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著名的网红教授周欣悦提出:其实不需要“剁手”,只要大声说出“我喜欢”或“我讨厌”,就会感觉很爽。

其实这种表达随处可见。看篮球比赛,场边一群人会津津有味地讨论是否喜欢某个运动员;逛街的时候,人们热衷于讨论是否喜欢橱窗里新一季的春装。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市场营销系的Daniel He也发现了这一点。2018年12月,他们发表在《消费者研究杂志》的一篇研究表明:即使不必拥有、购买、消费,人们在评估自己对一个事物的喜好并将其表达出来时,依旧会感到由衷的快乐。

那么,这种快乐的原理是什么呢

周欣悦告诉钱报记者,这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大声说出自己喜欢与讨厌的对象,可以让别人意识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可以帮助了解自我。说出自己喜欢与讨厌的对象之后,人往往会感受到自我的彰显,并因此而感到快乐。

实际上,早在2012年,就有哈佛大学的团队专门研究过这一现象。他们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观察到人们在表达自己偏好时的大脑活动。

17名大学生参与了这项实验,在佩戴上专业设备后,他们需要回答四种类别的问题:一类是对自己喜好的判断,例如“你有多么喜欢像滑雪那样的冬季运动”;二类是对别人偏好的判断,例如“奥巴马有多么喜欢像滑雪那样的冬季运动”,被试者被要求在公开场合回答这两个问题。

另外两组接受试验者,被要求在实验室内私下回答这两个问题。

结果发现,人们在公开表达自己的喜好时,大脑内有两个区域异常活跃。这两个区域分别叫做:伏隔核区域以及中脑腹侧被盖区。以往的研究证明,这两个部位和“奖赏”有关,是人在感知到“奖赏”时会显著活跃的地方。

(注:在心理学中,当人作出某一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进人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奖赏效应”。德国和英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揭开了大脑中“奖赏效应”的具体机制。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网络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卷 》上介绍说,他们的实验发现,“奖赏效应”提升人的认知能力是因为“奖赏”信号会刺激大脑的某些皮层,使大脑活动活跃。 实验中,参与者的手指接通电极,然后感觉并判断哪一次的通电电流频率更高,如果判断正确就可获得奖励。结果发现,随着奖金数目的累加,参与者的判断正确率越来越高。这也说明,“奖赏效应”不仅能提高认知能力,还会影响到大脑中负责体感的皮层。 另外,实验还发现,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对于“奖赏效应”十分关键。注射了类多巴胺物质的参与者的“奖赏效应”明显增强。注射了多巴胺抑制剂的人则根本体现不出“奖赏效应”。研究人员说,将来通过调节多巴胺的水平,可以强化大脑“奖赏效应”,有望帮助中风等疾病的患者提高认知能力。)

我们生活中最典型的奖赏有两种:吃到甜食,得到表扬。

因此,实验结果表明:表达自己的喜欢或讨厌会带来快乐,这种快感就相当于吃到一块甜蜜的蛋糕,或者得到喜欢的人的赞美。

周欣悦说,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创造101”、“青春有你”这样的网络选秀节目会那么火爆,因为有那么多长得好看的男生或女生供大家表达自己的喜欢与否,人们在挑选、评估、表达中感受到了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