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阿里騰訊同時發佈了最新一季財報,阿里還發布了2019財年(截止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全年財報。自2017年以來,兩者出現增速相差最大的一次財報:阿里增速51%,3倍於騰訊的16%,爲近3年來最大差距。

“阿里一年的收入抵不上騰訊一個季度的收入”。2017年以前,馬雲曾經這樣比較兩家公司的賺錢能力。現在,他們市值接近,但收入的來源和分佈表明,二者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發展方向也已經呈現兩極:一個是遊戲之王,持續收割現在;一個是拉動實體經濟增長的平臺,持續創新投資未來。

騰訊:遊戲收入佔比超4成,仍爲中國“遊戲之王”

作爲騰訊長時間的主要收入來源,雖然騰訊自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在財報中不再提遊戲收入。因爲遊戲版號限制政策,在經歷約1年的低迷之後,騰訊遊戲回暖明顯:最新一季度財報中,遊戲總收入爲350億元,佔比41%,而此前的2018年4個季度,騰訊首席佔收入比例分別爲:39.1% 、34.2% 、31.0% 、28.5%。《王者榮耀》、《完美世界手遊》依然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財報還披露了一個重要指標:手機遊戲用戶的增長。本季度中國大陸市場,騰訊的手遊總活躍用戶同比增長,付費用戶則環比增長。這說明,如果政策放鬆,騰訊遊戲依然會增速驚人,“全民喫雞”明降暗增。中國遊戲之王依然無人撼動。

阿里:增速連續7個季度領跑中外互聯網,拉動實體經濟增長明顯

從增速來看,本季是過去7個季度以來,互聯網兩大巨頭增速差距最大的一次:騰訊營收增長16%,而阿里增長高達51%,超出預期。兩者自3000億美元市值交匯之後,騰訊增速一路下滑,直至此次被拉開3倍增速。

在過去三年時間,阿里每個季度增長從來沒低於40%,在目前爲止的13個季度中,有10個季度超出預期。但比阿里高速增長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對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

以最近兩季度財報爲例,2019財年第三季度,天貓實物消費增長29%,跑贏社零額增速21%;第四季度則是33%跑贏23%。2016年阿里開始新零售後,以盒馬鮮生這樣的“平地起高樓”和銀泰、居然之家、大潤發等的“舊城改造”斬獲頗豐:最新一季財報顯示,盒馬門店數量從上一季度的109家增加至現在135家,成功數字化改造的大潤發門店達470家。

企業服務:起點不同,深度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此次首次公佈“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這塊to B業績:同比增速44%。與之可大致對比的是,此次阿里雲營收全財年增速84%。

比起數字,企業服務維度的比較更有價值。阿里方面的數據是:2500萬淘寶企業服務會員,700萬企業上了釘釘,20萬品牌在天貓,菜鳥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服務進出口商家達240萬,1688活躍企業客戶達900萬,另有螞蟻金服服務的1500萬小微企業。如果從行業而分,涵蓋了大多數服務業和公共服務、工業巨頭及工業細分市場。

財報顯示,騰訊的企業服務主要指的是微信支付和騰訊雲。而阿里的企業服務則包含了淘寶、天貓、阿里雲、支付寶、菜鳥、1688、釘釘、速賣通……2019年1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試圖把過去20年沉澱的企業服務能力對外輸出。

阿里從1999年成立的B2B開始擁有to B基因,而騰訊企業服務正式起航則始於2018年9月份的架構調整,兩者起點不同,深度也不同。

使命願景差異:始於1999 VS 始於2019

在此次財報發佈前十天,在距離外界質疑“騰訊沒有夢想”後整整一年,2019年5月5日凌晨,馬化騰在朋友圈宣佈騰訊最新的願景是“科技向善”。有趣的是,1999年9月9日阿里成立的時候,阿里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作爲使命願景,20年來沒變過。

迫於社會、監管部門對青少年沉迷遊戲的擔憂,騰訊的“科技向善”聽起來並不像使命,而更像遊戲危害青少年遭受責難之後新修訂的價值觀,而阿里巴巴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則更像是一種責任,一點一滴踐行着平臺型企業的理想主義,做一個有擔當的經濟體。

依然數據說話。2018年,阿里平臺創造的直接就業崗位和簡介就業機會達到4082萬個,納稅516億並帶動納稅2581億,爲中小企業減負250億,人社部公佈的13個新職業中,包括數字管理師、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等在內的7個新職業均爲阿里平臺創造。

一個是做大消費市場,一個是搞大遊戲市場,中國的兩大互聯網巨頭,市值接近,其實已經成爲中國互聯網的兩極,並越走越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