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微不至,不辞劳苦的徐雪峰护士长,她来自耳鼻喉科,在疫情爆发之际,临危受命,与柯玉梅护士长共同承担起隔离病房的疫情防控工作,在这里,她们更像是我们全体人员的“大家长”,从饮食起居的安排,生活用品的供应,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但我也没有丝毫懈怠,严格按照各项工作流程,遵循标准预防及三级防护的原则,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为每一位隔离病房的患者提供治疗与护理。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我第一时间积极主动报名要到“疫”线参加抗疫工作。2003年非典发生时,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现如今的我,已成为一名医护人员,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觉得我有责任、更有义务献出我的一份力!

2月11日,我接到护士长的通知,第二天到医院发热门诊报到,也就是当天早上,我院才刚刚送走了奔赴黄石支援抗疫的12位勇士。他们抗击疫情的勇气与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全院每一位医护人员。我深知,作为一名护士,国家需要我们,医院需要我们,所以,我积极地投入到了医院隔离病房的抗疫工作中去。

第二天一早,带着家人的叮咛、科室护士长及姐妹们的鼓励支持,告别只有11个月的宝宝,我来到了医院感染科,开始了隔离病房的工作。一进楼是清洁区(生活区),其次就是半污染区,再向里就是污染区(隔离病房),二楼隔离病房住着疑似病人,三楼住着高度疑似与确诊病人,从三区的划分,楼层的分布,到物资的配备与补充,各班的工作流程,一切那么井然有序,这些都是前期大量投入与付出所取得的成果,这让我们后期的工作相对轻松了很多。

但我也没有丝毫懈怠,严格按照各项工作流程,遵循标准预防及三级防护的原则,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为每一位隔离病房的患者提供治疗与护理。

在隔离病房,戴上“喘不过气”的N95口罩,换上”豪放不羁”的防护服,戴上“烟雾缭绕”的护目镜,我们的工作真的是既繁重又有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套装备下来,走路真的都是自带风的;“已见其人,不谋其面”,隔离病房外走廊,穿着战袍向你走来的人,你永远不知道她是谁。

面对患者,我们谨小慎微,无微不至。戴着双层手套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每一次穿刺前我们更慎重,更细心,生怕因为穿刺失败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由于隔离病房的特殊性,患者都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患者的三餐供应、生活帮助,都是我们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给病患提供治疗护理的工作者,更像是耐心倾听、给予安慰的家人。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9床阿姨,50出头的年纪,两鬓已看到些许白发,在与她日常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她是因为持续发烧咳嗽20多天,被乡村干部送来我们医院的,家里有一个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的老公,还有一个不常回家的儿子,她言语里透出太多的坎坷与无奈。在知晓她的情况后,每次我值班的时候,我都会多抽出一些时间在她床边,听她倾诉,给予安慰,希望能给她家人陪伴的温暖,慢慢的,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阿姨出院那天,在她跟我说她儿子来接她出院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里是有光的,那是与入院时的眼神不一样。我想,那应该就是希望之光吧!希望之光,引领着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路上勇往直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响以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小家顾大家,在感染科这栋大楼里不停地穿梭,他(她)们或是父亲、妻子、丈夫、儿女,在这里,他们是白衣天使。

初到病房,近距离接触到了我们医院的“领头人”张彤院长。开会时,他是不苟言笑的张院长;查房时,他也是披上战袍的“降魔战士”,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带去冬日阳光;日常生活里,嘘寒问暖,“注意防护,多吃点饭,衣服多穿点”,亦师亦友,亦或是亲人,让我们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并不孤单。

无微不至,不辞劳苦的徐雪峰护士长,她来自耳鼻喉科,在疫情爆发之际,临危受命,与柯玉梅护士长共同承担起隔离病房的疫情防控工作,在这里,她们更像是我们全体人员的“大家长”,从饮食起居的安排,生活用品的供应,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不知不觉,在隔离病房的日子已经结束,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从收治一例确诊病人,到确诊病人的治愈出院,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领导下,医护人员以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

奋战疫情,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我觉得很幸运,能够加入到医院的抗“疫”部队,站在战“疫”线,为抗击新冠肺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疫”线的工作很艰苦、风险很高,但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特别的经历,才让我的人生经历更加绚烂,让我感到青春无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