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春分,草長鶯飛!城陽一年最美的時節來了!

今日0時15分,迎來春分節氣。

春分後,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農諺有云: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那麼,就從今天起,讓我們更加陽光地面對生活,告別感傷,不負春光。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的日子。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玄鳥至: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它春分而來,秋分而去,“燕來還識舊巢泥”。

雷乃發生:春分後五日,“雷乃發生”,陰陽相薄爲雷,雷爲振,爲陽氣之聲,也是春分後出地發聲,秋分後入地無聲。

始電:再五日,“始電”,電閃雷鳴,春雨不再瀟瀟,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豎春蛋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是玩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春分豎蛋的傳統,當時是爲了慶祝春天來臨。後來漸漸演變爲一種祈求好運的習俗。

想成功“豎蛋”,可以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嘗試把它在平面桌子上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聽說祕訣就是手穩、耐心,您能做到嗎?

如何知道雞蛋是否新鮮,這裏也教您一個小妙招——把它放到水裏。

如果一枚蛋能端正地橫着,說明比較新鮮;

如果像上圖這樣大頭稍微翹起、稍有傾斜,說明可能有幾天了;

如果小頭朝下、大頭朝上豎起來,說明可能有二三週了;

如果整枚蛋離開碗底、浮起來,那這個蛋不新鮮。

喫春菜

在一些地區,春分之日還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喫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爲“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們都去採摘春菜。

採回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民間還有一則順口溜對此記述:“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春祭

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古時民間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

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粘雀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還要喫湯圓,而且要煮一二十個不包心的湯圓,用細竹叉扦着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嘴”,希望雀子別來破壞莊稼。

春分之後,草長鶯飛,一年中最美的時節也即將到來,城陽人踏春賞花正當時。

城陽世紀公園的櫻花、迎春花即將開放,一個櫻花簌簌飛舞的時節就要來到。

玉蘭花開,搖曳枝頭。

山花爛漫,城陽的美麗鄉村、山間田野裏也將迎來滿山的粉嫩櫻桃花、潔白的杏花.

鶯歌燕舞,春水泛動漣漪。

春分時節,暖意融融,人體新陳代謝也逐漸加快,養生重在一個“和”字,要注意順應天時,調和陰陽,保持體內平衡。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和飲食

飲食有寒熱溫涼平五性和升降浮沉四態,春分的飲食應講求“和”,不喫偏熱或偏寒的食物,也不只喫升發或下降的食物。

比如在做豆芽、木耳、空心菜等偏寒的菜餚時,加一點蔥、姜等溫性配料;想喫有升發之氣的韭菜時,與滋陰潤下的雞蛋一起炒。

如此上下平和,升降相隨,多喫時令菜(豆芽、萵苣、蔥、豆苗、蒜苗等),才能達到飲食上的陰陽互補。

“和”起居

俗語說:“百草回芽,舊病萌發”,春分時節有不少多發病,如高血壓、哮喘、過敏性鼻炎等。要預防這些疾病,應當調和起居,每天跟着太陽早睡早起,規律作息。還要經常打掃房間,適當種些花,以保證居住環境的舒適衛生,維持平和的心態。平時還可以經常搓搓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有利於防止哮喘、鼻炎等舊病復發。

不少人懂得春捂秋凍,但春分後,是否應該春捂就得看天氣了。人們要隨着氣溫升高逐漸減衣服。此時頭部要少捂,春分後陽氣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頭,有助於梳理陽經,利於陽氣升發。

“和”運動

春分時節鶯飛燕舞,是全家春遊的好時節,外出踏青不能少的一大樂事就是放風箏。

放風箏是一項很好的調和全身的運動,風箏升到高空後,不僅需要全身用力去掌控方向,眼睛也要一直仰視、遠望風箏,有調整眼部肌肉的作用,從而消除眼睛疲勞。春分放風箏,老人小孩都能參與,爺孫同樂,愉悅身心。

綜合自網絡等

如果侵權請聯繫小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