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说明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那么那些统御四海、富有九州的皇帝,面对大好河山又有哪些情感要抒发呢?一、西楚霸王项羽之《垓下歌》

霸王别姬

司马迁作《史记》时,就将项羽列入“本纪”中,要知道“本纪”是帝王才配享有。而且,项羽在历史上的成就也配称为帝王。《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202年自刎乌江之前吟唱的一首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全诗篇幅虽短,却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自己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与美人离别的无限悲哀表达出来。可以说,这首诗是霸王的绝命诗歌。二、汉高祖刘邦之《大风歌》

楚汉之争中,刘邦笑到了最后称帝加冕。然而,天下一统后的刘邦也没有闲着,四处平叛。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谋反,高祖皇帝御驾亲征平定了叛乱,得胜途经自己的家乡——沛县。同昔日的朋友、尊长共同欢饮十数日。酒酣期间,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最后一句却也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担心,惆怅。如果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三、唐太宗李世民之《帝京篇》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此诗为太宗皇帝自勉诗,通过写上古明君尧、舜住在茅草屋内施政,告诫自己人君之道就忌讳位高骄妄而危亡,应该虚心而不可自满。览读此诗,不禁为唐太宗博大的襟怀所折服。从文学造诣的角度来说,此诗用词考究、用典精辟且均有出处;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而读之朗朗上口。四、宋太祖赵匡胤之《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此诗是赵匡胤在灵山寺门前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所以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五、明太祖朱元璋之《野卧》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自古“悲愤出诗人,乱世出英雄”。明太祖朱元璋,在群雄逐鹿中最终胜出。此诗多大的口气呀,席地而眠,不敢伸长了脚,怕把山河戳个大窟窿。真个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霸气十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