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探源历史变迁,赓续金陵廉韵

明孝陵博物馆举办长江文化专题廉政展

本报讯(记者 祝东秀) 5月10日,“澄波千里——长江文化里的金陵廉韵”专题廉政展在明孝陵博物馆拉开序幕,讲述了与南京有关的治水能臣和清官廉吏故事。

展览从长江文化出发,分“黄金水道:先民弄潮,江左形胜”“陆洋枢纽:大江大河,文明摇篮”“舟行无阻:最古运河,惠泽后世”“吴之沃土:依圩治军,劝课农桑”“巍巍吴都:截淮凿渎,水网纵横”等19个部分,展示了古都南京动态多元的文化面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省国画院创作的《长江春色图》充分运用到展览设计中,为长江传神,为展览增色。

提到南京治水,可以追溯到东吴时期,孙权建都南京,为便利长江航运,降低物资运送风险和成本,下令在秦淮河上游的方山截淮立埭,开凿破冈渎,东接江南运河,沟通秦淮河水系和太湖水系,使三吴地区的粮草和物资可以通过破冈渎经秦淮河安全到达都城建业。此外,孙权命人在秦淮河北源地区开挖赤山湖,蓄山溪水成湖,缓冲秦淮河上游洪水,调节秦淮河下游水源,灌溉秦淮河下游农田。

南京除了有孙权一样的治水能人,还有很多如汪宗伊、陈载春一样的清官廉吏。据记载,汪宗伊刚一上任应天府尹,就仔细审核上元、江宁二县的徭赋数额,革除重复多征的税额一万余两白银,应天府民众争相为他建立生祠。因为他事必躬亲、政由己出,手下胥吏没有谋取私利的机会,“多遁去者”。后又受命整顿仓场积弊,使得仓场管理日臻完善,仓场也日渐丰盈。

陈载春在六合任职期间,兴修水利,开挖陂塘,时时维修,阻止追缴不必要的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丰年之时,又极有远见地让官府买进米谷,等到岁歉之时,开仓济民,使六合没有饥荒。他常常一个人拄着拐杖出没于六合乡间,因为这样既不扰民,又能体察民情,但是乡亲们一看到他那一身洗得发白的装束就能认出他来。待到他离任时,“随身萧然,一身正气毕显。”

一幅幅精美展板、一件件古朴文物,吸引了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了解南京历史上治水能臣和清官廉吏故事,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今年是我们第七年举办廉政专题展览,在市纪委监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们从长江文化出发,探源历史变迁,赓续金陵廉韵。举办这样的展览,就是想发挥廉政教育基地作用,拓展廉洁文化覆盖面,引导社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涵养高尚人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长江安澜,创造山水城林、相融共生的美好生活。”中山陵园管理局纪检组负责人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