(以下簡稱“楊桂珍”),生意越做越好。目前,除了村裏的蟹塘要管理,周邊村莊還有萬畝由他參與合作的蟹塘要去指導,1.4萬畝蟹塘、200多戶養殖戶早已沒有了村界。

生態產業兩手抓 探索鄉村的N種形態

從芝麻大小的蟹苗開始,完成20多次蛻殼、經過508天左右的自然生長後,一批批優質太湖蟹便從太湖南岸走向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2018年,爲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太湖湖面養殖業開始全面整治,當地蟹農一度面臨發展的困惑。一邊是退蟹還湖的生態責任、一邊是富民產業的發展需求,如何找到平衡點,再現水美蟹肥的太湖風光?

“2018年起,我們在緊挨着太湖的楊漊村建起了1200畝楊桂珍螃蟹莊園。莊園周邊沒有任何污染,蟹塘裏引入淨化後的太湖水,並實現養殖、排放零污染。”楊桂珍養殖基地負責人王興興介紹,如今的螃蟹莊園已成爲當地湖蟹示範養殖基地。

目前,始於古漊港的湖蟹養殖業正在延伸觸角。楊桂珍已建立起門店銷售、蟹產品加工、蟹主題餐廳產業鏈,湖蟹製成的蟹黃餛飩、蟹黃湯包、蟹黃面等美食及速食品也廣受歡迎。

楊桂珍螃蟹莊園景觀。閔峯 攝

產業發展帶動了村莊環境升級,從坐落於太湖畔的楊桂珍螃蟹莊園向外望去,美麗湖景在社交平臺上頻頻出圈,吸引了諸多遊客拍照打卡;莊園內亦化身沒有圍牆的公園,隨處可見三五村民結伴遊玩,增強了民衆的地方認同感。

“楊桂珍不單單是在做產品。目前,我們的文旅業態大多是免費開放,在盈利之外,我們更想改變傳統的農業模式,圍繞一隻蟹打造蟹文化,這樣做出來的產品情懷和底蘊是不一樣的。”王興興說。

文化旅遊兩開花 再現南太湖勝景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開設在南太湖畔村莊裏的陋室銘茶詩鋪、清野營地、空野營地同時開啓試營業,爲當地鄉村旅遊添了一把火。

“‘陋室銘’基本是來打卡拍照的遊客。清野營地人多、車多、商販多,上下午都有樂隊表演,現場很熱鬧,空野營地也有很多散客進來參觀。”項目運營方、同城集團蘇州景程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維說。

在姜維看來,太湖邊的村莊頗具開發潛力。“漊港區域的幾個村莊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例如我們現在所在的楊漊村,除了古漊港遺產外,當地水文化、農耕文化也是一脈相承的。”姜維介紹道。

近年來,鄉村文旅成爲炙手可熱的新賽道,改造升級後的村莊紛紛入局掘金。然而,對於鄉村來說,開發文旅項目並非簡單移植新業態,循着地方發展的文脈前進,才能行之深遠。

考慮到湖州市的文化特色和漊港區域的歷史淵源,該地爲鄉村旅遊注入了諸多地方元素:陋室銘茶詩鋪緊扣湖州茶葉、湖筆文化,聯合本地書法藝術家,打造集品茶、交友、互動、研學於一體的生活空間;漊港暖村民宿在設計時便結合了當地特色水系、支流、水鳥,體現於道路裝飾、品牌logo之中。

南太湖營地俯瞰圖。項飛 攝

除了對傳統村落進行提升外,在村莊與太湖之間的大片綠地上,錯落分佈着空野、清野營地,二者分別爲房車庭院、蜂巢型酒店,在地面可以體驗燒烤露營、篝火晚會,進入房間內的露臺即可欣賞一場湖邊落日。

“漊港區域的土壤資源非常好,當地村莊有種植果蔬的傳統。村裏產的果蔬口感軟糯香甜,我們也打算開發一些採摘體驗、研學項目,把果蔬文化利用起來。”姜維說,他們仍在探索村莊與旅遊的共生之路。(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