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发现了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老子真经》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一起认识《老子真经》,我们通过前面八篇文章,为大家用甲骨文字义解读了《道德经》中的「弗」、「不」、「亡」、「为」、「又」、「天」、「大」、「地」、「万」、「物」、「自」、「道」字。大家一定看到了,在《道德经》中,这些主要的字几乎都是对《老子真经》的误读。

在这篇中,我们将为大家揭示蕴含在这些误读字背后真正《老子真经》的内涵。

《老子真经》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超越了人类已知的宗教、科学,是一种超越现代科学对「完整世界」的透彻认识,是一种让宗教变成明明白白的「心智系统」训练。

一、「重叠结构世界」:《老子真经》的真实世界背景

1、「重叠结构世界」

现代科学认识的世界是牛顿经典力学所描绘的「单一结构世界」,而《老子真经》所描绘的世界是「重叠结构世界」!

「重叠结构世界」就是:「完整世界」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重叠而成,其中,一个真实世界是人的感官能感觉到的「显性世界」,还有一个真实世界是人的感官感觉不到的「隐性世界」。

「重叠结构世界」的主体是「隐性世界」。也就是说,在「显性世界」中所存在的一切,主体都在「隐性世界」中;在「显性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原因、机理、动力也都在「隐性世界」中。

绝大部分人可能第一次接触到「重叠结构世界」的概念,但是,「重叠结构世界」是人类所有传统文化的真实世界背景。

中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中医、内家功夫」、古希腊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源自犹太教的「上帝信仰」都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基础上。只是人类习惯于用感觉经验理解经典,而且,在之前的历史环境中,缺乏「重叠结构世界」的知识背景以及体验技术,所以,读不出「重叠结构世界」的内容。

但是,人类的哲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向人类传达「重叠结构世界」的努力,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山洞隐喻」,庄子在《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所说的「阴为实阳为虚」,都是在当时知识、技术背景下,对「重叠结构世界」的最为完美描述与体验引导。

包括,汉字源头——甲骨文也是为了向后世人类传递「重叠结构世界」原理,而创造的图示。

《老子真经》是人类最高智慧,超越宗教、科学,非《道德经》可比

上图,左边是甲骨文「天」字,右边是甲骨文「二」字,这两个甲骨文都用来表示「重叠结构世界」。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主要是用甲骨文「二」字来表示「重叠结构世界」。

2、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既然,「完整世界」是重叠结构的,那么,在其中的人自然也是重叠结构的,但是,「重叠结构人体」要比「重叠结构世界」复杂得多。

《老子真经》是人类最高智慧,超越宗教、科学,非《道德经》可比

上图,左边的甲骨文「人」字与中间的甲骨文「身」字分别表示「重叠结构人体」中的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但是,这两个处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体仅仅是「真正的人」的载体,「真正的人」是被承载于「隐性人体」中的元神本体。

上图右边金文「怠」字的外框结构是个反向的「人」字表示「隐性人体」的意思,在金文「怠」字中间位置的「厶」字,就表示「真正的人:元神本体」。

也就是说「完整人体」包含有三层人体,更为复杂的是,这三层人体各自都带有意识,「完整人体」有三层意识。

第一层人体是显性人体,用慧能大师的说法就是「化身」。第一层意识,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是「本我意识」,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产生「六识」的「遍计执性」,用道家的语言来说,就是「欲神」。

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训练的人,主要是以第一层意识主导整个「重叠结构人体」的思维与行为。

第二层人体是隐性人体,用慧能大师的说法就是「报身」。第二层意识,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是「自我意识」,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产生第七识「末那识」的「依他起性」,用道家的语言来说,就是「识神」。

第三层人体是元神本体,用慧能大师的说法就是「法身」。第三层意识,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是「超我意识」,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产生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圆成实性」,也就是「真如自性」、「如来藏」,用道家的语言来说,就是「元神」或者「谷神」。

3、《老子真经》与「重叠结构人体」的关系

《老子真经》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先从佛教的修行说起,佛教修行的目的在于,让「元神本体」从「重叠结构的人体」中解脱出来,解脱出来了,释迦摩尼佛所传授的佛教修行就圆满了。「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对于佛教修行来说都是需要抛弃的东西。

而《老子真经》对「重叠结构的人体」来说,不仅要让「元神本体」解脱,而且还要让「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跟着「元神本体」一起解脱。这就是道家文化中「长生不老」的来源,只是「显性人体」不是在「显性世界」中长生不老,而是跟着元神本体回到隐性世界中长生不老。

而且,《老子真经》的内涵与佛教、道教修行所不同的是,并不需要回避世俗社会,在《老子真经》的逻辑看来,一个元神本体穿上覆盖全身的隐性人体,本身就是到显性世界的出家,所以,不需要在显性世界中再次出家,显性世界中的世俗社会环境,就是训练「心智系统」的最好环境。

所以,随着「心智系统」训练的层次提升,练习者还要主动提升生活、工作更为复杂的环境,比如,去给诸侯国君主管理国家……

二、《老子真经》中让元神本体、隐性人体、显性人体一起解脱的路径

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元神本体、隐性人体、显性人体一起从显性世界解脱,回归隐性世界的练习方法。

整个练习方法包含着两大进程。

在第一大进程中,又包含了两个小的进程:

第一个小进程是:从由第一层意识主导「重叠结构人体」,转换到由第二层意识主导「重叠结构人体」。

第二个小进程是:再由第二层意识主导「重叠结构人体」,转换到由第三层意识,也就是元神本体意识主导「重叠结构人体」。

在第二大进程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练习:

第一个方面的练习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元神意识要感应「重叠结构人体」所处系统中的「系统自动力」,在感应到的同时,让隐性人体顺应这种「系统自动力」。这种练习其实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第二个方面的练习是:感知、回收流散在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中的元神本体的「能量」,把这种「能量」回收干净了,元神本体就能带着隐性人体与显性人体一起回归隐性世界,在隐性世界中恢复生命的原本状态。

如果将来大家能够读到《老子真经》,就会发现《老子真经》就像是一本教科书,从原理、结构、过程、方法、结果都讲得非常的清晰,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一点都没有被后世标注过的《道德经》那样的玄乎感觉。

三、《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章节分析《老子真经》是人类最高智慧,超越宗教、科学,非《道德经》可比

从上图《郭店楚简·老子甲》与《道德经》的章节序列对比,我们是否发现:《郭店楚简·老子甲》按照《道德经》章序划分的21章,零散地分散在了《道德经》中,那么,《郭店楚简·老子甲》本身章节序列是不是也是打散的呢?

《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章节序列是非常完整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总体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17章,下篇共4章、

上篇的17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式开始练习之前的准备,共四章,其中,第一章老子提出了训练「心智系统转换」的总体策略:先强化第二层意识,在第二层意识强化的基础上再强化第三层意识。第二章老子打了一个比方,用来说明「强化第三层意识」对在现实社会中面对竞争关系的帮助,这是在给初学者鼓劲、打气,第三章老子说了普通人练习《老子真经》需要解决的三大根本性问题,第四章老子说,为了练好《老子真经》需要不断提升练习环境的难度,要为国君去管理国家。

第二部分是《老子真经》的核心部分,是训练的总体框架以及基本功的所在,共七章,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除了第五章是训练的总体框架以及基本功,在其他章节中,还包含了「内思(一种很高的思考方法)」的运用方法、精通技艺的运用方法、以及初学者与练习资深者如何避免在不同练习过程中会犯的错误。

第三部分是老子对自己练习《老子真经》的全景式描述,共五章,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其中既有全景式的描述,也有类似如何打坐、如何强化元神意识的掌控、如何回收能量的分享。

第四部分是老子对推广《老子真经》的建议,只有一章,第十七章。

下篇的4章,只有一个内容

是老子专门对感知、回收元神本体「能量」的论述,这部分很像是一个专题论述,所以,被独立拿了出来,成为下篇。在下篇中,老子对感知、回收能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论述,提出了在回收能量的过程中,「系统自动力」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郭店楚简·老子甲》中所包含的内容,就是非常完整的,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老子真经》

前文链接:

1、发现《老子真经》——用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

2、《道德经》中的「无为」二字,是对《老子真经》的误读!

3、《道德经》中「不」字的字义,都是对《郭店楚简·老子甲》的误读

4、《道德经》中「无」、「無」、「有」字都是对《老子真经》的误读

5、《道德经》中「天」、「大」字,都是对《老子真经》的误读

6、《道德经》中「地」字,是对《老子真经》的误读!

7、《道德经》中的「万物」二字,是对《老子真经》的误读!

8、《道德经》的「道」是对《老子真经》的误读,而「自」却被忽略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