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经提高到13.3%。根据联合国人口展望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 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我想大家跟有同样的想法:未来养老靠市场还是靠政府?

一、政府的基本养老金“告急”。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截至2016年底,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1亿,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的阶段。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口老龄化发展程度地区失衡。东北、西部、西南这些人口流出的主要区域,老龄化的趋势是逐步恶化的。个别省份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亏空,当年收不抵支。

二、老年人的自身保障能力并不强。

根据2015年城乡老年调查,城镇老年人人均年收入为23930元,农村为7621元。城镇老年人主要收入为保障性收入;而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仅占36%,农村老年人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以子女的转移收入来维持经济平衡。根据2015年城乡老年调查,城镇老年人人均年收入为23930元,农村为7621元。城镇老年人主要收入为保障性收入;而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仅占36%,农村老年人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以子女的转移收入来维持经济平衡。

三、商业投资收益并不能保障养老。

一年一返或几年一返的保险称为年金险,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一种。而上述商业保险的年收益率为复利1.88%,低于银行六个月定期存款利率。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中商业保险的平均年收益大多在2%-3.5%左右,而同期的通胀率为3.5%。较低的收益钳制了大众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热情,顺带磨灭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认知。目前产品只是名义上被称为“保险”,实则与养老保险没有直接关系,其具备的更多是银行储蓄的特征。“养老保险是要与生命的不确定性 挂钩的,基于生命来进行产品的设计,其主要特点集中在领取的阶段,即产品对长寿人群确实可以提供保障的前提下如何应对养老风险。

四、养老出路在何方?

按照目前现在养老体系,依赖基本养老金度过未来的晚年生活,目前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为42%,2050年以后可能下降至25%左右。剩下空间需要多个方面的保障来填补,包括银行储蓄、房产投资、股票债券投资及商业保险等。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创造养老服务的制度环境,突出市场在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整合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与养老服务,释放老年有效需求,创新服务手段,发展适合改善养老服务的新业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