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脍炙人口的唐诗,李白与杜甫最能代表盛唐时期,而晚唐诗人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尤善于用典,这在他的诗《锦瑟》里一览无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细细读来,果真难懂。到底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还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而且,诗人采用比兴手法,运用了“庄周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四个典故。

诗人借用庄周梦蝶那般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而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因其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而沧海珠泪,被诗人借此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晚唐诗人司空图曾引过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