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原创】《道德经》直译简释(56)直窥万经之王真相

第五十六章

【导读】五十六章接续四十二章、五十五章,讲“和”的智慧——玄同。四十二章“冲气以为和”,是讲事物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而达到和谐与统一;五十五章“知和曰常”,是讲和为事物的常态。本章讲怎样保持常态和。这三章层层深入,逻辑性极强,讲述了“和”的道德境界。老子认为,和是事物矛盾斗争而达到和谐统一,是事物的常态,要保持常态和,就要达到玄同的境界,为人处事要修德强本,不妄言,排除私欲,不露锋芒,超脱纷争,混同尘世,不分亲疏、利害、贵贱,一视同仁,无所偏倚地对待天下一切人事物,这样将为全天下人所尊重。

知者不言(懂道明智的人不妄言),

言者不知(妄言的人不明智)。

塞其悦(堵塞其嗜欲之窍),

闭其门(关闭其欲望之门),

挫其锐(挫去其尖利锋芒),

解其纷(消解其纷争矛盾),

和其光(收敛其耀眼光芒),

同其尘(混同于尘世一切),

是谓玄同(这种与大道玄妙齐同浑融一体的境界就叫“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所以,达到“玄同”境界的人,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亲近),

不可得而疏(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疏远);

不可得而利(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利益),

不可得而害(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危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敬重),

不可得而贱(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排斥)。

故为天下贵(所以,这样的人为全天下人所尊重)。

​​​

​​​​#真相来了#

声明:本文系个人原创,仅代表个人理解,欢迎批评指正!欢迎关注交流!​ #真相来了#

《道德经》文意深奥,包涵广博,版本不一,千家千解。本直译简释的原则是:直译为主,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训诂有理,返璞归真;不拘成见,直通本旨。揭开《道德经》这部 “万经之王”的神秘面纱,洗掉本不该有的脂粉,还精光真容!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十年磨剑,反复参悟,但还有错漏,为抛砖引玉,就正于大家,现分段发出,欢迎批评指正,欢迎关注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