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8)

咱们上回说到:慕容垂准备撤围邺城,但消息传来,东晋出师北伐了!

东晋怎么又北伐了?

也正常;北方已经打成这个熊样了,如果不趁机占便宜,那才是港督呢。

咱先把慕容垂搁下,回过头来看看这段时间东晋朝廷又发生了什么。

淝水之战后,谢石等参加淝水之战的众将凯旋而回,从谢石到朱序,各有封赏。

不过,在表面上看这一团和气的背后,有一股怪怪的暗流开始涌动——

怎么个话儿说呢?

淝水之战是以谢氏家族子弟为主导,依靠谢玄一手训练出来的北府兵打赢的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这场胜利别的意义不说,东晋的国祚算是保住了;但是,淝水的大胜却反而让谢安陷于功高不赏的窘境;同时也让谢氏家族陷入了很尴尬的窘境。

淝水之战后的11月,晋孝武帝司马曜下令谢安到金城犒劳凯旋而归的胜利之师。

12月,东晋朝廷任命谢石为尚书令,进谢玄军号为前将军,谢玄坚决推辞。

公元384年3月,又进谢安为太保。

不过,事情到此为止,对于淝水之战的有功将士,司马曜没有再进行任何的封赏(封赏的事宜一直拖到谢安去世以后才进行,已经两年以后的事情了。)

但是,一场危机悄悄的找上了谢家。

这场危机源于谢安的女婿王国宝。

咱们前面简单说过这个王国宝,这伙计是王坦之的三子,在谢安的主导下,孝武帝司马曜与太原的王蕴之女结为婚姻,而王坦之家族却将女儿嫁给了司马曜的弟弟司马道子。

由于谢安讨厌王国宝的为人,因此一直对其压抑不用(当然谢安此举未必不是压抑太原王坦之家族的一种举措),这令王国宝十分怨恨。于是王国宝利用堂妹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王妃的便利条件,逐步赢得了司马道子的信任,并通过司马道子馋间谢安。

年轻的司马曜虽然人品能力不咋地,但却一直想要恢复皇权,他当然不愿看到谢氏家族成为下一个威胁皇权的庞大力量,因此开始对谢安疏远起来。

皇帝的疏远意味着啥,谢安多机灵一个人,接下来怎么巩固自己以及谢家的地位?

两个字:北伐!

东晋从东、中、西三线,向前秦发动了反击,东线,收复谯城;中线,收复魏兴、上庸、新城三郡;只有西线,碍于地形,汉中战局打胶着了。

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帮谢安稳固的地位;同时间接还把他的竞争对手——那位西线大帅,桓冲,给气死了。

但是东晋(换句话说,也可以是谢安)并没有因为桓冲去世而停止反击的步伐;公元384年4月,晋军收复了襄阳,前秦荆州刺史都贵北撤至鲁阳(河南省鲁阳县),至此,沦陷五年的襄阳又回到了东晋。

6月,东晋将领刘春挥师北上,进攻鲁阳,都贵逃归长安。

与此同时,由于关中局势日趋恶化,苻叡战败被慕容鲜卑所杀、杨璧等人又被姚苌所败,苻坚不得不征召地方军队入京勤王,镇守洛阳的苻晖率领洛阳、陕城七万之众回到长安,东晋荆州刺史桓石民亲自坐镇鲁阳,并派遣河南太守(《晋书,桓石民传》称为“南阳太守”)高茂率军驻守洛阳,护卫西晋皇陵。

与之同时,东晋梁州刺史杨亮率领五万大军西进伐蜀,而前秦益州刺史王广奉命分兵北上勤王;益州防御薄弱,屡战屡败,只好退守成都,前秦梓潼太守垒袭以涪城投降。

形势对东晋来说,看起来不是小好,不是中好,而是大好。

此时,慕容垂、苻丕围绕邺城死掐;苻坚、慕容冲在长安城下死磕。而刚刚挂牌上市的后秦姚苌则在陕甘一带晃悠,伺机而动。

由此带来的前秦统治下的整个北方几乎乱成一团,此时不北伐,更待何时?

谢安上书司马曜,请求利用北方大乱之机,由自己亲自担任主帅,率军北伐,恢复中原。

率先出动的还是北府军。

谢玄一声令下,刘牢之由谯城出发,直扑兖州。

过程没什么好说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兖州全境光复。

接下来是青州。

过程也没什么好说的,还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青州全境光复。

稍事休整,北府军折向西南,兵峰直指豫州,一战击败前秦将领桑据,占领黎阳(今河南浚县)。往北看,邺城,就在前面。

而就在谢玄北伐取得节节胜利之时,谢安命人在广陵的步丘修筑新城(江苏省扬州市北邵伯集),城筑好后,谢安带着建康城中的全部家眷离开京师,以北伐之名,将中枢之权还给了司马曜兄弟。

以进为退,高人啊!

前线的谢玄暂时还摸不清叔叔的想法,这会儿他和不远处的慕容垂、苻丕一样,都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

苻丕——

慕容垂、谢玄,都来了,我该咋办?

慕容垂——

苻丕死扛,一时半会儿搞不定;万一谢玄从背后再给我一刀,咋办?

谢玄——

鲜卑、氐族都不是什么好鸟,我先打哪个?还是哪个都不打,看着这俩PK,然后我再打剩下那个?

三方前线的统帅纠结,场面好玩儿了,三股势力就在邺城附近僵持上了。

没几天,邺城里边儿的苻丕先扛不住了,人那俩不管咋样,后勤还都有保证,他老哥可是在饿肚子呢。

趁着前线暂时平静,苻丕赶紧派人联络冀州各郡县,无果;他又派人向驻守山西的前秦骠骑将军张蚝和并州刺史王腾求救,但被这两位以晋阳防务空虚,兵力不足为由给拒了。

苻丕恨疯了都要,没有外援,邺城肯定没救了;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苻丕决定向东晋求救。

他给谢玄写了封信,大意是——

如今慕容冲在长安打我粑粑,我这当儿子的,总不能眼瞅着不管不是;您看这样成不成,您借我点儿粮食,我吃饱了,就去救我的粑粑。到时候,邺城留给您。还望您高抬贵手别在后面黑我,当然,您要是乐意,帮我盯一下慕容垂这老狗,我更感激不尽。如果我吃饱了,定眼儿一看,我粑粑把长安丢了,那我就不走了,直接投靠您,帮您看着邺城,您继续北伐。怎么样?

按照苻丕的算盘,自己求粮借路的代价是将邺城让给谢玄,而这一代价还附设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如果自己能够顺利西去。

信写完了,苻丕派堂弟苻就和一个叫焦逵的参军将信送往谢玄处。

按说,这趟活儿的正使应该是苻就,可不知道这么了,副使焦逵先看了这封信。

看完了,他也傻了。

他把两位好友,姜让、杨膺暗暗找来,然后把苻丕的信给这二位看了。

姜让,就是之前苻丕派去跟慕容垂谈判,险些被慕容垂手下杀掉,最后慕容垂好吃好喝给送回来的那位。

杨膺,苻丕的大舅子,他妹妹是苻丕的妃子。不过,这哥们儿还有个身份,他是仇池人,算起来也是被前秦征服的部族。

按焦逵的意思,邺城如今已是山穷水尽,还跟京师断了联系;而且军中没有一点粮食,城外却是大军压境。事情已然到了万分危急之时。

这种情况怎么办?

俩字,投降!

敢情这位是位投降派。

但是他想投降还不行,毕竟苻丕是一把手。焦逵对姜、杨二人说,苻丕绝不是救世之主,眼前这档口的当务之急是赶快弄来我军亟需的粮食,可苻丕这货却给东晋出了一道选择题,这样肯定不会有效果。咱们得拿点儿诚意出来,晋军来了,咱干脆一绳子把苻丕绑了交给晋军。

焦逵还忽悠了杨膺一句,您家可是历代君侯,是谁把你们家给收了?老苻家啊,咱拿下苻丕,您再建功勋,仇池杨氏那可就名垂青史了,眼下这机会千载难逢,机不可失啊!

杨膺听的直发愣;这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名垂青史的成本也太低了,杨膺当即拍板,就这么干。

杨膺操起笔来,又给谢玄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言简意赅,你给我救兵和粮草,我把邺城给你,落款:苻丕。

焦逵拿着这封赝品便兴冲冲的去了谢玄军营,拜年话肯定没少说,但最实际的还是献出邺城这个筹码,谢玄最后同意,命令刘牢之等率军北上接收,顺便解救苻丕。

刘牢之奉命出发,但走到半路上,情况突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