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四朝重臣大有人在,例如颜真卿、司马光、索尼等,而五朝元老则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有郭子仪、马文升、高谷几人。但是,历仕五帝而不衰、位列四朝股肱重臣、三代皇帝讲师,这在历史上很少见。今天我们谈论的这位人物,却取得了这样的成就。他就是清代一代名臣祁寯藻。

祁寯(jùn)藻,字颖叔,号春圃,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于同治五年(1866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十二岁的祁寯藻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因其父去世守孝三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四月,祁寯藻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步入仕途。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祁寯藻奉旨入值南书房行走。道光十二年(1832年),祁隽藻堪称平步青云,由庶子连擢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光禄侍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一岁中凡四迁",从正五品官一跃升到从二品的六部副长官。道光二十年(1840年),祁寯藻奉旨和刑部侍郎黄爵滋赴福建视察海防建设及禁烟事宜。先后撰写《新乐府》三章,痛陈鸦片烟之害,对当时的禁烟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祁寯藻调任户部尚书,九月被命为军机大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祁寯藻任经筵讲官,为皇帝研读经史。

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驾崩,咸丰帝即位。六月,授祁寯藻体仁阁大学士(大学士为清朝内阁主官,正一品,是最高品秩文职官员),为咸丰帝讲解治国方略,授用人之道。咸丰元年(1851年),祁寯藻被任命为首席军机大臣,兼管户部事务。咸丰二年(1852年),祁寯藻爵太子太保衔,祁寯藻成为当时左右枢务的重臣。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直逼京师。咸丰皇帝率大臣准备逃往热河,祁寯藻得知后,密疏切谏,指出关中地理位置重要,可进可退,适宜建都,所以皇帝应往关中避难。次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六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与慈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定年号"同治",载淳即同治帝。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六日,祁寯藻从寿阳老家返回京城,奉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的旨意,在弘德殿教授年仅七岁的皇帝读书。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同治皇帝书赐"美意延年"匾一面,予以褒奖祁寯藻,此后祁寯藻一直疾病缠身。同治五年(1866年)秋,病重的祁寯藻题一绝句:"天子临轩选异才,八方平定物无灾。上元事业十年后,定有贤豪应候来。"写完后瞑目不语。九月十二日(10月22日)未时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祁寯藻的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为三代皇帝授课。所以,世称"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 、"四朝文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宦海沉浮,一个人一生能为三代皇帝授课,实乃罕见。此外。祁寯藻还是一位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政绩卓著,该是古代文人学子的典范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