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是一種帶着初心對自己喜歡事物的不斷追求。

相信《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季想要表達的就是這麼一個觀點。烹飪工具在飲食文化中佔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之所以這麼重要,不光是因爲烹飪器具的製造需要匠人精心挑選製作原料,經過反覆的打造加工,更是一種對器具耐久度的考覈與匠人工藝的檢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爲什麼中國的飲食文化是全世界範圍內最久遠、最複雜也是最多樣的?這不僅僅與中國多民族的飲食習慣,或者各地域不同的飲食文化、烹調技藝有關,更重要的是烹飪在中國幾千年的傳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傳承類的東西總是要帶有器物性的的寄託,也就是不管任何與技藝相關的手藝,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都需要對一種器具的長時間練習。如果將這種技藝的培養放在烹飪上,那麼一件堅固耐用的烹飪工具就顯得至關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優秀的廚師,每一次進行烹飪,不管是在自己的餐館裏,或是參加國內相關的廚藝競賽中,都會使用自己的烹飪工具。有些廚師的道具,炒勺,鍋可能已經用了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一種技藝的養成,需要的日積月累。頻繁的更換練習的工具,會嚴重影響技能養成的速度。這一點在年輕廚師身上尤爲明顯,他們在從業的初期,可能會第一種菜品的烹飪較爲出色,但是換一個料理環境或者料理器具,菜品的味道常常會大打折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老廚師之所以能夠駕馭不同的烹飪工具,就是長期以來通過固定的烹飪工具,爲自己的廚藝感覺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爲什麼一個世界級的乒乓球運動員,可以通過簡單的幾次次擊打,便可以從成百上千個球中找到材質、分量不同殘次品。就像是初出茅廬的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前,一定要找到一件趁手的兵器。而廚藝的練成就如同對烹飪器具的打造,需要一個磨鍊的過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一個好的廚師,有一種關於烹飪的“功夫”。功夫這個次在中國的文化中,並不限於武術技藝,在各行各業中能夠得到體現。即使你從事的是一種腦力勞動的工作,也需要“功夫”的培養。

就拿律師來說,看似是一種關於語言類的行業。在法庭上的辯論,需要對這個案件的熟悉程度,對方當事人、對方律師的瞭解,以及當地法院的審判習慣。雖然同樣是在一部法律的背景進行較量,但是因爲地域文化的不同,說話方式、用詞都需要技巧。一個律師經過多年的執業經驗,成百上千的案件處理,早在腦海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處理方法,這便是他習得的“功夫”。

而烹飪同樣也是法庭辯論一樣的表達,這種表發不是言語,而是精心製作的菜品。每一個對菜品讚不絕口的人,對於廚師來說,都是一次自我表達的成功,對食客征服的勝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烹飪器具與廚師這種人器合一的狀態,需要的不僅僅是在烹飪工作中頻繁的接觸,在日常的生活中同樣要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有一些搞民謠的朋友在練習吉他技藝的過程中,爲了按和絃的手指能夠分得更開,做到更大的跨度。在睡覺之前,會用電池將手指隔開,然後用布纏住。聽他們說,晚上常常會因爲疼痛做噩夢,夢見自己在公堂之上被施以拶刑(就是夾手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在本季的第一集中,每一位製作烹飪工具的老師傅,都是優秀的匠人。從人類出現的早期,智慧的人類發明了石斧、石鑿、石刀等工具。人文學家認爲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可以思考,在自然學家眼裏,人類思考的表現也是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動物的區別,那就是對工具的適用。器具的出現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每一位匠人都在器具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廚藝也是一種匠人精神,它將由匠人生產出的各種烹飪工具與自身的技藝相結合,做出了一道道美味佳餚。雖然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社會,有些工作已經被機器做取代,那些具有精湛技藝的匠人不再受到追捧,但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依然指導着各行行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

不管我們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關注工作的細枝末節,捨得花時間去研究,不斷追求工作的完善;不去偷懶耍滑,確保工作的每一項進程,對工作一絲不苟;用耐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用初心去把一件平常事做到極致。

正所謂“成大人成小人全看發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願力”。從來都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