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令人眼花繚亂的“絲織品種”一文通! | 讀書筆記

之前《絲綢向西,紋樣向東——從經錦到緯錦 | 讀書筆記》裏我整理了第一期讀書會里我自選部分(《中國絲綢藝術史》第七章)的讀書筆記,儘管只有一部分,另一部分會近期拿出來。本期推送就是讀書會另一位成員Alina自選部分(《中國絲綢藝術史》第二章)的讀書筆記。

本文介紹的是“絲織品種”,其實主要是織物品種,對於市面上紛紛擾擾的各種傳統織物、仿古織物、復原織物來說是必備知識點哦!尤其對於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一些織物,有防範作用~

文 | Alina

(文章版權歸屬原作者,授權也請聯繫原作者)

衆所周知,我們3月份搞了一次讀書會,讀的書是趙豐大大的《中國絲綢藝術史》,而且每個人都要交讀書報告。我負責的是第二章:絲織品種。於是既然寫也寫了,就乾脆寫得可讀一些吧,整理出來給大家分享。感謝號主春梅狐狸不斷用“打你”來鞭(威)策(脅)我,您真是一位合格的包工頭!

然後在整理過程中,覺得原來的筆記有些枯燥。雖然吧,組織結構絲織品種什麼的,本來就挺枯燥的,但是寫得更枯燥的話,不是就完全看不下去了嗎?因此特地在本文最後加了個小彩蛋,希望能幫助大家有耐心一點一點讀到最後,畢竟如果沒有文中的基礎知識,盲目看最後的彩蛋,可能也不是看得太懂。

絲織品分類的要素

這一章主要就是將絲織品的分類。絲織品的分類角度有:組織、織造工藝、色彩、圖案、產地、用途。其中最常見的分類方式是組織和織造工藝。

絲織物的命名方式

通用的命名方式是地色+圖案+技術特徵+(用途或其他特徵)+品種

各項內容都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可以添加也可以省略。其中地色即沒有圖案的部分(即地部)的顏色(例如硃紅、鴉青),技術特徵即織造工藝、特殊組織結構、特殊織造材料等(例如織金、妝金、孔雀羽、色織等),品種則是地部組織的種類(例如羅、緞、絨等)

舉個例子,下圖的織物,就可以命名爲:藍地(地部顏色是藍色)牡丹菊花紋(圖案是牡丹和菊花的紋樣)織金妝花(技術特徵,使用了織金和妝花兩種工藝)緞(地部組織的種類)

藍地牡丹菊花紋織金妝花緞

組織結構

既然知道了怎麼命名,接下來就重點講一下最後那個“地部組織的種類”

我國的古絲織物,都可歸於五大類組織和其變化組織,分別是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緞紋組織、絞經(紗羅)組織、起絨組織

下圖從左到右分別是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緞紋組織的示意圖

plain平紋;twill斜紋;satin緞紋

基礎組織知識和術語

然後再開始詳細講解之前,我們先學習一些基礎的組織知識和術語,以便理解後續內容。

織和繡:織和繡是兩種不同的工作。織是把絲線通過交錯織成織物的過程,而繡是在已有織物的基礎上用針線添加一層裝飾。所謂錦上添花,錦是織出來的,而花就是在錦上通過繡加上的了。

蠶絲和線:我們看到的一根絲織用的線,無論是經線還是緯線(其實書上是更常用“經紗”、“緯紗”的,我一時改不過來,還是寫經線緯線了),並不是一個蠶寶寶吐的一根絲,而通常是六七根絲一起繅製成一根絲線,然後用這六七根絲繅成的紗線作爲經線或緯線來進行紡織。

經紗和緯紗:經紗是沿織機長度方向延伸的紗線,也就是說,它的長度決定了一匹絲織物的長度;緯紗是與之垂直的。但是!雖然緯紗與之垂直,但是因爲緯紗是要藉助梭子來回穿梭於經紗間進行織造的,所以緯紗長度不等於絲織物的寬度,而是n倍於絲織物寬度。舉例來說,下圖裏的紅線是經紗方向,藍色是緯紗方向。而一般看組織結構圖的時候,縱向是經紗方向,橫向是緯紗方向

圖中紅線是經紗方向,藍色是緯紗方向

加捻:前面有講到,紡織用的一根絲線通常是由六七根絲一起繅制的。他們默認的形態是互相平行。爲了讓絲線更強韌、織物更緊緻、有垂感、牢度高,就要對絲線進行加捻。顧名思義,就是以個對紗線扭曲環繞的過程。加捻好的紗線就如下圖所示了,根據方向不同,分S捻和Z捻

S捻和Z捻示意圖

組織點:在經緯紗相交處,即爲組織點。經紗浮在緯紗上的,叫經組織點,緯紗浮在經紗上的,叫緯組織點。回到上文這張圖裏,藍色的是經組織點,黃色是緯組織點。

藍色的是經組織點,黃色是緯組織點

(plain平紋;twill斜紋;satin緞紋)

組織循環:當經組織點和緯組織點浮沉規律達到循環時,成爲一個組織循環。還是以上圖舉例,紅色框出的就是一個組織循環。

紅色框出的是一個組織循環

(plain平紋;twill斜紋;satin緞紋)

平紋組織

平紋組織,經緯組織點以1:1比例交替出現的一種基本組織,由經紗和緯紗一上一下相間交織而成的組織稱爲平紋組織。經線和緯線一隔一地相互沉浮所形成的織物結構形式。上圖裏最左邊那個“plain”,對應的就是平紋。

古織物裏對平紋織物的常見的稱呼有:帛、繒、絹。

還有一些有對特定平紋織物的稱呼:縞、紈、素、綃特指生貨(生貨和熟貨的區別,下文會提到)平紋織物,其中紈有光澤而緻密、綃輕薄。練是熟貨但未染色。紗(假紗)是絲線細、密度小的平紋織物,而絲線粗、密度大的稱爲綈。絲線加捻起縐則爲,後稱縐紗。此外還有用絹紡絲制的,統稱

斜紋組織

相鄰經(緯)紗上連續的經(緯)組織點排列成斜線、織物表面呈現連續斜線織紋的織物組織。

古織物裏對斜紋織物的主要稱呼是綾。此處要注意的是,平紋暗花織物,在魏晉南北朝以後也被稱爲綾,現在爲了區分,將斜紋的稱爲斜紋綾,平紋的稱爲平紋綾

有時候在當代文獻裏會看到2/1斜紋這樣的概念,這個是一種用分式的形式表現組織結構的方法。分子是組織循環中每根紗線上經組織點的個數,分母是組織循環中每根紗線上緯組織點的個數。還是用上圖舉例,寫成公式就是1/2斜紋。

1/2斜紋示意圖

緞紋組織

緞紋組織指經線(或緯線)浮線較長,交織點較少,它們雖形成斜線,但不是連續的,相互間隔距離有規律而均勻,此織物結構形式稱爲緞紋組織。因爲浮線很長,會造成比平紋和斜紋都強烈的光澤。

緯線浮線長,稱爲緯面緞,經面浮線長,則稱爲經面緞。回到上面那張圖,最右邊就是經面緞。

至今未發現過宋代以前的緞紋織物,它是基礎組織裏出現的最晚的一種。

古絲織物裏對緞紋織物的稱呼有紵絲和緞。

然後這裏要提到兩個重要參數:飛數和枚數

S:飛數。同一個系統中相鄰兩根紗線上相應組織點的位置關係。相鄰經紗兩個組織點間相距的組織點數是經向飛數,以Sj表示,相鄰緯紗兩個組織點間相距的組織點數是緯向飛數,以Sw表示。飛數還有方向之分,向上向右爲正,向下向左爲負。因爲平紋和斜紋組織,相鄰兩根紗線上的經/緯組織點永遠是1,所以飛數在平穩和斜紋組織一般是不提的,大多用在緞紋上

枚:枚數也是用於緞紋組織的,指的是一個組織循環的紗線數。一般我自己在日常使用的時候,數的就是形成緞面效果的那根長紗線(可能是經線,也可能是緯線,例如上圖就是緯線)上兩個垂直方向的組織點之間隔多少紗線。例如上圖這個,就是數一根緯線上的兩個經組織點間的間距,4根紗線,所以就是4+1=5,五枚緞。然後再看飛數,飛數是向上向右爲正,然後這又是個緯面緞,看的是緯線和上面那根緯線的間距(參考藍框),所以飛數是三。我們常看到說“五枚三飛緞”,指的就是這種結構。

枚數越大,浮線越長,光澤就會越好。但是相應地,浮線越長,意味着交織越少,牢度就越差,我們平時碰到真絲容易勾絲,大多就是緞面織物出現的問題。

三種基本組織的區別

平紋和後兩者是很好區分的,只要看到經緯線一隔一交錯的,就是平紋了,而斜紋和緞紋,最主要的區別是:斜紋組織裏,經組織點或緯組織點必有一種在相鄰的經線/緯線是相鄰的,而緞紋組織裏則是有間隔的。

織物組織表示方法

組織圖,適用於簡單的織物組織。用方格來表示,縱向爲經紗,橫向爲緯紗。緯組織點爲空白格子,經組織點則填滿顏色或用其他符號,例如打圈或者打叉。

分式表示法,適用於較簡單的織物,表示方法爲經組織點數/緯組織點數。例如以上提到的斜紋緞的分式表示法。

織物縱橫截面示意圖,用來表示織物中經緯紗交織的空間結構狀態及紗線彎曲情況。下圖中在組織結構示意圖上方和右方的,就是一種橫截面示意圖。這種圖適合表現多重織物的紗線相對位置關係

絞經(紗羅)組織

僅緯線相互平行排列,而經線分爲兩組(絞經和地經)互相扭絞地與緯線交織,即經線起絞,緯線平行的織物。

古絲織物裏屬於絞經組織的有紗、羅。其中全部或局部爲兩根經絲相互絞轉並每一緯絞轉一次的組織的,稱爲紗,其他絞經組織稱爲羅。

起絨組織

起絨組織,是指織物上除了地經地緯交織之外,還有一組附加的絨經專門產生直立的絨圈,這些絨圈通常會被割斷以形成斷而密集的絨毛遮掩地經地緯,任何採用或局部採用這類組織的織物均可被稱爲絨類織物。

最早見於可靠記載的絨類織物是《元史·輿服制》裏天子質孫服的第二等:怯綿裏。明清文獻常見各種X絨的名目,以及倭緞、漳緞,都是絨類織物。

以上就是古絲綢的各種組織結構了。但是光有組織結構,能生產出的織物品種很有限啊,於是先人們就打開腦洞,將這些組織結構與以下各種不同工藝結合,產生了豐富的變化

織造工藝

生織與熟織

蠶絲由絲素和絲膠組成,內部爲絲素,外部爲絲膠。生絲是指桑蠶繭繅制的蠶絲,而生絲經過精練脫膠,或進一步染色,則稱爲熟絲。

生織採用生絲織造,先織成整塊織物,然後對織物整體進行染色,因此多爲單色;而熟織則先將生絲進行精煉和染色,使其變成熟絲,再用熟絲織造,因此可以得到多彩織物。有一些暗花織物也是熟織。通過絲線色彩的排列變化,熟織物可以達到條格或漸變效果,艾德萊斯、絣那樣的扎經染色織物,也是熟織物,經緯異色的閃緞也是熟織物。

素織與提花

素織以基本組織織成,可以產生一些簡單的條格圖案,例如斜紋,或者使用扎經染色工藝織出花紋,但其本身的組織結構仍只有一種。

提花則是將各種組織結構按照圖案設計的需要組合起來,例如緞紋地+平紋花、緞紋地+斜紋斜紋花,甚至1/2斜紋地+2/1斜紋花(這種結構相同方向不同的斜紋花綾被稱爲異向綾),圖案的地方和地部使用不同的基本組織,我們平時所買到的暗花綢、暗花緞、暗花紗,基本就屬於提花織物。

單層組織和重組織

單程組織只是基礎組織或不同基礎組織在同一平面進行組合,而重組織則可視作基礎組織的立體組合,通常有表裏兩種組織。

重組織還分爲單插合和雙插合重組織。單插合就是由數種基本組織沿一個方向(經向或緯向)插合。經插合的結果就是數組經絲與一組緯絲進行交織,緯插合就是數組緯絲與一組經絲進行交織。雙插合則是由數種基本組織加上關係組織進行雙向插合。

經插合和緯插合,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經錦和緯錦。經錦就是有多組經線和一組緯線進行交織,將不同顏色的經線按需求織在最上層,就顯示出了圖案(如上圖所示);緯錦也是一樣的顯花原理,區別只不過是經緯線互換,變成了多組緯線和一組經線進行交織。

而雙插合,也就是多組經線和多組緯線進行交織,比較常見的是特結錦,例如下圖,它除了用不同顏色的多組緯線以外,經線也有專門負責織地部和負責與浮在最上方的用來顯花的緯線(紋緯)交織的特結經(圖中深色的經線即是)

通梭與挖梭

在織造中,貫通全幅的投梭叫做全通梭,簡稱通梭,限於圖案內局部的通經斷緯織法稱爲挖梭。下方左部的緙絲結構圖上看得比較清楚,緯線在不需要它顯花的時候,不是沉在顯花緯線的下方,而是直接回頭,跑到下一梭去了,因此也稱爲通經回緯

如果整幅織物都採用挖梭工藝,那就是緙絲。由於斷緯的特性,在不同顏色彩緯的交界處,特別容易崩裂,例如下圖這樣。所以一般不作爲日常穿着使用,更多的是出現於一些觀賞性的藝術品上

而如果是在通梭織成的織物上,局部用挖梭工藝織花,就是妝花了。顧名思義,就是在織物上像化妝一樣,多加了一層花,所以可以實現地部本身一重暗花,妝花再加以一重花的效果,一看就散發着濃濃的土豪氣息。而且因爲每個花的位置都是單獨的緯線,可以達到像下圖“童子戲蓮妝花緞”那樣,水平面上的每個圖案之間顏色都不一樣的效果,所謂“逐花異色”。而且因爲紋緯只需要在有花的地方交織,而不需要像傳統緯錦那樣,把所有紋緯都織在下層,因此大大降低了織物的厚度和重量。

最近由於各個商家都在推原創面料,妝花這個詞就逐漸被神化了。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妝花只是一種織造技法,一種工藝。和圖案是什麼無關,和原料是什麼無關,和地部織物是什麼更無關。只要是在織物上通過挖梭工藝織的花,就是妝花了。在緞地用挖梭工藝織花,就是妝花緞;在紗地用挖梭工藝織花,就是妝花紗;甚至在絨地用挖梭工藝織花,就是妝花絨。

交梭和並絲織法

是指兩把梭子交替使用的織法,仍然還是通梭織的。平地紋暗花織物不少是用交梭工藝織造,一爲地緯一爲紋緯。

雲錦裏有一種品種,叫做“抹梭妝花緞”,它看起來很像妝花緞,但是仔細看,緯線方向的花,用的顏色是比較統一的,但是上下兩排花的顏色不一樣。它就是通過在用同一種顏色的梭子織素的基礎上,在每一段花換不同顏色的緯線梭的手法來實現仿妝花的效果的。這種地緯不換梭、紋緯隔段變換的通梭織法,被稱爲“長短跑”。不換梭的是長跑梭,變換的是短跑梭。這也是交梭的一種應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並絲織法。這其實是一種重組織,有兩根或兩根以上相鄰的經絲總是一起穿過同一提花綜眼,且在地綜依次提升時,提花綜總是被連續提升兩次或兩次以上,可以產生平紋地1/3斜紋或平紋地上利用浮緯展現的圖案。上文提到過的平紋綾、綺就是用這樣的織法織造的。

第二章還提到了其他一些並絲織法,但是因爲這個涉及到織機知識,我自己也還需要時間消化,考慮到日常並不會遇到,暫時就先不提了

組織和工藝的組合和變化

通過生/熟織、單層/重組織(重組織再細分單插合和雙插合)、通梭/挖梭,結合基礎的織物組織,就可以演變出各種各樣的織物類型了。大致可見下圖,例如熟織的單插合非通梭斜紋織物,就是斜紋綾,生織的單層提花緞紋織物,就是暗花緞。

特殊線材

這段是書裏沒有,我臨時在整理的筆記里加出來的。主要就是提一下金線和孔雀羽線

自從元代開啓織物用金風尚之後,織金就被保留進了傳統織造中。其中常用的金線分兩種,扁金(片金)線和圓金(捻金)線。明代用扁金線更多一些,亮閃閃的;而清代多用圓金線,更耐用,各有各的優點吧。

織金的材料,傳統的是用真金製成金箔,背襯羊皮或紙皮,但是由於純金變薄之後,成色不好,所以摻進了其他金屬,例如定陵就有金摻銀的;而現代摻了黃銅,反而會比純金更金光閃閃。過去還有一種叫做“藥水金線”的,是用銀稍微硫化,顯出金色光澤。但是因爲銀會氧化,所以存放時間久了之後就會變黑。

織金還經常和妝花結合在一起。通常此時除了部分圖案用金線以外,還會用金線勾邊,比如織龍袍的話,就會用圓金線織龍身,而云紋的勾邊則用扁金線。而更早的明代,猜測可能是由於製造技術還沒有那麼發達,當時的“遍地金”,無論是地部織金還是花部的勾變,用的大多是一樣的扁金。

還有一種更特殊的線材叫孔雀羽線。《紅樓夢》裏晴雯病中補的“孔雀裘”,就是用孔雀羽線織的。製法已經失傳。現在的做法是通過研究文物確定的,通過將經過挑選的孔雀長絨毛與芯線捻在一起製成。孔雀羽線製作的織物,有絨毛立體感,陽光下會顯示不同顏色的偏光,非常珍貴。所以這個瞭解一下就好,我們平時肯定是接觸不到的

手編織物

手編織物分爲單系統編織物和雙系統編織物。單系統編織物是指由一個系統的絲線通過自身的編制或者互相的貶值而形成的產品,如環編織物和糾編織物。雙系統編織物是指兩個系統的絲線通過互相的交織來形成的織物,如斜編織物、絞編織物、繞編織物等。

手編織物常用於製作絛帶、鞋。例如趙伯澐那雙

鑑別織金妝花

最後結合日常應用,談一談如何鑑別織金妝花吧。

首先,說一下織金。無論是通梭的織金還是挖梭的妝金,用的一定都是金線,就是那種光源下閃閃發光,有着黃澄澄金屬光澤的玩意兒,而不是金黃或者明黃色的絲線。(據說曾經有商家給這樣的用絲線織成的織物起名“織金”,不知真假,總之這屬於以次充好)此外,織金必須是“織”進去的,因此需要看到金線像前面放的示意圖那樣,和織物本身的經線有交織,並且交織是有規律的,而不是像刺繡那樣,針腳有參差。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是正常概念裏織造用的金線,也不會拿來做刺繡就是了

其次來說一下妝花。這個鑑別也是首先從它本身的特性入手。前文講過,妝花的紋緯是出現在顯花部位的,大大降低了厚度和重量。爲什麼能降低厚度呢?因爲地部再也不需要同時存在地緯和紋緯了。所以,織物的地部和花部,尤其是在花的間隔很開的情況下,厚度是不一樣的。可能不是太明顯,但是仔細摸一下,會感受到差異。其次,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看一下織物的反面,應該會像下圖一樣,反面的紋緯,不僅是隻有局部使用,而且在反面是不與經線交織的。這也是爲什麼大多數妝花織物都需要配合襯裏的原因,否則隨便蹭一蹭就掉了。第三,就算滿足以上兩個條件,還要觀察背面紋緯浮現的走勢,因爲從製造方法來看,同一根地緯上方覆蓋的彩緯基本是差不多時間織成的,因此如果同一個水平方向上有同色花,並且間距不小的時候,爲了避免浮緯過長,一般是會另外用一根絨管(雲錦裏織紋緯的梭子被稱爲絨管)分開織,也就是說,背後基本上不會出現水平面的單根長浮緯

但是話說回來,由於目前現代織造技術並不能實現自動織造妝花織物,因此通過機器自動化模仿八九成妝花效果,同時保持價格相對合理,其實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個人認爲選擇織物的時候更要看中的是妝花效果帶來的好處,而非執着於是否妝花。畢竟真要手工妝花了,那個價格就是五位數一米了,買不起啊~

最後給大家留個作業。是這樣的,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商家售賣價格很低的織金妝花緞,就去找他們客服要了織物反面的照片。客服當時拍給我的照片如下:

然後我問了一下,這個背面是襯裏嗎?客服告訴我,這是織上去的,我們看過文物,文物就是這樣的。

請指出客服的錯誤之處。

這好像是本號頭回留作業,大家要努力哦!

❤❤❤

❤❤❤

相關文章