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之所以能夠成爲享譽全球的“無人機之都”,不僅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國策”有關,與深圳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與深圳的智慧和抉擇有關,更與深圳不斷加大的科研投入力度、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有關。對此,參會的一位日本教授向筆者提問:在中國衆多的城市裏面,爲什麼只有深圳成爲了“無人機之都”。

◆日本深圳經貿文化促進會會長 蔣豐

6月20日,2019世界無人機大會在中國深圳隆重舉行。其間,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致詞中表示,經過數年的努力,深圳已成爲全球無人機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世界無人機大會祕書長、深圳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也表示,深圳已經成爲中國的“無人機之都”。對此,參會的一位日本教授向筆者提問:在中國衆多的城市裏面,爲什麼只有深圳成爲了“無人機之都”?這究竟是政府政策導向造成的,還是企業自行發展形成的?這些提問值得思考,應做回答。

筆者認爲,深圳之所以能夠成爲“無人之都”,從根本上是得益於中國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40多年前,中國不僅與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差距懸殊,同時中國距離世界中心相當遙遠。在中國面前,有兩條可以選擇的路徑,一條是堅持以往相對封閉、封鎖的經濟路線,獨自埋頭搞發展,另一條是實施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經濟路線,攜手合作創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選擇了後者,並將其制定爲“國策”。隨後,“有一位老人,在中國南海劃了一個圈”,深圳因此成爲特區,成爲實踐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從這一意義上講,深圳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政策”的產物,因此而來的深圳“無人機之都”也是“政策”的產物。

更應該看到,深圳成爲特區以後,積極利用臨近香港、澳門等地的地理優勢,不僅注重與其進行經貿往來,更注重吸收其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也就是說,深圳當年如果僅僅重視經濟貿易往來,深圳的出路只能是成爲一個“世界車間”,或者成爲一個廉價勞動力的供給基地。但是,深圳與此同時注重科技交流,另闢新徑,自站高位,對具有科研創新的企業給予支持,形成了獨特的向心力、吸引力、凝聚力,因而爲今天具有科技含量的“無人機之都”的形成奠定下堅實的基礎。這裏面有深圳的智慧、深圳的眼光、深圳的抉擇。

還應該看到,在中國某一個城市,出現一個“特色”容易,維持並發展一個特色則是不易的。深圳之所以能夠成爲享譽全球的“無人機之都”,不僅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國策”有關,與深圳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與深圳的智慧和抉擇有關,更與深圳不斷加大的科研投入力度、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有關。現在,深圳一個城市的科研投入力度已經超過某些國家一個國家科研投入的總和;360多家無人機企業能夠全方位地聚集在深圳,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深圳具有優質的營商環境。企業可以一時跟着政策走,但最終是跟着環境、跟着市場走的。

深圳是中國的,深圳也是世界的。正如世界無人機大會祕書長、深圳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所說,“讓世界更多更好地瞭解深圳,讓深圳的‘無人機之都’走向世界‘無人機之都’,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出來,還有許多故事要講出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