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特約記者 王琴

說到“酒駕”,人們立即會聯想到“酒後駕車”,接着就會想到“重罰”,甚至想到那一個又一個因爲“酒駕”而去“蹲班房”的演藝明星們。但是,在日本,“酒駕”的意思似乎正在悄悄地改變,它在指“酒後駕車”的同時,還轉而指“酒後駕機”。對,飲酒後駕駛飛機!這種事情,聽後會讓人出一身冷汗的,真的要爲自己未來乘機出行捏一把汗,真的要選擇是否還要乘坐日本航空公司的飛機。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航空公司近日透露,原計劃執飛9月12日從成田機場前往中部機場國內航班的男性副機長(58歲)被檢出酒精,結果是立即進行了更換。原定起飛時間爲下午6點35分,因爲更換機組成員等導致航班延誤起飛15分鐘。日本航空公司將對這位副機長做出開除處分。

其實,這已經不是日本的航空公司第一次發生“酒駕”的事情了。

早在2018年10月,日本航空公司一名飛行員在執飛從英國飛往日本的航班前,被查出體內酒精含量嚴重超標。這名飛行員被英國警方作爲現行犯逮捕,最終被判處10個月監禁,還被取消了執飛資格。當時,日本航空公司“頭痛治頭,腳痛治腳”,頒佈臨時新規,把原定飛行員執飛前12小時內不得飲酒,改爲執飛前24小時內不得飲酒。無獨有偶。今年2月19號,全日本航空公司一架航班預計從日本神戶飛往東京。起飛前,飛機的副駕駛員被檢測出飲酒。由於需要臨時找人頂替,航班起飛被迫推遲了1小時40分鐘。據悉,這位副駕駛現年30歲左右。執飛前6個小時,曾喝下一罐350毫升的啤酒和半罐含酒精飲料。2月26日,這名飛行員飯碗被砸,遭到解僱。

今年8月,日本航空公司又對被檢出酒精的從鹿兒島機場飛往羽田機場航班的一位副駕駛員做出了開除處分。應該說,儘管日本航空公司在努力加強對策,試圖防止類似事情的再次發生,但仍然無法徹底杜絕。爲此,日本航空公司以8月的“酒駕事件”爲切入點,一方面在公司內開展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毅然做出“誰酒駕就砸誰飯碗”的決定——執飛人員一旦驗出酒精就會被開除。

據日本航空公司透露,前述那位副機長在9月12日執飛前的酒精測試中被檢出呼氣每升酒精含量爲0.08毫克。他在另外接受2次測試中也被檢出酒精。按照日本國內航空公司規定,即使是微量,只要檢出酒精就不能執飛。

據瞭解,這位副機長在不當班的9月11日下午5點左右至10點半左右,與朋友在橫濱市內的餐館暢飲5個多小時。據稱飲用了5杯檸檬氣泡酒和約半瓶750毫升裝紅酒。這種飲酒量超過日本航空公司規定中對執飛前的允許量。這位副機長則稱:“因爲我的飛行執行任務是在第二天下午,和朋友聊天非常開心,就多喝了幾杯。”

飛行人員“多喝幾杯”,看似是個人小事,實際上牽連着數百人的生命以及他們身後數千個親屬,同時直接影響着日本航空公司國內和國際的信譽。一人爽,帶來的就是千人哭!對於這樣的事情,如果不進行嚴肅且嚴厲的處理,日本航空界的“安全神話”就會破滅。對於這樣的事情,板子打在屁股上,必須穩、準、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