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中常出現關於書法繪畫等作品的考查方式,考查的內容涉及到人物,代表作年代等,難度較大,對學員而言除了一些比較出名代表作以外,其他基本都不太瞭解,以下給大家總結歷代書法作品,以幫助大家記憶。

一、書法的起源及發展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爲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爲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爲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

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誌着書法開始成爲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和之後的唐都是較爲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先啓後之地位。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範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爲真書,分四種風格:

1.平正淳和如丁道護的《啓法寺碑》等

2.峻嚴方飭如《董美人墓誌銘》等

3.深厚圓勁如《信行禪師塔銘》等

4.秀朗細挺如《龍藏寺碑》等。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峯,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無論是天資過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鬱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這在南宋的吳說、趙佶、陸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法家中進一步得到延伸,然而南宋書法家的學問和筆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頫,他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代楷書之歐體、顏體、柳體並稱四體,成爲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由於趙孟頫的書法思想絕對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書法對王派書法的精妙之處頗有獨到的領悟,表現爲“溫潤閒雅”、秀研飄逸”的風格面貌,這也和他信佛教有關。

明初書法“一字萬同”,“臺閣體”盛行。沈度、學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祕府,頒屬國,必命之書”,二沈書法被推爲科舉楷則。明初書法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寵三子。

明末書壇的放浪筆墨,憤世疾俗的風氣在清初進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現出自我內在的生命和一種不可遇止的情緒表現。這一點在中期“揚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復現。於此同時,晚明的帖學統也同時進一步光大發揚,姜英、張照、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等人在刻意遵照傳統的時候,力圖表現出新面貌,或以淡墨書寫,或改變章法結構等。

近代硬筆書法,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圓珠筆、蘸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以墨水爲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書寫技巧。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價值廣等特點。它與毛筆的區別在於變軟筆的粗壯點畫爲纖細的點畫,去其肉筋存其骨質。

二、書法大家及代表作

1.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書寫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

2.鍾繇:三國魏河南長葛人,字元常,官至大傅,故世稱鍾大傅。陳思《書小史》稱其善書,師曹喜、劉德升、蔡邕。鍾繇的書法,與以後的王羲之並稱“鍾、王”,爲後世所宗。

3.索靖,西晉書法家。官徵西司馬、尚書郎,封安樂亭侯。工書法,尤擅章草,傳張芝草法而變其形跡,骨勢峭邁,富有筆力。所書《出師表》很著名,著有《草書狀》。善章草書,峻險堅勁,著有《草書狀》一篇。

4.陸士衡,陸機的字,三國,作《文賦》,爲古代重要文學理論著作。其書法《平復帖》,爲後人師法。

5.王羲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宋代米芾稱之爲“天下行書第一”。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6.王獻之,王羲之最小的兒子,他的書法兼精諸體,尤以行草擅名。他運筆英俊豪邁,饒有氣勢,在書法史上與其父王羲之齊名,並稱「二王」。他的著名書法作品《洛神賦》,傳至宋代只存13行,有玉版刻本,世稱《玉版十三行》。另外,《鴨頭丸帖》、《中秋帖》、《東山帖》等作品,也都是書法藝術的瑰寶。

7.王珣晉代書家。王珣真跡《伯遠帖》的年代僅次於《平復帖》,堪稱無上至寶,其書體爲成熟的行草,運筆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灑脫,確實是晉人特有的風神,堪與二王爭輝,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其紙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更加珍貴。其歷來爲後世書法家,鑑賞家,收藏家視爲瑰寶。《伯遠帖》是王珣給親友的通知書函,它行筆峭勁秀麗,自然流暢,是我國古代書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爲“三希”之一。

8.僧智永,晚年就曾以當時的識字課《千文字》爲內容,用草書寫了一千多本,從中挑選最滿意的八百本,分送給浙東的各個寺院。如今,智永的《千文字》墨跡和刻本還被視爲學習書法的範本。

9.唐太宗李世民是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溫泉銘》便是行書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不僅將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而且身體力行的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爲我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他親自爲王羲之寫傳記,不惜重金蒐購大王墨跡三千六百紙。

10.歐陽詢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爲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爲“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爲最著名。歐陽洵以楷書名,其實他的行書也很出色,其中以《夢奠帖》爲最佳。

11.虞世南唐書代表人物,他的傳世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行書有《汝南公主墓誌銘》可與《蘭亭序》比美。

12.李北海,即李邕,唐高宗鳳儀三年——唐玄宗天寶六年,李邕書法的個性特點比較明顯,字體左高右低,筆力遒勁舒展,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他反對機械地摹仿,提倡創新,《葉有道碑》、《嶽麓寺碑》、《雲麾將軍碑》爲其代表作。他的筆力遒勁舒放,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

13.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唐德宗貞元元年代表作《多寶塔》、《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顏勤禮碑》等,這些碑刻楷書,有個性,有特點,有正面不拘,莊而不險的氣勢,但筆畫橫細豎粗及捺腳空腹過大之處,在學習時應求其神韻,不應單純追求形似。他的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着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爲天下第二行書。行書還有《爭座位帖》、《裴將軍帖》。

14.柳公權,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唐懿宗鹹通六年,官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爲突出的有《玄祕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5.張長史,即張旭,唐吳郡人,他的傳世書跡除楷書《郎官石柱記》外,草書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較爲著名。

16.懷素,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唐德宗貞元尤年,繼張旭之後的又一大草書家,有“顛張醉素”之稱。他的草書,出於張芝、張旭。唐呂總《讀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揮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爲妙品。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他存世草書墨跡很多,著名的有《東陵聖母帖》、《論書帖》,是含有章草筆意的優秀作品。《苦筍帖》、《千字文》和《自敘帖》,均爲狂草,筆勢狂怪怒張,神彩飛舞,可以說是着力的佳作。

以上便是爲大家總結的歷代較爲出名的書法大家及代表作,往大家能整理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