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坐落於黃土高原溝壑、黃河之濱的小縣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金融扶貧攻堅,信合一馬當先。在宜川縣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衝刺階段,宜川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宜川聯社)作爲當地扶貧攻堅金融主力軍,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金融“活水”撬動產業發展、村集體增收、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8年,宜川聯社累計發放扶貧貸款1053筆7293萬元,支持貧困家庭、農村致富帶頭人、企業負責人達到3000餘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扶貧金融鏈條”。

「脫貧一線」金融活水潤“三農”——宜川縣農村信用聯社金融扶貧綜述

“扶”出羣衆脫貧志

“扶貧貼息貸款就是好,讓我看到了生活的盼頭,越來越覺得幸福。”宜川縣秋林鎮太平村貧困戶李軍學高興地說。

四年前,爲了維持一家三口的生計,李軍學背井離鄉,隻身來到縣城尋找生活出路,但只有小學文化,又不懂技術的他,只能乾重體力活。

“打零工、蹬三輪,只要能掙錢,什麼苦活累活我都幹。”李軍學說,“辛辛苦苦幹一年,收入卻只有萬八千。孩子上學、租房子都需要很多錢,日子過得很艱難。”

由於長期過度勞累,李軍學患上了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從此再也不能幹重活了,家庭經濟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2012年,李軍學從民間借貸10萬元,承包了4畝幼果園,養了80只羊,開始在家發展產業。

李軍學被定爲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政策獲得了宜川聯社5萬元的扶貧貼息貸款。拿到貸款後,李軍學擴建了羊圈,擴大了養殖規模。當年,他家的羊子出欄180多隻,收入15萬元,不僅還清了貸款,還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以前想擴大養殖規模,就是籌不到錢,乾着急。”李軍學說,“現在不用擔保就可以借到5萬元,政府還補貼利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這只是宜川聯社金融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爲了解決羣衆脫貧致富“擔保難、貸款難”等問題,宜川聯社作爲全縣金融扶貧“主力軍”,自覺扛起責任,將脫貧攻堅納入聯社年度工作重點,列入各基層網點重點業務,高標準謀劃、高質量要求、全方位推進。

爲了確保金融扶貧有的放矢、精準到戶,宜川聯社開展了“雙基聯動”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人熟、地熟、鄉情熟的優勢,聯合基層黨組織深入貧困戶家中調查摸底,建立經濟檔案,做到扶貧對象準、基數清、政策實,熟悉掌握貧困戶貸款意願、用途、數量和期限等情況,有效提高涉農貸款投放。目前,全縣共建立“雙基聯動”工作站112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爲了讓貧困戶貸得到、用得好、還得上,方便辦理、逐步脫貧。宜川聯社創新提出現場看、現場審、現場辦的“扶貧貸款現場發放審批流程”,對在冊貧困戶,信用社工作人員上門填寫資料、複印證照、撰寫調查報告,通過“面談、面籤、面照”,及時辦理貧困戶貸款業務,解決了貧困戶貸款難的問題。

「脫貧一線」金融活水潤“三農”——宜川縣農村信用聯社金融扶貧綜述

“貸”出農民新希望

貧困戶要脫貧,想要發展產業,卻苦於沒有資金,往往只能望“錢”興嘆。爲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切實解決發展產業資金短缺難題,宜川聯社多點發力抓住政策機遇,積極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幫助貧困戶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增收脫貧。

“感謝你們上門宣傳、上門辦理,讓我享受到這麼好的信貸政策,我家的花椒已經達到28畝啦,收益不錯。”11月28日,當宜川聯社工作人員回訪時,村民李金堂高興地說。

今年58歲的李金堂,是宜川縣集義鎮桌裏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受制於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他嘗試栽植核桃、蘋果,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後種植了6畝花椒,效果卻出奇的好。

“今年花椒雖然受災了,但每斤能賣到60元左右,光花椒就收入4萬多元,我家順利脫貧了。”嚐到甜頭的李金堂心裏一直盤算着擴大種植規模,無奈無法承擔高額的費用。

此時,李金堂遇到了正在村裏採集農戶信用信息的工作人員。

“沒想到我隨口一問,結果信貸員當場就爲我辦理了小額扶貧貸款手續,兩天後就拿到了5萬元貸款,你說這效率快不快?”拿到錢後,李金堂又承包了15畝花椒園,新建了7畝,花椒種植規模擴大到了28畝。

“通過送金融知識下鄉、建立惠民金融服務微信羣、發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明白卡、授信通知書等方式,幫助貧困羣衆熟知金融扶貧政策,認識包戶客戶經理,及時解決疑難問題。”聯社信貸管理部工作人員周莉說。

“整村推進”活動是宜川聯社創新的一個扶貧模式。按照整村推進流程及評級授信相關規定,宜川聯社對50個村組1657戶農戶進行了集中授信,授信金額達9072萬元。交裏鄉孟長鎮村有246戶842人,其中貧困戶100戶313人,兜底戶16戶25人,產業戶84戶288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種玉米,屬省級重點扶貧村。

針對該村村民反映的銀行貸款“門檻高”、貸款週期長、程序複雜等問題,交裏信用社及時組織在孟長鎮村召開整村推進農戶建檔評級授信現場會,對246戶建檔評級,現場授信125戶,授信簽約85戶524萬元。

張改有是孟長鎮村的一名產業扶貧戶,種植4畝果園。在授信現場,他拿到了5萬元的授信額度,讓他高興了好一陣子。“10天時間內不用擔保就可以拿到錢,有了這些錢果園增收就更有指望了,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張改有笑着說。

除了張改有,常保平用5萬元貸款和積蓄購買了一輛運輸車,搞起了運輸業;李全治用5萬元貸款承包了7畝果園,年收入突破13萬元……

整村推進農戶建檔評級授信,從根本上解決了羣衆發展產業缺少資金的問題,爲貧困戶脫貧奔小康“貸”來新希望。

「脫貧一線」金融活水潤“三農”——宜川縣農村信用聯社金融扶貧綜述

“幫”出產業增收路

除了幫扶貧困戶,對企業的融資支持,也是金融扶貧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宜川縣依託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探索出“金融+旅遊產業+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帶動了當地羣衆開辦起了農家樂、賓館等,讓村民共享旅遊扶貧紅利。

近日,記者在壺口鎮羊家莊旅遊度假村知青文苑酒店外看到,前來住宿的各地遊客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知青文苑酒店作爲宜川縣引進的一個重要旅遊扶貧項目,對提高遊客滿意度,帶動當地蘋果、酥梨、花椒等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就在酒店開業前夕,項目後期資金出現緊缺,若資金問題得不到解決,項目就得延遲完工。

就在萬般無奈之際,宜川聯社對該項目伸出援助之手。在宜川聯社工作人員調查、走訪、評估後,對其發放了300萬元企業扶持貸款。

“多虧了這300萬元,開業至今已累計接待遊客3萬餘人。”壺口鎮羊家莊旅遊度假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耀堂激動地說,“沒有這個錢的話,酒店無法順利開業,也無法安置50餘名村民在此就業。”“每月工資2700元,活也不累,挺好的。”在酒店當服務員的羊家莊村民王煥魚高興地說。

“扶持一個企業、支持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貧困戶。”用產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是宜川聯社深耕金融扶貧的最大體會。

位於交裏鄉喬莊村的陳家山產業扶貧示範園區,是宜川縣深化“三變”改革、引進企業、探索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模式、推進脫貧攻堅打造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而該園區的早期項目建設,就是在宜川聯社400萬元貸款的支持下開始的。

如今,這個扶貧示範園區流轉土地687畝,每畝每年330元補償標準獲得30年經營權,達到了激活農村閒置資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三變’改革好,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喬莊村貧困戶張根生高興地說,“我流轉了8畝土地,每年分紅3000元,1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後,分得1500元。此外,我還在果園打工,每天能掙100元。感覺日子越過越有勁兒。”像張根生一樣,交裏鄉有168戶產業戶、34戶兜底戶都從中受益,實現“土地租金、務工收入、股份分紅”兼得的效益。

“在扶貧工作中,我們發現僅將信貸資金髮放到貧困戶手中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有通過精準扶貧,扶持可持續、有前景的特色產業企業,通過企業帶動人口脫貧,才能真正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宜川聯社主任楊永勝說。

目前,宜川聯社累計發放“金融+企業(基地)+貧困戶”產業扶貧貸款11筆3505萬元,帶動貧困戶859戶,實現了金融精準扶貧產業帶貧全覆蓋。

「脫貧一線」金融活水潤“三農”——宜川縣農村信用聯社金融扶貧綜述

“打”通扶貧“最後一公里”

基礎金融服務的可達性,是衡量金融扶貧工作的重要指標。

宜川聯社按照省聯社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的總體部署,以互聯網思維、金融科技手段、信息化技術,努力改善農村支付環境,通過布放村村通助農服務E終端,打通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

“現在辦理基礎業務已經不用出村了。”在交裏鄉孟長鎮村,村民李全治一邊介紹,一邊熟練地操作着助農服務E終端,這個外形比平板電腦略大的機器,可以辦理現金存取、轉賬匯款、賬戶查詢、存摺補登、代理繳費等業務。

目前,全縣共開通銀行卡助農服務點101戶,累計布放助農服務E終端101臺,基本實現轄區行政村全覆蓋,爲農村地區提供了便捷、安全的支付結算服務。

除此之外,該社還積極創新特色信貸產品,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增強金融服務能力。

蘋果作爲宜川的主導產業,已經成爲當地果農增收致富的“幸福果”。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產量達到47.5萬噸,產值達21億元。但在2015年至2016年間,冰雹等自然災害給當地果農帶來了嚴重影響。

“村裏大部分果園都遭災了,我們就通過農地確權抵押貸到了60萬元,村民陸陸續續都安裝了防雹網。”雲巖鎮辛戶村黨支部書記張延剛感慨道,“用土地確權證就可以直接辦理貸款,方便快捷,利息還低。”

2016年,二里半村村民李劉玉10畝果園全部受災,往年一斤3塊多的蘋果只賣了5毛錢,一年的收入連成本都沒保住,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他更是雪上加霜。“當年,我在信用社貸了5萬元,買了農藥、化肥,安裝了防雹網,直接用土地確權證抵押貸款,手續也很簡單。”

如今的宜川,土地成了農民手中的“活資產”,望“貸”興嘆的困局一步步被打破,涉農信貸“效率低、審批慢、流程長”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下一步,我社將繼續實施小額精準到戶扶貧和產業精準帶動扶貧‘雙輪驅動’,把2018年全縣26個擬退出貧困村作爲主戰場,不斷提升金融扶貧水平,持續完善服務渠道,加快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平臺推廣,着力打通金融扶貧‘最後一公里’爲全縣脫貧攻堅貢獻金融力量。”宜川縣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趙小洲表示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