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的十來年裏,沈紹安蘭記漆器店發展迅猛,很快就成爲福州脫胎漆器行業綜合實力最強的店號。上個世紀30年代初的福州漆器行業統計資料顯示,沈紹安蘭記資本11000元,工人30人,分別排名第1位和第2位。這時候,沈紹安蘭記已經在國內外形成了較爲龐大的營銷網絡。

沈紹安蘭記款臺彩瓶

沈紹安蘭記款漆碗

在福州,沈紹安蘭記擁有4家固定或臨時店號,除上述提及的以外銷爲主的倉山總店外,先是在總督後設立面向達官貴人的蘭記分號,而後又在洋墓亭一帶開設了專售低廉貨的蘭記“經濟部”,還會同買辦在鼓嶺組建專做避暑外僑生意的十友公司(夏季臨時營業部)。

協盛款漆瓶

福州協盛公司仿單

在走出去發展方面,沈紹安蘭記繼在上海、廈門設立經營部或分店推銷產品之後,進一步向海外延伸拓展,在香港九龍尖沙咀漢口道6號設立協盛公司,另在新加坡、越南西貢也設立了代理機構。

沈紹安蘭記款燭臺

大約在1933年前後,沈紹安蘭記漆器店的業務開始大不如前。據《福州的脫胎漆器》(載《閩政月刊》1937年第2卷第2期)記載:“他的銷路總數,比較其他同業要超過七倍多!每年銷量總值九萬元,出口佔大半。所以蘭記的營業,全靠輸出方面,到了民國廿三年(即1934年),蘭記銷量總數只達四萬五千元,可見市面衰落。”由於外銷銳減,沈紹安蘭記總店地址變更爲省府路,資本仍然只有1萬餘元,這在《福州脫胎漆器業概況》(載《產業界》1937年第1卷第1期)一文中有所描述。1938年4月,日寇攻佔廈門,福建省政府從福州內遷永安,漆器行業受到重挫。當時福州老漆坊大多舉步維艱,只剩下沈紹安蘭記、沈紹安德記等十來家在勉強維持。

沈紹安蘭記款漆盤

到上個世紀40年代末,沈紹安蘭記漆器店仍在堅守脫胎漆器曾經的榮譽。據《福州漆器工藝概況》(載《中華國貨產銷協會每週彙報》1949年第6卷第8期)記載,當時福州僅餘24家漆器店,沈紹安蘭記排在首位,工人數爲34人。

沈紹安蘭記款金瓶

新中國成立之初,沈紹安蘭記漆器店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接到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大單訂貨,但苦於生產技術力量薄弱,便向政府申請實行公私合營。1952年1月,公私合營沈紹安蘭記脫胎漆器公司宣告成立,成爲福州市第二家實行公私合營的企業。1958年10月,公私合營公司轉爲地方國營福州第二脫胎漆器廠,在隨後數十年間延續着沈紹安蘭記漆器店的風采。

飲水思源:文章轉自閩漆尋趣版權給原作者所有,僅作交流學習,如有異議請告之刪除撤銷,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M.P/:133950000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