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鎮,東臨渤海,居大沽海防要塞通往天津的中間,距天津僅60餘里,離北京也不過300裏,是天津的南大門,屬海防要地,京津屏障"加之地域遼闊,交通方便,過去人煙稀少,宜於屯田養兵。系京津屏障,進能擋關,退可縱橫,乃歷代兵家屯兵及防禦之地。總面積56.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萬(1996年)。

早在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青年將領戚繼光爲薊遼總督練兵戍邊,防禦倭寇入侵中國屯田養兵。1870年天津教案爆發後,直隸總督李鴻章調下週盛傳部“盛字軍”屯防於直隸青縣的馬廠練兵,同時負責修建新城炮臺。爲了方便交通,“盛字軍”在馬廠至新城間修築一條馬新大道,沿途分驛站,每20公里設一大站,每5公里設一小站,於是這個小鎮有了它別緻的名字 ——“小站”。

到了清朝末年,大興洋務運動時期,北洋軍閥袁世凱把小站鎮做爲編練新軍的軍事要地,在這裏促成了中國軍隊冷熱兵器的轉換,造就了中國第一支近代陸軍。而小站練兵,揭開了清軍編練近代化的序幕,在中國近代軍制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其中從小站練兵起家的北洋軍閥,爬到督軍以上官職的有34人,其中出了4個民國總統--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曹錕,北洋軍閥政府總理、陸軍總長一級的有6人--段棋瑞、王世珍、段芝貴、唐紹儀、張懷芝、靳雲鵬。

但起源於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北洋軍閥集團,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引狼入室,對內鎮壓革命、屠殺百姓,軍閥之間爭權奪利,連年混戰,禍國殃民,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臭名昭著的一頁。

如今,小站是津南區重要的工業重鎮和農業生產基地,是天津市十一五全市重點建設的中心鎮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